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廟(北京市平谷區軒轅廟)

軒轅廟(北京市平谷區軒轅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平谷軒轅廟位於山東莊村西廟山上。《平谷縣誌》云:平谷有軒轅陵、廟的文獻資料,自唐代起至民國年間,已發現詩5首,史志記載13處。明蔣一葵在萬曆年間撰《長安客話》:“世傳黃帝陵在漁子山。今平谷縣東北十五里,岡阜窿然,形如大冢,即漁子山也。其下舊有軒轅廟”。萬曆二十一年刻本《順天府志·山川》:“漁子山,平谷縣東北十五里,傳為軒轅黃帝陵,有軒轅廟。”此外,明代古籍《大明一統志》、《帝京景物略》和清代古籍《天府廣記》、《欽定日下舊聞考》、《畿輔通志》、《薊州志·名山》中均記載,此地不但有軒轅黃帝廟,而且在廟山正北的漁子山上還有黃帝陵,“漢武帝元封二年北巡朔方,還祭黃帝冢即此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軒轅廟
  • 地理位置:山東莊村西廟山
  • 占地面積:約9.33公頃
  • 別稱:黃帝廟
  • 建築年代:漢代
  • 主要建築:廟門、誠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殿
簡介,背景,

簡介

20世紀30年代該廟尚保存完好,香火旺盛,至40年代,不幸被侵華日軍縱火燒毀,僅存明代“重修軒轅廟記”殘碑。
1993年,為弘揚軒轅文化,也為弄清平谷軒轅廟的始建年代,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與平谷縣文化文物局聯合對軒轅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共揭露遺址面積700餘平米,地層由上向下共分五層。在第一層表土層下的第二層,發現清代文化層堆積及被日寇燒毀的清代黃帝廟基址。廟址坐北朝南,從殘留基址大體可知,院牆南北原長約31米,東西原寬約22米。山門基礎及東牆、大殿門口20厘米高的石砌台階,和面闊10.5米、進深6.55米的大殿石台基及東西配殿石台基,均保存完好。在塌陷的堆積層內發現大量磚瓦、半浮雕的花磚以及石雕的香爐、殘瓷片等。在第三層內,發現一段元明時期的建築牆基、三個灰坑和明代建築物塌落堆積。堆積中出土有明代龍鳳紋滴水瓦、花草紋瓦當、板瓦和青花瓷片等。在第四層內,發現遼金時期文化堆積,出土了數量較多的遼金時期獸面紋瓦當、布紋大板瓦、脊獸、白瓷盤、碗、鐵箭頭及數枚宋代銅錢。在最底下的第五層內,發現了一些漢代繩紋灰板瓦、夾蚌殼粉的繩紋紅陶片和一枚銅箭頭。這次考古發掘表明:至遲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廟山上已經有了用板瓦鋪頂的殿堂類建築;這座軒轅廟的始建年代,最晚也可以上溯到漢代。經兩漢至遼金,下及元明清三代,平谷軒轅廟可謂流傳有序、經久不斷。而廟山上的黃帝廟不是孤立的,廟是為其北面漁子山上的黃帝陵而建的。

背景

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台。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尚想廣成子,遺蹟白雲隈。”“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這兩首詩句分別出自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的《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軒轅台》和李白的《北風行》,詩中的“軒轅台”便指位於京東平谷區山東莊村的軒轅陵。現陵已成廢墟,而軒轅廟見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