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技(工程技術分支)

軍事科技(工程技術分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軍事科技》是中央電視台第七套節目中一檔以介紹軍事科普知識和先進武器裝備為主的電視軍事欄目。

《軍事科技》欄目標識語:“探尋軍事科技奧秘,縱覽世界軍事風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事科技
  • 獨播頻道CCTV-7
  • 首播時間:周六 22:40
  • 重播時間:周日 9:40,周一15:57
欄目基本情況,欄目改版情況,欄目主創人員,欄目重點節目,主要獲獎情況,

欄目基本情況

《軍事科技》是中央電視台第七套節目中一檔以介紹軍事科普知識和先進武器裝備為主的電視軍事欄目。
《軍事科技》欄目標識語:“探尋軍事科技奧秘,縱覽世界軍事風雲”。
《軍事科技》以主持人演播室串聯和專題片相結合的形式,向觀眾介紹最新武器裝備,普及熱點軍事知識。並堅持專業知識科普化和科技知識故事化的創作理念,力求以專業的興趣點和鮮活的細節為觀眾展示現代軍事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變革,啟發廣大國民特別是青少年關心國防、熱愛軍事、勇於探索的精神,增強國防觀念,激發愛國熱情。

欄目改版情況

2002年4月26日《軍事科技》在“科教興國,科技強軍”的大背景下開播,欄目圍繞“聚焦世界軍事科技熱點,捕捉世界軍事科技發展動態,介紹各國先進武器裝備,展示我軍現代化發展步伐”的節目定位製作播出了一批優秀節目。
2006年《軍事科技》改版,節目時長五十分鐘。分為《瞭望台》《每周一戈》和《設計師》三個版塊。
2007年《軍事科技》進一步改版,加大對新聞時效性的跟進,分為《瞭望台》《每周一戈》和《檔案庫》三個版塊。
《瞭望台》為觀眾遴選每周最值得關注的軍事科技動態,捕捉全球軍事科技的發展軌跡,極大豐富了節目的信息量。《每周一戈》為欄目的主打版塊,體現和代表《軍事科技》專業、前瞻的視野,以題材和體裁的多樣性向觀眾介紹高科技武器裝備,為觀眾全景展示現代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變革,從科學角度剖析科技原理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套用。《動物與兵器》《汪洋霸主》《空戰秘籍》《狙擊傳奇》《隱形戰場》等為這一階段的代表節目。《檔案庫》以獨特視角為觀眾再現武器裝備設計、發明背後的故事和蘊藏的知識,充實了節目的人文精神。
在此期間,為提高欄目影響力。《軍事科技》還不定期推出特別節目。代表節目包括《共和國閱兵裝備大盤點》《新中國十大戰機》《武器新時代》《直飛蒼穹》等,以及每年年終的特別製作《世界軍事科技風雲榜》《武器裝備大看台》等。這些特別策劃緊扣時效、思路獨到、製作精良,深受觀眾好評,收視率普遍較高。
2006—2009年在中央電視台觀眾滿意度調查中,《軍事科技》連續四年名列七套軍事節目節目第一。2007年《軍事科技》在全台283個欄目中進入全台第四十位,位居7套節目第一,成為中央電視台優秀節目。2009年欄目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第四屆“紀錄·中國”優秀電視欄目獎。
2011年《軍事科技》全面升級改版。改版後的《軍事科技》堅持成熟的欄目定位,在選題策劃、節目內容、節目形式、以及節目包裝上求新求變。並在節目選題上堅持對熱點軍事新聞的跟進,聚焦熱點軍事事件里的焦點裝備,注重打造新鮮話題,全力打造出一檔高品質的電視軍事專欄節目。節目改版後,欄目收視率穩步提升,網路點擊率快速攀升,在七套軍事節目名列前茅。不斷鞏固和開拓了觀眾群,培養了一批忠實的客群群體,並形成了欄目的品牌美譽度,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軍事節目。
2014年1月《軍事科技》對節目進行升級改造,充分利用三維動畫模型為技術支撐,構建虛擬演播室,營造出一種全新的形象空間,提升了節目的整體感觀,收到比較好的收視效果和社會效果。

欄目主創人員

製片人龐瑋,2007年擔任《軍事科技》製片人,對節目不斷進行創新,增強節目時效性,改變節目敘事風格,強化節目專業品質,做有溫度的軍事科技節目。作為一檔科技類的軍事電視節目,《軍事科技》欄目在國內軍內外電視節目評比中屢屢獲獎。
主持人王曉燕,從2002年5月欄目創立至今,一直擔任欄目主持人,經過10餘年的實踐,已經形成了大氣端莊,親切自然的主持風格。

欄目重點節目

1、2009年10月,為配合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大閱兵,《軍事科技》連續推出了一批以反映我軍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為主題的專題節目,包括《共和國閱兵裝備大盤點》、《閱兵村裡的新科技》、《新中國十大戰機》等。其中《國慶閱兵大盤點》,分為上、下兩集,上集優選了建國以來的五次最有代表性的閱兵中的典型裝備,依據歷史脈絡,清晰系統地展現出我軍武器裝備從戰場繳獲、進口引進、仿製國產、自主研發的發展歷程;下集對國慶60周年首次亮相的主要新型裝備進行介紹,全景式、有重點地詮釋出新的歷史時期我軍武器裝備取得的輝煌成果。節目在2009年9月26日、10月3日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最高收視率達到0.36%。許多觀眾來信來電,稱讚這期節目是當時眾多介紹國慶閱兵裝備電視節目中“最具權威性、系統性和知識點”的節目。
2、2010年10月,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領導機關成立60周年,《軍事科技》欄目經過周密論證策劃,推出四集系列節目《中國裝甲》。該系列節目以全新的視角和敘事手法,選擇人民裝甲兵建設發展中的四個關鍵要素,採用單元化的結構,以《戰火中誕生》、《十年磨一劍》、《裝甲大家族》、《沙場秋點兵》為題,通過深入裝甲兵技術研究所、坦克製造廠、裝甲兵部隊的現場拍攝,組織對歷史見證者和當事人、重點裝備型號主要設計人員、軍內外頂級著名專家的採訪,配以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依次展現中國裝甲兵部隊的沿革發展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節目在2010年10月9日、16日、23日、30日播出後,在全軍裝甲兵系統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廣泛讚譽。節目最高收視率0.25%。
3、2011年10月,《軍事科技》欄目以中國人民軍工創建80周年為契機,推出了12集系列節目《礪劍軍工》,在電視螢幕上第一次全面反映軍隊軍工人這個默默奉獻的光榮群體。節目主題鮮明、信息量大,涵蓋範圍廣。從歷史層面,解密了人民軍工從革命戰爭中發展壯大的艱辛歷程和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內幕;從技術含量層面,揭示了我軍當代陸海空軍主戰裝備保障的基本常識和技術難點;從人物刻畫層面,展現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軍工人恪盡職守、為部隊服務的精神風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知識性、觀賞性。節目於2011年11月26日、12月3日、10日、17日、24日連續播出,被解放軍總裝備部列為全軍裝備系統愛崗敬業教育專用教材, 最高收視率0.26%。
4、2015年6月6日至8月22日製作播出了12集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特別節目《武器傳奇:二戰兵器密檔》。以故事性、揭秘性、科技性為主要特點。優選二戰期間,在各大戰場上使用並在關鍵時刻產生決定性作用的若干種主戰技術兵器,以作戰故事為重點,結合專家點評,穿插實戰運用秘聞,並延伸到對戰後戰略格局與武器發展的重大影響與推動。從武器裝備的角度解讀了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
5、 2015年9月3日製作播出了九三閱兵特別節目《和平之劍》。本節目按照此次閱兵的新特點,以小片和專家現場訪談的形式,精選最具代表性的十餘款明星裝備,解析其各自不同的研發意義。並在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上謀篇布局,確定 “和平之劍”的主題和涵蓋深度,來詮釋本次閱兵的主旨,以此深層次解讀中國國防“積極防禦”的戰略背景和攻防兼備的實戰能力。作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結束後第一時間播出的特別節目,《和平之劍》以軍事節目的獨家視角,滿足了電視觀眾在閱兵結束後想深入了解受閱裝備的第一收視需求。主題立意鮮明,內容層次清晰,節目定位準確。 該節目播出後收視率高達0.87,位居9月3日全國晚間同時段節目第九位,創軍事節目近年收視之最。

主要獲獎情況

1、2007年,《飛彈與動物奇兵》被評為2010年度中廣協會電視軍事節目單本專題二等獎。
2、2008年,《兩棲急先鋒——氣墊船》被評為2010年中廣協會電視軍事節目單本專題三等獎。
3、2010年欄目榮獲中廣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第四屆“紀錄·中國”優秀電視欄目二等獎。
4、2011年《中國裝甲》被評為中廣協會電視軍事節目系列專題二等獎。
5、《生肖兵器總動員》被評為2011年中廣協會電視軍事節目單本專題三等獎。
6、2012年《電磁炮,距離實戰還有多遠》被評為電視軍事節目單本類二等獎。
7、《礪劍軍工》被評為2012年度電視軍事節目系列專題三等獎。
8、欄目主持人王曉燕2013年5月榮獲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視協主持人專業委員會首屆百優電視主持新星獎。
9、2014年11月在由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主辦的第八屆“紀錄·中國”評獎中,《軍事科技》欄目榮獲優秀欄目獎。
10、2015年6月《軍事科技》欄目在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軍事節目工作委員會舉辦的第八屆全國優秀電視軍事節目評析活動中榮獲優秀欄目獎。
11、2015年12月在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和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科教影視2015“科蕾獎”評選中《軍事科技》欄目製作的《反導系統,構建蒼穹保護傘》獲科普短片類一等獎。
12、 2015年12月在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和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科教影視2015“科蕾獎”評選中《軍事科技》獲優秀科普欄目獎。
13、 2016年4月《軍事科技》紀念抗日戰爭戰勝利70周年閱兵特別節目《和平之劍》獲第7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