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認知障礙中血清miRNA29與腦磁共振DTI相關性及分子機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張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輕度認知障礙中血清miRNA29與腦磁共振DTI相關性及分子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冰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輕度認知障礙(MCI)是正常老化和痴呆的過渡階段,多數進展為阿爾茨海默病(AD),目前採用腦脊液澱粉樣蛋白Aβ檢測以支持診斷,但有創傷性且在疾病晚期才出現異常,尚無敏感特異的診斷標誌物。我們的前期工作基於Aβ病理學說,發現miRNA29降解BACE1-mRNA減少Aβ的生成。而Aβ對MCI相關的海馬、楔前葉/後扣帶回(PC/PCC)神經環路的微結構損傷可採用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TI)早期發現。我們將利用本課題組建立的450例腦磁共振資料庫(MCI和AD以及從MCI進展為AD的患者)、血標本及改進的DTI分析方法(BS腦區水平可視化微結構損傷和白質骨架分析),開展以下研究:1. 探討海馬-PC/PCC神經環路的失協調可能是MCI中以記憶損害為主的神經認知障礙的發生機制;2. 闡明血清miRNA29與DTI的相關性在MCI診斷中的分子機制及預測向AD轉化的風險,為AD的預警和治療提供新思路。
結題摘要
輕度認知障礙(MCI)是正常老化和痴呆的過渡階段,多數進展為阿爾茨海默病(AD),目前採用腦脊液澱粉樣蛋白Aβ 檢測以支持診斷,但有創傷性且在疾病晚期才出現異常,尚無敏感特異的診斷標誌物。我們前期工作基於Aβ病理學說,發現 miRNA29 可以降解BACE1-mRNA減少Aβ的生成。而Aβ對海馬、楔前葉/後扣帶回(PC/PCC)神經環路的微結構損傷可採用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TI)早期發現。本項目依託本課題組在為期近5年間建立的老年腦研究資料庫(約450例)以及近年來收集的數據,以MCI作為研究重點,以正常老年人和AD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被試行磁共振檢查和全套多維度神經心理學評估,並且留取外周血標本4ml。利用基因晶片、生物信息學、Elisa試劑盒篩選出差異顯著的miRNA以及靶基因(miR29、BACE1、Aβ42及其抗體)。基於miRNA和DTI與多維度神經心理學量表評分的皮爾森相關、偏相關的統計關係,探討早期AD的神經認知障礙機制及早期診斷指標。在此基礎上,採用小世界網路分析和基於白質纖維骨架的空間統計分析等腦結構網路分析方法,篩選出DTI中早期AD腦微結構改變特徵(海馬-PC/PCC環路)。另外,本項目還對AD風險基因APOEε4對海馬代謝物水平與認知水平相關性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發現:1. miRNA29與海馬-PC/PCC神經環路微結構改變具有相關性,驗證了miRNA29調控Aβ42破壞海馬-PC/PCC環路是早期AD中以記憶損害為主的神經認知障礙的發生機制。2. 小世界網路分析和基於白質骨架的空間統計分析技術的在MCI和AD患者中成功套用,aMCI中皮層網路拓撲屬性的改變如連線度的降低、核心區域的改變為發現臨床前期的AD患者提供的一定的鑑別意義,同時也反映了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腦微結構的損害。3. AD風險基因APOEε4能夠修飾改變海馬代謝物水平(MI/Cr)與認知水平(MoCA)相關性,探索基因-腦-認知新模式,為AD 早期診斷與預警提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