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

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

《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是200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勛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重點從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產生規律與演化規律中,追尋產業集群的不斷自我提升的動態能力。傳統經濟地理學者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運輸成本和勞動力集中形成的成本節約對於經濟活動的地理集中的重要性上;但產業集群的研究,則把精力集中在勞動力市場的共享、專業化附屬產業、技術外溢、組織間治理機制等知識共享機制對產業集聚的解釋力上。簡言之,產業集聚主要研究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空間作用,而產業集群則主要研究知識共享機制的空間作用,這是產業集群與產業集聚的主要區別。
產業集群的研究路線,基本是遵循對產業集群特殊機制的理解而不斷發展的。從新產業區學派把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混為一談,到學習型區域學派專注地研究區域性意會知識的作用,可以清晰地看出這條理論發展的脈絡。
作為轉型經濟體,中國最大的特徵是市場化轉軌。市場化的過程往往與產業集群的產生與演化過程交織在一起。筆者認為,產業集群的產生,往往與工業化過程的啟動合為一體;而工業化過程的啟動,對於後發展經濟體來說,則主要靠外部市場的帶動。其關鍵環節,是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地區首先要對外部經濟體進行開放,這不僅意味著引進外部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更主要的是意味著本地比較優勢的發現。市場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市場發現功能”,這正是約瑟夫·熊彼特所提“開闢新市場”的一種“創新”,也正是比較優勢理論在轉型與發展經濟體中的另外一種奇妙涵義和指導作用。在開放的經濟中,相對落後地區的人們積極或被動地參與外部經濟活動,可能會在無數次的試探過程中突然發現一些贏利機會,而這些贏利機會必須和本地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資源結合在一起。這樣,市場發現就會催生返鄉創業,於是,工業化就在開放過程中的市場化中啟動了。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沒有開放就沒有市場化,沒有市場化就沒有工業化。
返鄉創業大多集中在具有比較優勢的本地資源的加工利用上,多是一些技術含量較低、容易進入的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產業,進入和模仿就相對容易。在返鄉創業成功者的帶動下,一些社區鄰里就會群起仿效。於是這種“創業”-“模仿”的社區效應就會催生本地加工業基地的形成。根據楊小凱的分工專業化原理,當分工的交易成本低於其好處時,新的分工形式就會產生。因此,隨著經濟活動的日趨活躍,在分工規律的作用下,加工業基地的彈性專業化生產體系——建立在不可編碼信息基礎上的地方化信用體系與合作體系——就會慢慢形成。這就是初級產業集群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隨著參與全國和全球分工體系程度的加深、競爭的加劇,生產過程將會很快地向研發過程延伸,產、學、研之間的合作將會不斷加深,隨著科研院所和科研力量與工程師們的結合,地方化的科研信息和知識利用渠道就會慢慢形成。於是,高級產業集群就誕生了。

編輯推薦

《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強調轉型與發展經濟體中產業集群的產生,源於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中人們在參與外部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對於本地比較優勢的市場發現過程,這是人們慢慢學會利用市場價格信號進行決策的過程,他們發現本地的勞動力、農副產品、自然資源等經濟資源的相對價格差,能夠幫助他們獲取高額贏利,於是取得了成功。這種成功會對周圍形成帶動效應,於是就有了由民眾性的學習模仿所形成的推廣普及。這就是《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所解釋的轉型發展中經濟體中產業集群的產生機制。《轉型發展經濟中產業集群的起源與演化》認為轉型發展經濟體中產業集群的演化機制,實際上就是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機制。這是因為,產業集群的知識共享機制和市場經濟的信息利用機制實際上是同一種機制。

作者簡介

劉東勛(1968~),男,河南鄢陵人,2002年於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7年獲得南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博士後證書。現任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轉型期的產業經濟和區域經濟。在《經濟地理》、《經濟學動態》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並多次被轉載或引用。入選“中國經濟學年會”等全國性學術會議並在會議上宣讀論文多篇,並產生較大影響。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的主持人和主要完成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多項。所提出的“市場發現”-“民眾模仿”-“分工專業化”-“研發體系”的產業集群產生與演化路徑,是對產業集群中不可編碼信息利用的空間機制的最新闡釋。

圖書目錄

第1章 引論
1.1 產業集群
1.2 基於產業集群的產業園區——選題的意義
1.3 主要內容、研究路線和結構安排
第2章 競爭優勢是動態比較優勢與管理優勢的結合
2.1 比較優勢是區域資源的價格一成本優勢
2.2 麥可·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與產業集群理論
第3章 從企業動態能力到產業集群動態能力——本書的分析框架
3.1 企業能力論
3.2 企業動態能力理論
3.3 產業集群的動態能力
第4章 區域性產業文化的根植性——產業集群動態能力的文化基礎
4.1 產業技術的社會性代際傳承——產業文化根植性內涵之一
4.2 信息和知識的地方社會性交流——產業文化根植性內涵之二
4.3 基於信任的區域性組織間關係——產業文化根植性內涵之三
第5章 產業集群產生與起源的動力機制——“發現的”產業集群
5.1 比較優勢發揮的前提——開放和市場化
5.2 發現、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和家族式企業
5.3 新企業設立的制度環境
5.4 風險性融資環境
第6章 產業集群發展與演進中動態能力的培育
6.1 區域彈性生產與協作體系的形成
6.2 區域性學習與創新體系的建立與培育
第7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產業集群
7.1 價值曲線的時代變化:從倒U曲線到U型曲線
7.2 全球化時代沿著產業價值鏈的新型國際分工格局和趨勢
7.3 全球化時代的地方化——FDI對產業集群發展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