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扁擅長造車輪,知道重在實踐和感受,單靠語言不能傳授造輪的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輪扁
- 出處:莊子·天道篇
解釋,概述,輪扁斫輪·莊子·天道,原文,譯文,
解釋
1.亦作"輪邊"。2.春秋時齊國有名的造車工人。
概述
以此類推,因此向齊桓公說,讀“聖人之言”只能獲得古人糟粕。後來作為典故比喻只得到寫得出的知識而沒有領會寫不出的精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木工。齊王召輪扁入宮打造物件。入夜其見齊王在殿上讀書,就問大王讀的是什麼書。齊王說是聖人之書。輪扁搖頭說聖人的書有什麼好讀呢?齊王大怒,要他做出合理的解釋,不然就要殺頭!輪扁說到:我的手藝全國無人能比。我一心想要傳授給我的兒子,但是我卻無法準確說出我做手藝的感覺,所以不論我怎么教,我兒子做的東西就是不如我。所以聖人寫出來的書,其實未必是他內心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那么後人讀了又有何用呢?
輪扁斫輪·莊子·天道
原文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譯文
世人所貴重的道,載見於書籍,書籍不過是語言,語言自有它可貴之處。語言所可貴的是(在於它表現出的)意義,意義自有它指向之處。意義的指向之處是不可以用言語傳達的,而世人因為注重語言而(記載下來)傳之於書。世人雖然貴重書籍,我還是覺得不足貴重,因為這是貴重(那)並不(值得)貴重的。本來,可以看得見的是形狀和色彩;可以聽得見的是名稱和聲音。可悲呀!世人以為從形狀、色彩、名稱、聲音就足以獲得那大道的實際情形。可是形狀、色彩、名稱、聲音實在是不足以表達那大道的實際情形的。知道(大道)的不說,說的又不知道(大道),那世人又豈能認識它呢!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木材)製作車輪,(輪扁)放下椎鑿的工具走上堂來,問齊桓公說:“請問,公所讀的是什麼書呀?”桓公說:“是(記載)聖人之言(的書)。”又問:“聖人還在嗎?”桓公說:“已經死去了。”輪扁說:“那么您所讀的書不過是聖人留下的糟粕罷了。”桓公說:“我讀書,做輪子的匠人怎么能議論?說出道理就可以放過你,沒有道理可說就要處死。”輪扁說:“我是從我做的事情看出來的。砍削(木材)製作輪子,(榫頭)做得過於寬緩,就會鬆動而不牢固,做得太緊了,又會滯澀而難以進入。(我做得)不寬不緊,得心應手,口裡說不出來,但其中自有度數分寸在。我不能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兒子也不能從我這裡得到(做輪子的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歲了,還在(獨自)做車輪。古代人和他們所不能言傳的東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讀的書不過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