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以短語結構語法為基礎,附加一組能將語句深層結構映射為相應表層結構的轉換規則並以此為核心而形成的一種分析自然語言(主要是英語等屈折語)的
語法。
遇到的困難
用短語結構語法分析自然語言的語句時遇到許多困難:①難以處理有豐富詞形變化的語言(如屈折語)、詞間一致關係(如主語和謂語動詞的一致,形容詞和所修飾名詞間的一致),此外對動詞的時態、語態等都不便描述。②短語結構語法只根據句子的表層結構來指派數據結構,但實際上表層結構相同的句子,其深層結構可以完全不同。所謂句子的表層結構指的是可以從組成句子的詞的序列直接看出的外在的顯式語法關係,而深層結構則是不能從詞的序列直接看出的內在的隱式語法關係。例如:
This picture was painted by a new artist.
這幅畫是一個新畫家畫的。
This picture was painted by a new technique.
這幅畫是用新手法畫的。
這兩句的表層結構完全相同,但第一句如轉換成主動語態時原句前置詞by的賓語artist變成了主語,而第二句的 technique則不能,因此這兩句的深層結構是不同的。③許多意義接近因而在套用上(例如問答系統)必須聯繫在一起的句子由於表層結構不同,用短語結構語法無法確認其相似性,例如:Zhang ate an apple.(張吃過一個蘋果。)Did Zhang eat an apple?(張吃過一個蘋果嗎?)What did Zhang eat?(張吃過什麼?)Who ate an apple?(誰吃過一個蘋果?)這四句如用短語結構語法,被認為是四種類型的句子,顯然是不理想的。
標準理論
針對短語結構語法的缺點,N.喬姆斯基提出了轉換語法標準理論,其要點是:①由前後語無關語法和辭彙構成語法基;②設定一套轉換規則將句子的深層結構映射為表層結構,語法基和轉換規則在一起組成語法的句法部分;③語音由語句的表層結構決定而由語法的語音分析部分解釋;④句子的意義由其深層結構決定,而由語法的語義部分解釋。運用轉換語法時,先用前後語無關語法生成代表主動語態陳述句型的詞素符號串,並給出相應的推導樹,然後再用轉換規則得出該句的變異形式,例如對The boy tense eat the apple這一句型先用轉換規則將“Tense eat“(動詞“吃”的時態)變成eat past(動詞“吃”的過去時態),再用詞素音位規則將其變為ate。由於語法規則的條數是有限的,但可能生成的句數卻是無限的,任一句子都可以通過對有限條語法規則運用有限次而導出,因此喬姆斯基的轉換語法也是一種生成語法,稱轉換生成語法。
轉換語法中的語義部分,即句法的深層結構究竟能否反映語義的問題在專家中引起爭議,例如在Everyonein this room knows two languages(本室每個人都懂兩種語言)和 Two languages are known by everyonein this room(有兩種語言是本室每個人都懂的)兩句中,雖然深層結構相同,但由於主位不同(即句子強調的部分不同),意義就有所不同。圍繞著如何處理語義問題,學者們分為兩個學派,一派是以喬姆斯基為首的解釋語義學派(interpretive semantics),他們認為可將語法看成是一個自治系統;另一派是生成語義學派(generative semantics),他們認為語法和語義不能截然分開,因此在語法和語義之間不存在獨立的深層結構這一層次。如何處理語義是改進自然語言處理系統性能和提高其智慧型水平的根本性問題,因而受到
人工智慧研究者的重視。
參考書目
N.Chomsky,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IT Press, Cambridge, Mass.,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