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信息協定(RIP)

路由信息協定(RIP) 是一種距離矢量協定,這表示它根據跳數來判斷到達目標的最佳路由。RIP 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最初隨著UNIX 的“伯克利系統設計(BSD)”版本的傳播而流行。RIP 曾經非常流行,雖然現在被認為有些過時,但仍然被廣泛使用。RIP II 標準的出現解決了RIP 1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在很多路由器都支持RIP I1和RIP I。RIP II 針對IPV6 的擴展被稱RIPng。

RIP在UNIX和Linux上是通過routed daemon 實現的。
作為一種距離矢量協定,RIP需要路由器收聽和集成來自其他路由器和路由信息。RIP的參與責被劃分為主動方和被動方。主動RIP節點通常是參與距離失量數據交換過程的路由器,它會把自己的路由表傳送給其他路由器,並且收聽來自其他路由器的更新信息。被動RIP節點只收聽路由信息,不傳播自己的路由表,其典型代表就是普通計算機(主機也而要路由表)。
RIP路由器每30秒廣播一次更新訊息,它還可以要求立即更新。像其他距離矢量協定一樣,當網路處於平衡狀態時,RIP工作效果最好。如果路由器的數量變得非常大,比較緩慢的路由表匯集就可能導致問題。出於這個原因,RIP設定了從第一台路由器到達目標的最大跳數限制,其值是15。這個規定限制了路由器的數量,但如果以層級方式組織路由器,15跳範圍之內也可以組成大型網路。
雖然距離矢量方法沒有特別考慮線路速度和物理網路類型的問題,但RIP允許網路管理員以手工方式把低速路徑的跳數設定得很大,從而影響實際的路由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