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

軍隊組織形態,是指軍隊組織結構的表現形式,通常與一定的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相適應。組織形態的優劣,直接反映了軍隊整體結構科學與否,影響和制約軍隊整體作戰效能的發揮。實現強軍目標,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紮實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

軍隊組織形態,是指軍隊組織結構的表現形式,通常與一定的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相適應。組織形態的優劣,直接反映了軍隊整體結構科學與否,影響和制約軍隊整體作戰效能的發揮。實現強軍目標,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紮實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
習主席提出“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既是對全軍官兵的殷切期望,更是對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的要求。我們必須以軍事鬥爭準備為龍頭,通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最佳化軍隊組織形態,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擔當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任。
準確把握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的“著力點”
突出力量結構變革。軍事力量結構是隨著戰爭形態的發展而發展的。信息化戰爭是基於信息基礎上的體系對抗、整體作戰。在力量結構上,將依據作戰任務的不同,編組結構合理、高度聯合、形式多樣的聯合特遣部隊和職能部隊。模組化靈活編組是一種趨勢。這種組合強調,當目的有限並需獨立完成特定作戰任務時,可打破軍種界限,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軍種組成聯合特遣部隊,或編成較低一級的諸軍兵種聯合戰鬥模組。技術變革是軍事變革的起點,結構演變才是軍事變革的歸宿。我軍必須著眼武器裝備的現狀,科學合理地調整結構力量,創新作戰方式,以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著力破解結構性矛盾和問題。
深化軍事制度創新。凡戰,制必先定。軍事制度是戰鬥力生成的基礎,是構成戰鬥力諸要素中更具核心性要素。未來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高新武器裝備和高素質聯合指揮人才充斥戰場,必須通過科學的制度將其結合起來,從而使之真正發揮作用。沒有制度優勢,先進的技術和武器裝備只能帶來局部的、戰術上的優勢,無法轉變成戰略、戰役優勢。為此,在全軍部隊加速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強軍目標的今天,我們必須堅持制度創新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形成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為提升戰鬥力效能提供制度保證。
強化信息綜合集成。信息化戰爭徹底改變了平台對平台、要素對要素的傳統作戰樣式。軍隊必須將各武器裝備、各作戰單元、各軍兵種等綜合集成為一個整體,最大限度地追求軍隊的結構整合力,形成作戰系統的整體效能。綜合集成的實質是徹底擺脫機械化時代的“物理式”簡單疊加、機械協同,轉而追求“化學式”的有機融合、高效聚合。表現在作戰力量編組上就是改變過去逐級配屬、層層加強的“有形合成”方式,通過信息技術的“黏合”作用,實現不同作戰單元上的“無形合成”,實現“單元個性優勢與系統效能的完美結合”,表現出信息主導下的不同作戰單元功能耦合的整體性。為此,在軍隊建設過程中,必須注重運用信息技術,使組織指揮、作戰要素、保障能力等實現多要素集成、多系統融合、多層次銜接,進而實現軍事信息系統、武器裝備和作戰體系的綜合一體化。
紮實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
軍隊轉型真正的困難不單是獲取新技術和建立網路,而是轉向了發展具有精確性、靈活性和一體化特徵的新型組織結構的能力。紮實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必須科學統籌、有序推進。
系統融合,構建信息化軍隊作戰體系。紮實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必須使指揮控制、打擊防護、作戰支援保障和支撐環境諸系統集成融合、高效一體。一是硬體改造。針對指揮控制、電子對抗、信息防護、綜合保障等系統可能存在的互不兼容等問題,採取系統最佳化、技術嵌入、改進物理接口等方法,進行技術嫁接和改造,將不同類型的新型裝備黏合為一個整體。二是軟體兼容。針對各種軟體林立、格式多樣、互不兼容、功能單一等問題,進行擴充軟體功能、改造或開發服務接口軟體、確保軟體的互聯、互通、互操作。三是資源融合。統一標準,統一設計、開發資料庫系統,整合各類數據信息資源,從而實現所有數據信息的標準化、一體化。
最佳化調整,實現部隊功能結構科學化。一是最佳化軍兵種比例。通過結構調整,構建一體化、立體化、遠中近相互銜接的、攻防兼備的作戰力量體系。如優先發展陸軍航空兵、輕型機械化部隊和信息作戰部隊;加強海上機動能力、近海海域整體作戰能力、聯合作戰能力建設等。二是突出新型作戰力量建設。重點加強戰略預警、軍事航天、防空反導、信息作戰、戰略投送、遠海防衛等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組改建一批高新技術裝備部隊,同時加大老舊裝備淘汰力度,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牽引帶動部隊力量結構整體最佳化。三是注重軍兵種融合。努力縮小諸軍種作戰力量空間上的界限,增強相互之間融合力度。
減少層次,設立扁平化網狀指揮體系。著眼未來信息化戰爭需求,進一步調整完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如構建“扁平網狀”結構的作戰指揮體制。減少結構層次,加快反應速度,增強指揮連續性,提高生存能力。適時調整建立外形扁平、橫向聯通、縱橫一體的諸軍兵種聯合的“網狀”新型指揮機構。按照“需求牽引、科學發展、平戰結合、綜合集成”的原則,建立形成以統帥部聯合作戰指揮部為龍頭,以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部為重點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
頂層集成,打造大聯勤編制裝備體系。從打贏信息化條件下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要求看,須進一步深化後勤體制改革。如進一步深化聯勤體制改革,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建立科學的大聯勤組織體制模式,實現三軍一體化保障,努力將計畫、管理、保障各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多邊協作、矩陣式管理的現代保障模式。儘可能地把裝備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計畫和組織實施,各種保障部(分)隊也都作為同一保障模組的組成部分,統一使用。大力推行後勤保障社會化。把軍隊後勤納入國家經濟活動的大系統中,形成資源共享、軍地銜接、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新型後勤保障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資源共享,建立一體化教育訓練體制。根據軍隊編制體制、武器裝備和教育訓練發展水平,著力解決教育訓練體制與信息化戰爭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健全聯合教育訓練體制。整合和完善聯合教育訓練領導機構,進一步完善職能配置,從頂層設計上規範聯合教育訓練體制。加大基地化、模擬化訓練力度。研究探索建立大型聯合訓練基地的方法和途徑。對現有的訓練基地,擴大規模、更新設備,強化聯合訓練職能的落實。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戰鬥實驗室體系,提高網路化訓練和仿真、虛擬實戰的效益和能力。最佳化院校教育體制。加強各軍種、各層次院校的橫向聯合,建立專門的聯合作戰指揮與參謀院校,積極鍛造懂聯合、會聯合、能夠保證聯合作戰訓練落實的跨軍種複合人才。加快各軍種內部院校、基地和部隊訓練體制的整合,使人員培訓由教、訓分管體制向教訓結合體制轉變,形成統一的教育訓練綜合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