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意象與身體圖式:具身認知研究》主要講述了,傳統認識論基於思想與身體的分離,因而容易導致還原論的弊端:而具身認知從“主客”融合的哲學判斷和認知一行動的身心體驗實驗作為分析工具,開闢了認知與身心狀態之間的互動關係研究等新領域,提出了知覺和行動受制於身體體驗等重要結論,豐富或修改了傳統認識論有關知識、行動和主體反思等的基本看法。《身體意象與身體圖式:具身認知研究》通過藉助病理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經驗性學科的研究成果,探索身體是如何通過身體意象和身體圖式對我們的行動和認知產生重要影響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身體意象與身體圖式:具身認知研究
- 類型:心理學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511590
- 作者:何靜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5頁
- 開本:32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身體意象與身體圖式:具身認知研究》旨在探討身體到底是怎樣使認知和行動成為可能,並對它們產生限制的?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具身認知的科學研究成果。《身體意象與身體圖式:具身認知研究》將藉助加拉格爾(S.Gallagher)和科爾(J.Cole)等人對傳人阻滯患者伊恩·沃特曼(IanWaterman)所做的病理學還原分析、梅爾佐夫(A.Meltzoff)和穆爾(M.K.Moore)新生嬰兒模仿能力研究、斯特雷克(J.Streeck)和基塔(S.Kita)對手勢運動的神經生物學研究等實驗室研究成果,系統、深入地闡釋身體是如何通過身體意象(bodyimage)和身體圖式(bodyschema)以一種前意向性的方式“塑造”著我們的知覺和行動。只有在搞清楚了“身體到底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知覺和行動”這一關鍵性問題以後,我們才能明晰“具身認知中的身體觀是怎樣的”這樣一個遞進性的問題。我們認為具身認知觀中的身體應該具有雙重意義:它不僅僅包含了解剖學意義上的身體,還包含了作為認知機制的“歷史進化的”和“情境的”身體。我們的身體與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之間有一個認識論上的基本循環。
作者簡介
何靜,1981年生,浙江富陽人。200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哲學系,2006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科技史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科技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講師。曾在美國羅特格斯大學、匹茲堡大學從事訪問研究。主要學術興趣:認識論、心智哲學和認知科學。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課題1項;先後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學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重返身體及其世界
第一節傳統認知科學範式——非具身認知
第二節現象學對非具身認知的批判
第三節具身認知科學的研究範式
第四節心智何以具身化?
第二章身體圖式的功能
第一節身體圖式缺失——伊恩案例
第二節身體圖式的三種功能
第三節伊恩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第三章身體圖式和身體意象是先天的嗎?
第一節傳統經驗主義的觀點
第二節新生嬰兒的模仿
第三節新生嬰兒與莫利紐克斯難題
第四節初級的具身自我
第四章身體意象、身體圖式和幻肢現象
第一節學術界關於先天性幻肢現象的爭論
第二節幻肢現象的產生
第三節先天的身體圖式環路
第五章知覺、行動中的身體圖式
第一節對身心二元論的揚棄
第二節具身性使知覺和行動成為可能
第三節具身性對知覺與行動的限制
第六章主體互動中的具身性
第一節手勢運動及實驗
第二節手勢運動理論VS手勢交流理論
第三節主體間的互動理論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重返身體及其世界
第一節傳統認知科學範式——非具身認知
第二節現象學對非具身認知的批判
第三節具身認知科學的研究範式
第四節心智何以具身化?
第二章身體圖式的功能
第一節身體圖式缺失——伊恩案例
第二節身體圖式的三種功能
第三節伊恩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第三章身體圖式和身體意象是先天的嗎?
第一節傳統經驗主義的觀點
第二節新生嬰兒的模仿
第三節新生嬰兒與莫利紐克斯難題
第四節初級的具身自我
第四章身體意象、身體圖式和幻肢現象
第一節學術界關於先天性幻肢現象的爭論
第二節幻肢現象的產生
第三節先天的身體圖式環路
第五章知覺、行動中的身體圖式
第一節對身心二元論的揚棄
第二節具身性使知覺和行動成為可能
第三節具身性對知覺與行動的限制
第六章主體互動中的具身性
第一節手勢運動及實驗
第二節手勢運動理論VS手勢交流理論
第三節主體間的互動理論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