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軒轅廟(軒轅廟(山西省陽曲縣軒轅廟))

陽曲軒轅廟(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軒轅廟(山西省陽曲縣軒轅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陽曲軒轅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東黃水鎮西殿村東,占地面積1519.36平方米,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

陽曲軒轅廟,為紀念中華始祖軒轅黃帝而建,創建年代不詳。據碑文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建。陽曲軒轅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廟院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建有正殿、獻殿、戲台(兼作山門),兩側為耳殿、配殿、東掖門及東列殿。西耳殿局部坍塌,東耳殿存基址,東西配殿前橋牆被改制。正殿為明代建築,其餘為清代建築。陽曲軒轅廟基本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寺院布局與建築風格,文物建築與附屬文物真實性、完整性較好,為研究明清時期的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019年10月7日,陽曲軒轅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曲軒轅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東黃水鎮西殿村東
  • 所處時代:明清
  • 占地面積:1519.36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243-3-046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戲台,獻殿,正殿,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陽曲軒轅廟,為紀念中華始祖軒轅黃帝而建,創建年代不詳。據碑文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建。
陽曲軒轅廟,碑文記載,清代有修葺。
2019年,主要對陽曲軒轅廟正殿、過殿、戲台以及二進院東西配殿、一進院東列殿、院面與圍牆等地進行了全面的保護性修繕。

建築格局

陽曲軒轅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1519.36平方米。廟院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建有正殿、獻殿、戲台(兼作山門),兩側為耳殿、配殿、東掖門及東列殿。西耳殿局部坍塌,東耳殿存基址,東西配殿前橋牆被改制。
陽曲軒轅廟
陽曲軒轅廟

主要建築

戲台

倒座戲台(下為山門),明代建築。磚砌基座,木構樓身,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卷棚歇山頂,前檐中間兩柱明顯外移,斗栱三踩單昂。

獻殿

獻殿,清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斗栱三踩單昂,梁架結構為五架梁通搭前後檐。斗栱和拱眼壁施有彩繪,殿內東西山牆上殘存有壁畫10餘平方米。獻殿東西兩側為二進院門。

正殿

正殿,為單檐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建於高約0.5米的台基上,殿前附建寬敞月台,月台三邊及踏跺兩側的螭子石完好剪邊,可見月台三面曾圍繞欄桿。正殿內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前劄牽後乳栿用四柱;四椽栿向後延長至後乳栿上兼做劄牽;殿內後槽設二金柱,柱頭裝設了闌額和平板枋,並置七朵五鋪作枓栱,其後尾又轉化為四鋪作。這些枓栱不承重,為裝飾。

文物遺存

綜述
陽曲軒轅廟,殿內山牆繪12幅藥王坐像,東配殿內壁畫分別為《龍王布雨圖》與《三國演義故事》。另保存有明、清石碑7通,另有殘碑、石幢、石塔等殘件。
藥王坐像壁畫
藥王坐像壁畫,高1.5米,分別是商代伊尹、周代扁鵲、漢代華佗和張仲景、北魏皇甫謐、晉代王叔和、唐代孫思邈、宋代劉守真、金代張潔古、元代李東垣、明代李時珍和張景岳。採用對稱式平行構圖法,平塗式色彩運用。觀察可知,該壁畫有明顯的重繪現象,是典型的重層壁畫。雖重繪痕跡掩蓋了壁畫最初的時代藝術特徵,但從底層壁畫的筆墨線條可知具有較表層更高的藝術水平。構圖設色簡約,人物造型寫實,服飾各異,皆為端坐狀,坐姿端謹,神情莊重,比例協調,線條勾勒以“釘頭鼠尾描”為主要表現手法,色彩以紅、綠、藍色為主色調。其中藥王孫思邈身後蹲有一黃色斑虎、韋訊身前蹲有一通神黑犬,身份可辨,反映出當地民眾對藥王神各自單獨繪像崇拜的審美特色。
陽曲軒轅廟
藥王坐像壁畫
龍王布雨圖壁畫
龍王布雨圖,人物豐富多彩。畫面可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有雷公、電母、四眼天師等神仙形象;中層為畫面重點,可見成對的舉旗、吹奏、敲鼓、持天燈的引路儀仗隊、跨騎飛龍的五位行雨龍王、端坐麒麟轎車內的雨師;下層有田間鋤地、山路間有一扛犁趕路的農夫驅趕著騾馬、耕牛等形象。人物以不同身份,大小比例各不相同。眾神手持各具身份的法器,其中以雨師及五龍王形象最大。各龍王頭戴“王”字冠,人物形象之間的空隙有祥雲翻卷。
陽曲軒轅廟(軒轅廟(山西省陽曲縣軒轅廟))
龍王布雨圖
三國演義故事壁畫
三國演義故事壁畫,規模宏大、人物眾多,構思新穎,線條細而剛勁。畫面均以連環畫的手法處理了多個三國故事中的精彩場面,其中不乏“群雄逐鹿/兔”“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怒鞭督郵”“煮酒論英雄”“走馬薦諸葛”“三顧茅廬”“劉備娶親”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故事。

歷史文化

軒轅
軒轅,古代黃帝的名字。黃帝(前2717~前2599年),黃帝誕辰的農曆是三月初三。黃帝,為古華夏部落的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黃帝還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黃帝是少典與附寶之子(少典:華夏族,漢族先祖之一。也稱有熊氏,是伏羲與女媧之子。《國語》載其嫡子為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附寶:是有蟜氏部族的女子,為姒姓)。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軒轅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文物價值

陽曲軒轅廟基本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寺院布局與建築風格,文物建築與附屬文物真實性、完整性較好。正殿梁架、斗栱和柱與柱礎等時代特徵明顯,是本地區明代建築的代表作,為研究明清時期的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陽曲軒轅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陽曲軒轅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東黃水鎮西殿村東。
軒轅廟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陽曲軒轅廟,路程13.2千米,用時約27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