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公祏

輔公佑一般指本詞條

輔公祏(?―624年),齊州臨濟(山東章丘西北)人,隋末唐初江南地區農民起義軍領袖。大業九年(613年),輔公祏跟隨杜伏威亡命為盜,起兵反隋。杜伏威攻占歷陽後,勢力漸漸強盛,於是自稱總管,任命輔公祏為長史。

武德二年(619年),輔公祏與杜伏威歸附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唐朝任命輔公祏為淮南道行台尚書左僕射,封舒國公。同年,杜伏威派輔公祏率領數千精兵攻打李子通

起初,杜伏威與輔公祏很要好,視他為兄長一般。後來,杜伏威逐漸猜忌輔公祏,暗中奪取他的兵權。輔公祏得知後,便假裝和左遊仙學修道之術來掩飾自己。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入朝,留輔公祏守衛丹陽,命王雄誕掌握軍隊作輔公祏的副手。杜伏威走後,左遊仙勸說輔公祏反叛,輔公祏奪取王雄誕的兵權,並將王雄誕殺死。然後假稱杜伏威送信命他起兵,於是大肆裝備武器,運糧儲備。同年八月,輔公祏稱帝,國號宋,設定百官,並與張善安聯合。

不久,唐朝派趙郡王李孝恭、嶺南道大使李靖等率領大軍討伐輔公祏。輔公祏分派兵力抵抗唐軍。武德七年(624年),唐軍屢次擊敗輔公祏軍,接連攻克輔公祏所占據的蕪湖、梁山、丹陽等地。唐軍到達丹陽時,輔公祏畏懼而帶兵逃跑,唐軍在後追擊。輔公祏逃到武康時,當地農民將其抓獲,送到丹陽。李孝恭將輔公祏處斬,傳首長安。唐軍分捕其餘黨,全部處決,江南地區全部平定。

基本介紹

  • 本名:輔公祏
  • 所處時代:隋末唐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齊州臨濟(今山東章丘西北)
  • 去世時間624年
  • 職業:農民起義軍領袖
人物生平,起兵反隋,攻打子通,伏威猜忌,反叛稱帝,唐軍討伐,兵敗處斬,主要成就,歷史評價,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起兵反隋

輔公祏與齊州章丘杜伏威是生死之交,他的姑姑家以牧羊為業,他常從姑姑家偷羊給杜伏威吃。兩人還常共率鄉里夥伴劫富自給或接濟貧苦人。
隋朝大業九年(613年),輔公祏與杜伏威亡命為盜,起兵反隋。他們每次行動,杜伏威總是走在前面,撤退則走在最後,因此受到徒眾推舉為統帥。下邳人苗海潮也聚眾為盜,杜伏威派輔公祏對苗海潮說:“如今我和您都是不堪忍受隋朝的苛政,各舉義旗,但力量分散,勢單刀薄,常常恐懼被擒獲,若是我們合二為一,那么就足以與隋朝為敵。要是您能作主帥,我理當恭敬從命,要是您估計自己不能作主帥,最好前來聽命,否則我們就打一仗以決雌雄。”苗海潮恐懼,就率領部眾歸降杜伏威。輔公祏與杜伏威率眾在淮南地區一帶轉戰掠奪。隋朝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顥率兵討伐杜伏威。杜伏威與宋顥交戰,佯裝戰敗,將宋顥率領的軍隊引入蘆葦叢中,於是順風勢放火,隋軍都被燒死。海陵賊帥趙破陳認為杜伏威兵少而看不起他。趙破陳召杜伏威來,想兼併他。杜伏威讓輔公祏率兵在外嚴陣以待,自己和親信十餘人帶著牛、酒進入營帳謁見趙破陳,在座位上將趙破陳殺死,兼併他的部眾。
義寧元年(617年)正月,杜伏威大敗隋將右御衛將軍陳棱,乘勝攻破高郵,率兵占據歷陽(今安徽和縣),於是杜伏威自稱總管,任命輔公祏為長史。杜伏威分派諸將領攻取江都郡所屬各縣,江淮地區的小盜爭相歸附杜伏威,因此其勢力非常強盛。

攻打子通

武德二年(619年),輔公祏與杜伏威歸附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唐朝任命輔公祏為淮南道行台尚書左僕射,封爵舒國公。當時,李子通擊敗沈法興,占據江都。同年十二月,杜伏威派輔公祏率領數千精兵渡江攻打李子通,任命養子將軍闞棱王雄誕作為輔公祏的副將。輔公祏渡過長江攻打丹陽(一作丹楊),攻克丹陽後進軍駐紮於溧水,李子通率領數萬兵馬拒戰,其兵鋒甚銳。輔公祏挑選一千名精兵手持長刀作前鋒,另命一千人跟隨在後,對這一千人說:“有敢退卻者,立即斬首!”自己帶領其餘的兵馬,則在這一千人的後面。李子通列方陣前進,輔公祏的前鋒部隊殊死戰鬥,輔公祏派兵分左右翼攻擊李子通的方陣,李子通兵敗逃跑,輔公祏追逐反遭李子通所敗,返回軍營,堅壁不出戰。王雄誕說;“李子通沒有營寨壁壘,而且滿足於小勝,我們乘他不加防備襲擊,可以打敗他。”輔公祏不聽。王雄誕便帶自己的幾百名士兵於夜晚襲擊李子通,乘風勢放火,李子通大敗,數千士卒投降。李子通糧草食盡,放棄江都,保守京口,於是江西地區全部為杜伏威所有,杜伏威遷居丹陽。

伏威猜忌

起初,杜伏威與輔公祏很要好,輔公祏年紀大,杜伏威像對兄長一樣對他,因此軍中稱輔公祏為輔伯(一作伯父),敬畏他同敬畏杜伏威一樣。後來,杜伏威逐漸猜忌輔公祏,於是任命闞棱為左將軍,王雄誕為右將軍,推尊輔公祏為僕射,暗中解除他的兵權。輔公祏知道後,內心很不服氣,假裝和他的老相識左遊仙學修道、辟穀之術來掩飾自己。

反叛稱帝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入朝,留輔公祏守衛丹陽,命王雄誕掌握軍隊作輔公祏的副手,私下對王雄誕說:“我到長安,假如沒有失去職位,千萬不要讓輔公祏發生變故。”杜伏威走後,左遊仙勸輔公祏反叛,但是王雄誕掌握兵權,輔公祏無法動手。於是他假稱收到杜伏威的來信,懷疑王雄誕有二心,王雄誕聽說後很不高興,聲稱有病不到衙門治事,輔公趁機奪取王雄誕的兵權,讓自己的黨羽西門君儀告訴王雄誕反叛的計畫。王雄誕才醒悟並後悔不已,說道:“如今天下剛剛平定,而吳王在京師長安,大唐軍隊威力,所向無敵,怎么可以無緣無故自找滅族呢?我王雄誕唯有一死相報,恕不能聽從命令。現在跟著您倒行逆施,也不過是延長一百天的性命而已,大丈夫怎能因為捨不得片刻之死而陷自己於不義呢?”輔公祏知道不能說服他,便勒死王雄誕。輔公祏假稱杜伏威無法返回江南,送來書信命他起兵,於是他大肆裝備武器,運糧儲備。同年八月初九日,輔公祏在丹陽(一作丹陽)稱帝,國號宋,修復陳朝的舊宮殿居住,設定百官,任命左遊仙為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並與張善安聯合,以張善安為西南道大行台。

唐軍討伐

武德六年(623年)八月二十二日,唐高祖下詔任命襄州道行台僕射、趙郡王李孝恭率領水軍開赴江州(今江西九江),嶺南道大使李靖帶領交、廣、泉、桂等州兵力開赴宣州(今安徽宣城),懷州總管黃君漢取道譙州、亳州,齊州總管李世勣取道淮水、泗水,共同討伐輔公祏。九月十五日,輔公祏派遣他的將領徐紹宗攻打海州(今江蘇連雲港),陳政道攻打壽陽(今安徽壽縣)。十一月,唐朝黃州總管周法明帶兵攻打輔公祏,張善安占據夏口抵抗周法明。當時周法明駐紮在荊口鎮,十一月初十日,張善安趁周法明在戰船上飲酒之機,派遣幾名刺客偽裝成漁民殺死周法明。十一月十二日,唐朝舒州總管張鎮周等在猷州的黃沙攻打輔公祏的將領陳當世,大敗陳當世軍。
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十一日,李孝恭在樅陽(今安徽合肥)打敗輔公祏的別將。二月,輔公祏派兵圍攻猷州,唐朝唐猷州刺史左難當環城自衛。安撫使李大亮帶兵打敗輔公祏。李孝恭攻克輔公祏的鵲頭鎮。二月十二日,唐朝行軍副總管權文誕在猷州打敗輔公祏的黨羽,攻克枚洄等四鎮。三月十六日,李孝恭在蕪湖打敗輔公祏,並奪取蕪湖,繼而攻克梁山等三鎮。三月二十一日,唐朝河南安撫大使任瑰攻克揚子城,廣陵城主龍龕投降,進據揚州。三月二十八日,李孝恭攻克丹陽。當時沈法興占據毗陵,輔公祏率軍將其擊敗。

兵敗處斬

此前,輔公祏派遣部將馮惠亮、陳當世率領三萬水軍駐紮在博望山,陳正通、徐紹宗率領三萬步兵、騎兵駐紮在青林山,並在梁山用鎖鏈切斷江中航道,修築卻月城,延綿十多里,還在長江之西構築工事抵抗唐軍。李孝恭與李靖率領水軍停泊在舒州(今安徽潛山),李勣率領一萬步兵渡過淮河,攻下壽陽,駐紮在硤石。馮慧亮等人堅壁不戰,李孝恭派奇兵切斷馮慧亮等軍的糧食運輸線,馮慧亮等軍因缺乏軍糧,半夜派兵逼近李孝恭的軍營,李孝恭堅持不出戰。李孝恭召集諸位將領商議軍事行動,各位將領都說:“馮慧亮等人擁有強大的軍隊,占據水陸兩方面的險要,我軍進攻不能很快奏效,不如直接進逼丹陽,出其不備襲擊輔公祏的老巢,丹陽潰敗後,馮慧亮等人自然會投降!”李孝恭準備採納眾將領的意見,李靖說:“輔公祏的精銳部隊雖然在這裡有水陸兩支軍隊,但是他自己統率的軍隊也不少,如今博望的各個敵營尚且不能攻克,輔公祏憑藉石頭城自保,豈是容易攻克的!進軍攻打丹陽,十天半個月攻不下,馮慧亮等人緊隨在我軍背後,我軍腹背受敵,這是很危險的。馮慧亮、陳正通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並非他們不想出戰,而是因為輔公祏定下的計策讓他們按兵不動,想以此拖垮我軍而已。我們現在主動挑戰攻城,可一舉破敵!”李孝恭表示贊同,用老弱殘兵先進攻馮慧亮等軍的營壘,自己統領著精兵嚴陣以待。攻打馮慧亮等軍營壘的部隊失敗逃跑,馮慧亮等軍出兵追擊,走出幾里地,遇到唐軍,雙方交戰,唐軍大敗馮慧亮等軍。闞棱摘下頭盔對馮慧亮等軍說道:“你們不認識我嗎?怎么膽敢來與我交戰!”馮慧亮等軍中有很多闞棱的舊部下,均喪失鬥志,因此潰敗。
馮惠亮、陳正通逃走,李孝恭、李靖乘勝追擊他們,轉戰一百多里,輔公祏在博望山、青林山兩處部隊均潰敗,馮慧亮、陳正通等人僅帶五百名騎兵逃回丹陽,遭唐軍殺傷及淹死的有一萬多人。李靖的部隊先到達丹陽,輔公祏大為驚慌,帶著幾萬兵馬,放棄丹陽城向東逃跑,打算到會稽(今浙江紹興)投靠左遊仙,李勣在後面追擊他。輔公祏到句容,隨從的軍隊能跟上他的才五百人,夜晚在毗陵(今江蘇常州)宿營。輔公祏手下的將領吳騷、孫安等人謀劃把他逮起來。輔公祏覺察到吳騷等人的意圖,丟下妻子兒女,獨身帶領幾十名心腹,衝破關卡逃走。輔公祏到武康(今浙江德清)時,受到當地農民的攻擊,西門君儀戰死,農民捉住輔公祏,送到丹陽。李孝恭下令將輔公祏處斬,懸首示眾,而後傳首於長安。唐軍分別搜捕輔公祏的餘黨,全部處決,江南地區全部平定。

主要成就

隋朝末年,輔公祏跟隨杜伏威起兵反隋,攻略江淮地區,勢力非常強盛。後來與杜伏威歸順唐朝,授任淮南道行台尚書左僕射。武德六年(623年),輔公祏趁杜伏威入朝之際,起兵叛唐,裝備武器,運糧儲備。不久在丹陽稱帝,建國號為宋,設定百官,任命左遊仙為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並與張善安聯合,以張善安為西南道大行台。

歷史評價

劉昫等《舊唐書》:“輔公祏竊兵為叛。”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
新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二》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二至一百九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