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甜椒黃萎病
- 外文名:Sweet pepper and Pepper Vertieillium wilt
- 病原中文名:大麗花輪枝孢
- 病原拉丁學名: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甜椒、辣椒
- 主要為害部位:全株
- 病害發展:較緩慢
- 易混淆的病害:辣椒枯萎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特點多數於成株開花結果期開始發病,自下而上或從植株一側向全株發展。初期先從葉尖或葉緣稍向上捲曲,葉片下垂或脫落,嚴重時葉片落光成光稈。剖檢病株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褐。其症狀與辣椒枯萎病易混淆,需鏡檢病原才能區分。該病擴展較慢,一般多造成病株矮化、節間縮短、生長停滯,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
病原形態特徵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稱大麗花輪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體無色至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直立,長110~200微米,孢子梗上具1~5個輪枝層、每層有2~3枝輪枝,輪枝長10~35微米;分生孢子卵圓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透明,單生於分枝末端,大小3~7×1.5~3微米,有時具一個分隔,濕度大時分生孢子呈假頭狀。在培養基上形成黑色微菌核及串生厚垣孢子,據報導V.Albo—atrumReinkeetBerth.稱黃萎輪枝菌也可引起辣椒黃萎病。經試驗不同植物或同一種植物上分離到的大麗輪枝菌的菌株,對辣椒的致病力有明顯差異:從棉花上分離23個菌株中,14個對辣椒致病力較弱,引起輕度矮化或不矮化。菌株VD9對辣椒致病力強、矮化明顯,根、莖維管柬全部變色;從茄子上分離到3個大麗輪枝菌株,其中只有VD一26對辣椒致病力最強,病株極度矮化,其餘2個菌株則弱;從辣椒上分離到的菌株VD一20,對辣椒致病力較棉花菌株VD9和茄子菌株VD一26都弱,不引起矮化。
發病規律
病菌以休眠菌絲、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多數報導種子內外帶有菌絲或分生孢子,可以做為病害的初侵染源,但也有人認為種子不帶菌。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在當地混有病殘體的肥料和帶菌土壤或茄科雜草,借風、雨、流水或人畜及農具傳到無病田。翌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或根毛侵入,後在維管束內繁殖,並擴展到枝葉。該病苗期和定植後低於15℃持續時間長,易發病。
防治方法
對辣椒黃萎病的防治,應採取以耕作栽培防病為基礎的綜合防治措施,著重抓好下述環節:(1)選育抗病品種,尤應注意在一些抗逆性較強的品種中及重病田中尋找抗病品種或抗病單株。(2)實行輪作,最好實行與水稻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