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天文台簡介
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1966年至1972年間,共發射四顆
衛星的一系列太空觀測計畫,提供了許多天體的第一批紫外線觀測的優質資料。其中有兩次軌道天文台是失敗的,而成功的其他兩次則在天文學的領域內為太空觀測的優點提供了良好的認識,並鼓舞了後續的
哈勃太空望遠鏡。
美國非太陽觀測的
天文衛星系列,英文縮寫是 OAO。它是美國發射的在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波段(側重於紫外波段)範圍內探索宇宙的衛星系列。衛星重2噸多,長約3米,寬約2米;軌道傾角35°,高度750公里,形狀近圓形,周期100分鐘。這個系列的第一顆OAO-1於1966年4月8日發射,由於電源失靈,發射後兩天停止工作,未取得任何資料。
軌道天文台-1
第一架軌道天文台攜帶了檢測
紫外線、X-射線和
伽馬射線輻射的儀器,於1966年4月8日成發射升空,但是在這些儀器能開始正常工作之前,因為電源故障使得任務在發射三天后即告終止而失敗。
軌道天文台-2
第二架軌道天文台在1968年12月7日發射,攜帶了11架紫外線望遠鏡。他成功的進行觀測到1973年1月,對天文學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和貢獻。在這些成績中,包括發現
彗星有極大的,直徑數十萬
公里的
氫冕包圍在外面;也發現
新星在可見光的亮度衰減時,紫外線的亮度卻在增加中。
軌道天文台-B
軌道天文台-B 攜帶了口徑38英吋的紫外線望遠鏡,可以觀測到比早先觀測得更為微弱的天體。不幸的是,在1973年11月3日發射之後,發射火箭未能與衛星分離,使得衛星重返
大氣層,並墜入
大西洋內。
軌道天文台-3(哥白尼)
軌道天文台-3 於1972年8月21日發射,並且被證明是最成功的一次軌道天文台任務。這個衛星除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
英國的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之外,裝載的X射線檢測器是由英國
倫敦大學的Mullard太空科學實驗室製造的,口徑80公分的紫外線望遠鏡是由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製造的。在發射成功之後,軌道天文台-3被重新命名為哥白尼,以紀念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500周年的誕辰。
哥白尼一直工作到1981年2月,並且和大量的X射線觀察一起被送回的還有數百顆高解析度的恆星光譜。哥白尼的重大發現中還有許多周期長達數分鐘的
脈衝星,而不是傳統的秒或更短周期的波霎。
OAO-2的發射
OAO-2於1968年12月7日發射,攜有四架口徑32厘米的望遠鏡,在1000~3000埃間的四個紫外光譜區(有效波長在2600、2300、1500和1400埃附近)用紫外電視光度計對熱主序星作紫外光度觀測;攜有一架口徑41厘米的反射鏡,配上900~3000埃的寬頻光度計,用來研究瀰漫星雲的紫外線輻射和星際物質吸收;攜有四架口徑20厘米的望遠鏡組用作恆星光度測量;兩台恆星紫外物端光柵分光計,用來研究1100~4000埃區域的光譜細節。OAO-3於1972年8月21日發射。為了紀念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500周年誕辰,被命名為哥白尼衛星。它攜帶一架直徑81厘米、f/20的卡塞格林望遠鏡和光柵光電分光計,研究熱星的紫外光譜;還攜帶三架小X射線望遠鏡研究3~9埃、8~18埃和44~60埃三個X射線波段的星際吸收和X射線源。
千年彗星“林尼爾”
今年7月,一顆名叫“林尼爾”( C/1999 S4 LINEAR)的彗星拖著長長尾巴,日夜兼程地向我們飛來,7月23日過近地點,距離地球5600萬千米,7月26日過近日點,距離太陽1.14億千米。7月下旬是觀看“林尼爾”彗星的最佳時段。無論是地面的專業天文望遠鏡,還是在太空中的軌道天文台,都把鏡頭對準了“林尼爾”,希望能一睹它的“風采”,而結果卻極富戲劇性。現在就將這位“新聞人物”的發生、發展和即將到來的消亡,向您一一道來。$$發現$$如果您是注意彗星觀測資料的天文愛好者,那么肯定對“林尼爾”(LINEAR)彗星不感陌生,因為它一再出現在新發現的彗星名單里。這些彗星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和美國空軍共同執行LINEAR計畫時發現的,因而都被命名為“林尼爾”彗星。LINEAR是Lincoln Near-Earth Asteroid Reseach(林肯近地小行星調查)的縮寫。LINEAR計畫就是用一台極為先進的、直徑為1米、...
大型軌道天文台計畫
計畫的簡介
哈勃空間望遠鏡,縮寫為HST,原名空間望遠鏡(ST),以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的名字命名,於1990年4月24日由
發現號太空梭發射升空,工作在
可見光和近紫外波段,1997年維修之後具備了
近紅外觀測能力。
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台,縮寫為CGRO,原名伽瑪射線天文台(GRO),1991年4月5日由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搭載升空,工作在
伽瑪射線波段,也能擴展到硬X射線波段。因陀螺儀損壞,2000年6月4日在人工引導下毀入太平洋。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縮寫為CXO,原名先進X射線天文設備(AXAF),1999年7月23日由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搭載升空,工作在軟X射線波段。
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縮寫為SST,原名空間紅外望遠鏡設備(SIRTF),2003年8月25日由德爾塔Ⅱ型火箭發射升空,工作在
紅外波段。
計畫的目的
大型軌道天文台計畫的初衷是將不同電磁波段的天文學研究各自推進一個時代。由於紅外線、X射線和伽瑪射線不能穿透
地球大氣層,因此只能通過空間天文觀測獲得信息。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台和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都在口徑或者解析度上比前一代天文衛星提高了一個數量級,斯皮策空間望遠鏡雖不比之前的
空間紅外望遠鏡(ISO)口徑大很多,但是得益於紅外探測設備的快速發展,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哈勃空間望遠鏡也充分利用了處於大氣層以外、不受
氣輝干擾的優勢,能夠拍攝到比地面大型光學望遠鏡所能觀測到的更暗弱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