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科學300問:化學編》內容簡介:服務“三農”是出版者的重要任務之一。人民出版社圍繞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結合中國農村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編寫了這套“新農村科普”叢書。叢書主要服務於廣大農民,書中所談的內容是與農民日常生產、生活關係相關的。編寫、出版這套叢書是順應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科技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出版者希望落實科技惠農的一項有意義的行動,是出版者切實履行工作職責、用科技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具體方式。
基本介紹
- 書名:身邊的科學300問:化學編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185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盧宏燕 王玉琴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10084398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1.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
2.海洋中有多少種元素?
3.海水為什麼不能飲用?
4.水裡有氧氣嗎?
5.為什麼物質會燃燒?
6.自燃是如何形成的?
7.什麼是爆炸?
8.為什麼食物會腐敗?
9.溶洞是如何形成的?
10.為什麼岩石會被風化?
11.煤是如何產生的?
12.石油是如何產生的?
13.天然氣是如何產生的?
14.沼氣是如何產生的?
15.為什麼會有鹽鹼地?
16.火山噴發物都是由什麼組成的?
17.為什麼溫泉可以治病?
18.為什麼地震前井水的狀態會變化?
19.氮的固定是如何形成的?
20.為什麼人和動物可以消化食物?
21.什麼是人體的新陳代謝?
22.細胞是如何吸收物質的?
23.光合作用是如何形成的?
24.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25.黃鼠狼的屁為什麼那么臭?
26.烏賊的墨汁是什麼物質?
27.樹膠是一種什麼物質?
環境篇
28.酸雨是怎樣形成的?
29.化學武器是怎么樣發明的?
30.什麼是光化學煙霧?
31.重金屬污染是怎樣形成的?
32.為什麼臭氧層會被破壞?
33.為什麼要提倡使用無磷洗衣粉?
34.為什麼煙花爆竹會污染環境?
35.為什麼汽車尾氣會引起環境污染?
36.為什麼汞會引起環境污染?
37.為什麼不能亂扔亂棄廢舊電池?
38.白色污染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39.為什麼化肥會污染環境?
40.為什麼要提倡垃圾分類?
41.為什麼土壤酸化危害大?
42.為什麼使用碘化銀可以實現人工降雨?
43.新裝修的房子為什麼不能立即入住?
44.為什麼活性炭可以清潔空氣?
45.軟水和硬水有何不同?
飲食化學篇
46.什麼是食品化學?
47.食品添加劑的功能是什麼?
48.人體內的pH值會影響健康嗎?
49.為什麼說鈣是生命之體?
50.鈣和鋅可以同時補嗎?
51.什麼是維生素?
52.為什麼油炸食品對健康有害?
53.為什麼要少喝碳酸飲料?
54.為什麼大蒜有殺菌的作用?
55.為什麼睡前喝牛奶好?
56.為什麼炒菜時油不要過熱?
57.為什麼糖是甜的?
58.白糖燒焦了為什麼會變黑、變苦?
59.糖精是糖嗎?
60.木糖醇是糖嗎?
61.為什麼蘋果和馬鈴薯切片後會很快變成褐色?
62.水果可以空腹吃嗎?
63.為什麼雞蛋不宜與糖同煮?
64.雞蛋可以與豆漿一起吃嗎?
65.為什麼雞蛋放人石灰水中可以保鮮?
66.雞蛋可以生吃嗎?
67.為什麼新鮮的黃花菜不宜多吃?
68.為什麼豆腐不宜與蔥同吃?
69.為什麼海味食品不要與洋蔥、菠菜、竹筍同食?
70.為什麼酒後不宜飲茶?
71.為什麼豬肝不宜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同食?
72.為什麼山楂忌與豬肝、黃瓜等食物合用?
73.為什麼鮮豬肉忌用熱水長時間浸泡?
74.為什麼燒肉時忌過早放鹽和醬油?
75.為什麼剛宰殺的畜禽肉忌立即烹食?
76.為什麼燉肉、煮豆時忌加鹼?
77.為什麼煮飯忌用冷水下米?
78.為什麼熬綠豆湯忌加白礬?
79.為什麼菠菜忌生炒?
80.為什麼忌用沸水沖飲品?
81.為什麼忌用面肥發麵?
82.為什麼忌飲用未煮沸的豆漿?
83.為什麼要少吃燒烤食品?
84.茶葉中含有什麼化學成分?
85.為什麼綠茶可以減肥?
86.為什麼鐵鍋炒菜好?
87.為什麼喝酒會醉?
88.多吃牛肉有什麼好處?
89.為什麼吃海帶對健康益處大?
90.為什麼午飯後喝一杯優酪乳好?
91.為什麼牛奶加熱會損失營養?
92,為什麼人類離不開鹽?
93.為什麼食鹽中要統一加碘?
94.為什麼吃海鮮喝啤酒容易得痛風?
95.味素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96.為什麼炒雞蛋不需要放味素?
97.雞精和味素有區別嗎?
98.吃魚眼真的可以補眼睛嗎?
99.只吃素不動葷對健康有幫助嗎?
100.一天到底應該吃多少個雞蛋?
101.為什麼吃豬蹄可以改善睡眠?
102.為什麼蒸鍋水不能喝?
103.為什麼不要喝涮羊肉的湯?
104.為什麼魚刺卡嗓子時不要用醋?
105.為什麼發燒時不要吃雞蛋?
106.為什麼說“冬吃蘿蔔夏吃薑”?
107.為什麼紅蘿蔔和白蘿蔔不能混吃?
108.為什麼醋和酸味果汁不是酸性食物?
109.為什麼雞蛋和西紅柿是絕配?
110.為什麼飯後不要馬上吃水果?
111.為什麼西瓜不宜吃冷的?
112.孕婦應該多吃山楂嗎?
113.為什麼不密封的葡萄酒會變酸?
114.為什麼蝦及蟹煮熟後變紅?
115.為什麼做豆腐要點滷水?
116.為什麼奶粉中會被不法分子加入三聚氰胺?
117.為什麼油條會比較蓬鬆?
118.為什麼饅頭餅乾里會有很多洞?
119.汽水裡的“汽”是怎么來的?
生活篇
120.什麼是綠色化學?
121.為什麼毛巾使用時間長會變硬?
122.肥皂和洗衣粉可以混用嗎?
123.洗衣粉和消毒液可以混用嗎?
124.為什麼自來水不適宜直接放人金魚池中養魚?
……
醫療衛生篇
化學俗稱篇
農業化學篇
作物病害篇
文摘
1.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
空氣的成分以氮氣、氧氣為主,是長期以來自然界裡各種變化所造成的。在原始的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原始大氣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氣為主的。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後,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離氧,使原始大氣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為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氨氣氧化成為水蒸氣和氮氣。以後,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續地進行,空氣里的二氧化碳在植物發生光合作用的過程中被吸收了大部分,並使空氣里的氧氣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的現代空氣。
空氣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複雜的。空氣的恆定成分是氮氣、氧氣以及稀有氣體,這些成分之所以幾乎不變,主要是自然界各種變化相互補償的結果。空氣的可變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空氣的可變成分完全因地區而異。例如,在工廠區附近的空氣里就會因生產項目的不同,而分別含有氨氣、酸蒸氣等。另外,空氣里還含有極微量的氫氣、臭氧、氮的氧化物、甲烷等氣體。灰塵是空氣里或多或少的懸浮雜質。總地來說,空氣的成分一般是比較固定的。
2.海洋中有多少種元素?
人類在陸地上發現的100多種元素,在海水中可以找到其中的80多種。除了已形成工業規模生產的各種化學元素外,海水還“無私”地奉獻給人類全部其他微量元素。
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氣體物質和各種鹽類。人們利用海鹽為原料生產出上萬種不同用途的產品,例如燒鹼、氯氣、氫氣和金屬鈉等,凡是用到氯和鈉的產品幾乎都離不開海鹽。
海洋中還貯存著多種元素。鉀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一種重要元素,它是海洋寶庫饋贈給人類的又一種寶物。海水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鉀鹽資源,在1升海水中能提取380毫克鉀。
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蘊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有“海洋元素”的美稱。溴是一種貴重的藥品原料,可以生產許多消毒藥品。
海水中還含有鎂,而且提取技術並不複雜,只要將石灰乳液加入海水中,沉澱出氫氧化鎂,注入鹽酸,再轉換成無水氯化鎂就可以,電解海水也可以得到金屬鎂。
鈾是高能量的核燃料,海水水體中含有豐富的鈾礦資源,約相當於陸地總儲量的2000倍。以水合氧化鈦吸附劑為基礎的無機吸附劑的研究進展最快。
“能源金屬”——鋰是用於製造氫彈的重要原料,海洋中每升海水含鋰15—20毫克。隨著受控核聚變技術的發展,同位素鋰6聚變釋放的巨大能量最終將服務於人類。
3.海水為什麼不能飲用?
在航海出行的時候,四周都是海水,但是如果不經過特殊的處理,海水是絕對不能飲用的。為了弄清楚這個原因,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半透膜的原理。在自然界中,植物通過根部的半透膜,在土壤中吸收水分;把食鹽或濃鹽水撒在新鮮蔬菜上,菜里的水分就會滲透出來;在人體內血漿和紅血球之間、組織液和細胞之間水分的交換等現象,都是滲透現象。
滲透現象有個規律,如果用半透膜把濃度不同的兩種鹽水隔開的話,水分子總是由稀鹽水一側向濃鹽水中滲透,直至兩邊濃度相等為止。
其次,人體的組織液、細胞里都含有食鹽也就是氯化鈉的成分。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的溶液跟細胞外的血漿,必須維持一定濃度。
海水中的含鹽量通常超過人體液中的三倍以上,人如果喝海水,人體中含鹽量大大增加。為了達到細胞內外濃度相等,細胞里水分將滲出,引起細胞缺水,所以海水不能直接飲用。
同樣的情況其實也存在於輸液時,如果輸進的生理鹽水過濃,那么,輸液後血漿的濃度就會增大,血細胞里的水分,又會向外滲透,造成細胞脫水。如果輸入的生理鹽水過稀,血漿里的水分就會往濃度大的血細胞里滲透。結果就會引起血細胞膨脹,甚至是破裂,發生溶血現象。
4.水裡有氧氣嗎?
水中是有氧氣的,因為氧氣是不易溶於水的。至於水溶氧的多少要視情況而定:第一,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少。第二,壓強越大,溶的越多。第三,水中植物越多,氧氣含量越多,因為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第四,與空氣接觸面越大,水中含氧越多。
容易混淆的是,水可以電離成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但水中是否含氧氣與此無關,因為這是氧離子,與維持呼吸的氧氣分子的性質是不同的。
水裡的魚類和其他的生物都是靠呼吸水裡面的氧氣生存的,不過它們的呼吸器官與我們人類不同罷了。
5.為什麼物質會燃燒?
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是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發煙現象。燃燒具有三個特徵,即化學反應、放熱和發光。物質燃燒過程的發生和發展,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必要條件,即可燃物、氧化劑和溫度(引火源)。
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起燃燒化學反應的物質稱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狀態分為氣體可燃物、液體可燃物和固體可燃物三種類別。可燃燒物質大多是含碳和氫的化合物,某些金屬如鎂、鋁、鈣等在某些條件下也可以燃燒,還有許多物質如肼、臭氧等在高溫下可以通過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熱。
幫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燒的物質,即能與可燃物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稱為氧化劑。燃燒過程中氧化劑主要是空氣中游離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為燃燒反應的氧化劑。
溫度(引火源)是指供給可燃物與氧或助燃劑發生燃燒反應的能量來源。常見的是熱能,其他還有化學能、電能、機械能等轉變的熱能。
只有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可能發生燃燒現象,無論缺少哪一個條件,燃燒都不能發生。但是,並不是上述三個條件同時存在,就一定會發生燃燒現象,必須這三個因素相互作用才能發生燃燒。
6.自燃是如何形成的?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氣中沒有外來火源的作用,靠自熱或外熱而發生燃燒的現象。在通常條件下,一般可燃物質和空氣接觸都會發生緩慢的氧化過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熱量也很少,同時不斷向四周環境散熱,不能像燃燒那樣發出光。如果溫度升高或其他條件改變,氧化過程就會加快,析出的熱量增多,不能全部散發掉就積累起來,使溫度逐步升高。當達到這種物質自行燃燒的溫度時,就會自行燃燒起來,這就是自燃。使某種物質受熱發生自燃的最低溫度就是該物質的自燃點,也叫自燃溫度。
序言
農民朋友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老觀念、老思想、老生產方式在劇烈變革,消耗高、品質差、效益低的粗放式經營正在向低消耗、高品質、高收益方向發展,很多農業新機械迅速套用,人們的保健意識、環保意識明顯增強,衛生知識增多,對自己生產、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他們亟需相關的科普圖書來提高自己。
精神層次的發展需要物質的保證,農村的物質保證主要是科技。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上,中央指出了“實施科教興農,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實行農科教結合,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注重人才培養,把農業和農村經濟成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也就是說要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放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農村的科技能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讓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依靠科技的進步和農民素質的提高,增強我們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黨的十六大報告又提出了“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的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由此可見,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我們必然要加強科技和教育,從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科技和教育作為潛在的生產力,通過科教興農這一戰略附著於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各要素之中,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農業發展。各級政府也積極回響這個方針,為建設理想的新農村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