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笙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跳笙
- 別名:跳歌、笙歌
跳笙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跳笙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發展歷史跳笙源於何時無史料可查,但有口碑傳源自三國時期的三國之戰,即交戰一方處於“敵強我弱”態勢,為掩飾己方兵力不足狀況而虛張聲勢,即用有限的人在一座山頭上邊唱邊跳圍著山頭轉圈,一直堅持這樣轉,讓...
彝族葫蘆笙舞,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彝族葫蘆笙舞流傳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雞街曼村。曼村為彝族花倮人聚居的村落。花倮人的葫蘆笙舞是一種古老的彝族民間舞蹈,以軀體“S”形前後曲動的典型舞姿而獨樹一幟,展現著古代滇人葫蘆笙舞的遺韻。在開化古銅鼓圖飾...
在節日和勞動之餘均跳葫蘆笙舞。傳說有80多套舞曲。舞蹈中的動作,大致可分為表現生產勞動、日常生活和模擬鳥獸的舞蹈。例如舞者腳向里掃腿,勾腳向外蹁腿,是表現收割穀子;“斑鳩揀穀子”,表現了斑鳩覓食、嬉戲的姿態。舞蹈富於表現力,生動有趣,獨具特色。男子在圈內邊吹笙邊舞,動作繁雜,女子拉手圍圈...
吹葫蘆笙曲,跳葫蘆笙舞,是彝家人勞之餘特別是年節、喜慶之日必不可少的喜慶活動, 吹葫蘆笙曲,跳葫蘆笙舞,是彝家人勞作之餘特別是年節及喜慶之日與生命融入一起的狂歡,是排遣孤獨寂寞的場所,是沖淡寡淡無味生活的秘藥良方。婚喪嫁娶之日是這樣,祭祀之日節日之際是這樣,青年男女們私下約定的跳歌場還是...
彝族打歌,又稱“跳山歌”、“跳歌”、“跳笙”,清代嘉慶《景東直隸廳志》記載,除個別有嚴格的時間、地點規定外,每逢春節、小年(農曆正月十五)、火把節或婚嫁、聚會,人們都會徹夜踏跳彝族打歌。彝族打歌多在晚上進行,開始時先在舞場中央點燃篝火,人們以火為圓心,自然圍成一圈或數圈,踏地為節,舞蹈歌唱...
“打歌”在各地又有“跳歌”、“踏歌”、“跳樂”、“跳月”、“跳笙”、“跳鼓”、“跳鑼”、“跳腳”、“對腳”、“左腳”、“疊腳”、“跺腳”、“輾歌”、“縱歌”、“打跳”、“打轉”等十多個名稱。這些名稱之所以都可統稱為“打歌”,其情況有三種:1.本民族自古以來就自稱這種藝術形式為“...
待全村跑完,跳笙隊伍已占全村大半數人了。最後,舞者全都集中到村中大場上,隨樂起舞,直跳到晨曦微露才散。蘆笙是苗族古老的吹奏樂器,苗家人吹奏蘆笙,必定要以舞蹈配合。蘆笙舞由十幾甚至幾十人盛裝打扮的蘆笙手圍稱圓圈,邊吹邊跳,又稱“踩堂舞”,是南方少數民族最喜愛、分布最廣泛的一種民間舞蹈。蘆...
跳三跺腳最熱鬧時常常幾宿相接,通宵達旦。 根據不同地方的習慣,有的用葫蘆笙伴奏,有的用小三弦伴奏,有的用嗶蘆、嗩吶、響篾等民間樂器伴奏。用葫蘆笙和小三弦伴奏者居多,所以往往稱"跳蘆笙"或"跳三弦"。 跳三跺腳一般由歌頭領唱主詞,眾人跟唱襯詞。主詞一般即興創作,七言四句,大體押韻,襯詞即為"阿...
拉祜族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和器樂兩大類。樂器主要有葫蘆笙 列嘎杜(直 簫類吹管樂器)、響篾(即口簧) 小三弦、象腳鼓、 、 鑔等;樂曲有《傷心調》、《歡樂調》、《跳笙 調》等。民族簡介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中國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思茅、 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人口304174 人(1982年統計)。拉...
跳笙開始前,頭人把篾桌放在跳笙場的中央,還要發表簡短的講話,大意是:歡迎外寨子客人來一起歡度節日。頭人講完話後,男人邊吹蘆笙邊圍著桌子跳,其他的人手拉著手圍成圈隨著蘆笙的節奏起舞,那時,上百隻蘆笙一起演奏,上千人翩翩起舞,在篝火旁,人們通宵達旦地狂歡,整個山寨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跳笙的日子...
山傈僳小葫蘆笙舞 阿朴比哇其 刀桿節歌舞 楚雄姑遮 詩得德 拉祜族舞蹈 蘆笙舞 擺舞 跳歌 木筒鼓舞 祭竜舞 歡慶舞 嘎內嘎 佤族舞蹈 拉木鼓 跳木鼓房 敲木鼓舞 鋩鑼舞 送膝舞 打歌 高格買比 甩髮舞 春碓舞 蓋大房子舞 跳新房 大鼓舞 水鼓舞 象腳鼓舞 三弦口弦舞 叫谷魂舞 剽牛舞 獵豹舞 搗耳朵 烏鴉舞...
煙盒舞是彝族人常跳的舞蹈,舞蹈因手持煙盒,彈指而舞而得名。大鑼笙舞則是祭火的舞蹈,俗稱“接火把” ,舞蹈隊伍敲擊大鑼,點起火把,匯集到跳笙場,圍著簧火跳。此外,還有 “火把舞” 、“火龍戲珠舞” 等等,都與火有關。彝族尚武,古代彝族部族與部族長期爭戰,廣泛製造和使用兵器,在此過程中,孕育了...
滿年十二那天,各村寨舉行盛大的蘆笙舞會,邀請各族男女參加,主人將裝滿谷種、桃花、櫻花、李花、甘蔗、青松的篾桌抬到曬場中央時,上百支蘆笙一齊吹響。成百上千人共同起舞,跳笙歡樂直到通宵達旦,跳笙結束,各家要拿回一些經過跳笙的谷種,拌在自家谷種中,傳說這谷種種莊稼長得好,生活像花一樣美好。
傳統上跳大鼓舞的時間一年只有兩次,一是“特懋克”節,再就是“尼叭臘”祭祀活動上。娛樂性舞蹈主要有“佐交交麥”(兒童舞蹈)、“竹骨能”(姑娘舞)、“跳笙”等幾種。習俗 節日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以“特懋克”(一作“特毛切”) 最隆重、最盛大。 “特懋克” 即過年,意為“打大鐵”,是基諾族...
器樂:拉祜族的民間樂器主要有葫蘆笙列嘎杜(直簫類吹管樂器)、響篾(即口簧)小三弦、象腳鼓、鑔等。拉祜族的男子幾乎都會吹葫蘆笙。葫蘆笙曲以舞曲為多,如《跳笙調》、《舂鹽調》、《撒種調》 《犁地調》、《過山調》、《串門調》、《催眠調》等。列嘎杜曲有《山歌調》、《想念歌》、《催眠曲》和舞曲等...
跳 樂(蒙古族)馬郎舞(布依族)鍩鑼舞(獨龍族)剽牛舞(獨龍族)《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前言 凡例 目錄 上卷 雲南民族民間舞蹈綜述 全省民族民間舞蹈調查表 本卷統一的名稱術語 漢族舞蹈 漢族民間舞蹈概況 花燈歌舞 彝族舞蹈 彝族民間舞蹈概況 巍山打歌 南澗打歌 阿細跳樂 花腰跳樂 煙盒舞 阿乖佬 左腳舞 跳笙 跳...
彝族“跳老虎”,因充滿神秘色彩而吸引了眾多的民俗學家和社會學家。跳笙時,音樂舞蹈被包裹在濃郁的宗教色彩中,成為人們研究藝術與宗教的“活化石”。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山裡的馬櫻花開得火紅時,綠汁鎮白沙坡一帶的彝族民眾都要歡度一個奇特的節日———虎神節,當地民眾稱為“羅麻”。節日 節日期間,...
跳歌,也叫跳笙、跳山歌、對山歌。是彝族地區的民眾性娛樂活動,凡娶親嫁女,紅白喜事,節日集會等大無小事均會以跳歌助興。在跳歌場上,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山歌和舞蹈,盡情地唱,盡情地跳,盡情地樂,充分釋放自己,表達思想感情--或歌唱纏綿純潔的愛情,或傾訴過去的苦難歲月,或歌頌今天的美好生活。跳...
小三弦用於跳笙伴奏,聲勢宏大,獨奏曲調,則婉轉如訴。感情變化豐富,為民間喜愛樂器。 墜胡發展流傳 編輯 播報 墜胡雖然形成歷史較短,但流傳很廣。特別是建國後民樂的大力發展,墜胡已基本遍布全國各地。所以也各地也形成不同的演奏風格。傳統曲子多是有地方戲曲和地方音樂為素材演化而來。如《大起板》是以河南曲劇...
每個村寨都要舉行盛大的 跳笙歌舞晚會,並邀請鄰村各族民眾來參加。初三以後男人們便帶上獵槍和獵物,一齊去攆山打獵。若獲野物,即被視為當年年成好,大吉大利,人們歡呼雀躍,以示祝賀。特色活動 在節日期間,每個村寨都要開展最富民族特色的活動:盪鞦韆、打陀螺、跳歌(三跺腳又名蘆笙舞)、對歌晚會,並邀請...
者竜鄉是一個典型的彝族鄉鎮,每年農曆二月,這裡都舉行彝族的傳統節日:“祭龍節”。村民最喜愛和最有特色的娛樂方式就是跳笙、對歌,只要有人號召或逢節日,村民就穿上自己喜愛的民族服裝,聚集一堂,歡快起舞,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二日至十五日新平縣者竜鄉舉辦民間核桃節。地方特產 者竜鄉名優特農產品有者竜泡核桃...
有的地方也有以天干計節日的,如劍河縣岑松鎮的許多村寨以夏曆六月的戊日為節,並聚集到Bok Zangx Dangx(平塘坡)、Zangx Ghangb Wil(鍋底坪)踩鼓跳笙以求豐年。名曰“zuk mus”(意為跳戊)。苗族古歷源遠流長,它是苗族先民長期與自然鬥爭和在社會生活、農業生產等實踐中積累的智慧和經驗的科學總結。自古...
十六日開始“起堂”,十七日集會,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增加賽馬活動,二十日還舉行鬥牛,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女青年進行“遊方”活動。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赴會,一時間人山人海,笙聲如潮。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蘆笙,小伙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
1981年1月調到中國音樂學院從事笙專業教學,為中國音樂學院第一任笙專業教師。張之良的笙演奏繼承發揚了民族樂器的傳統,並吸收了其它樂器的特長,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演奏風格:演奏細膩動人,技巧豐富;音樂形象生動、感人;樂曲層次分明,力度對比明顯。並在笙演奏技巧的創新上作出了貢獻:如大跳音程的雙吐,不同織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