跰

跰,拼音pián,bèng,是指逃跑的樣子。跰趾,又稱“復甲”、“跰甲”,在醫學上稱作瓣狀甲或小腳趾復形,是指小腳趾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跰
  • 拼音:pián,bèng
  • 五筆:KHUA
  • 倉頡:RMTT
  • 字形結構:左右
  • 統一碼:8DF0
  • 部首:足字旁
  • 筆畫:十三畫
  • 四角號碼:68141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跰趾,

基本信息

pián ㄆㄧㄢˊ
【名】
1.〔~胝〕同“胼胝”。
2.跰趾,又稱“復甲”、“跰甲”,在醫學上稱作瓣狀甲或小腳趾復形,是指小腳趾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塊。
【形】
1.〔~𨇤〕走路偏偏跌跌的樣子。
bèng ㄅㄥˋ
1.〔~~〕逃跑的樣子,指奔走。
“上九,利逃跰跰,盜德嬰城。” ——漢 楊雄太玄·逃》
“惟爾跰跰,為吾所先。”——唐 皮日休 《足箴》
2.〔~躚〕蹁躚,翩躚。
“椒酒辟瘟傾瀲灧,藍袍俘鬼舞跰躚。” ——宋 陸游 《除夜》
鄭碼:JIUE
四角號碼:6814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8DF0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北孟切《集韻》北諍切,𠀤音迸。《玉篇》散走也。或作𧻓。
《廣韻》部田切《集韻》蒲眠切,𠀤音徧。與胼同。通作骿。《史記·天官書》歲星居戌,以四月與奎、婁、胃、昴晨出,曰跰踵。
《集韻》必郢切,音餠。𠀤足立貌。

跰趾

跰趾,在今天中國很多地方的人群中,不但是判別祖先是否來自山西洪洞縣的標誌,更成為判別是否是血統純正的漢族人的標誌。小小的趾甲,穿透了時間的阻隔,被人們當成了成為解讀歷史的密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