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細菌青枯病

辣椒細菌青枯病

植株的細根首先褐變,不久開始腐爛並消失。切開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莖,可以發現維管束微有褐變,並從該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濁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狀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莖葉仍保持綠色。病莖的褐變部位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溫高濕、重茬連作、地窪土黏、田間積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況下,該病容易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辣椒細菌青枯病
  • 病原中文名:茄假單胞桿狀細菌
  • 病原分類地位:土傳維管束病害
  • 主要危害作物:番茄
症狀特點,病原及發病特點,發病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藥劑防治,

症狀特點

局部侵染,全株發病。其症狀最顯著的特點有三:一是植株葉色尚青綠(僅欠光澤)就萎垂,中午尤為明顯;二是病程進展較急促,通常始病後三幾天就全株枯死;三是拔起初期病株不易斷頭。剖檢根莖維管束變褐,潮濕時擠捏莖部切口滲出粘質物,用夾玻片法檢查病莖切片周圍呈現米水狀混濁液,或把病莖小段懸吊浸於清水中,稍頃可見霧狀物湧出(皆為菌膿)。此有別於辣椒枯萎病或侵染性根腐病。
辣椒細菌青枯病

病原及發病特點

由茄假單胞桿狀細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h〕侵染所引起,屬土傳維管束病害。發病特點與番茄、茄子青枯病相同。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尚缺全面調查,在目前國內推介的近20個辣椒品種中,僅知粵椒1號(廣東)、新椒1號(江西新余)表現較抗青枯病,早熟2號也認為較抗病。其餘表現較強抗逆或抗病的品種,如湘椒7號和2號(湖南)、亨椒1號和贛豐1號(江西南昌)、〓椒1號(河南開封)、天椒2號(甘肅)、8819線椒(陝西)等品種是否也抗青枯病,則有待各地進一步觀察定論。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翌年春越冬病菌藉助雨水、灌溉水傳播,從傷口侵入,經過較長時間的潛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溫高濕條件,向上擴展,在維管束的導管內繁殖,以致堵塞導管或細胞中毒,致使葉片萎蔫。病菌也可透過導管,進入鄰近的薄壁細胞內,使莖上出現水浸狀不規則病斑。當土壤溫度達到20℃時,出現發病中心,25℃時出現發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後轉晴,氣溫急劇升高,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一、培育壯苗。壯苗的抗病能力強,是保證齊苗的基礎。
二、移栽時儘量減少植傷。一是移苗時輕拿輕放,儘量減少斷根;二是栽種時一定要順根,不能為了趕工讓根擠成一團。
三、嚴格實行輪作制。耕作制度實行與非茄科作物輪作或水、旱輪作。
四、及時清除病株控制青枯病蔓延。田間辣椒出現青枯苗時,一定要及時拔除,以免病菌增殖。拔除病株後,灑上生石灰消毒,並対周邊植株淋施杜邦全成R750倍液或硫酸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以殺死土傳病菌,達到控制青枯病蔓延。

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尚無理想藥劑,但在定植後至開花結果期及早淋藥預防,比發病後施藥對預防和減輕發病效果更好。這期間定期或不定期淋施或結合溝灌,用高錳酸鉀600倍液,或硫酸銅1000倍液,或銅氨液600~800倍液,2~3次或更多,發病後繼續挑治,封鎖發病中心,可減輕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