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朔良生於1949年,字逸雲、號北辰,雲溪精舍創始人,中國十大紫砂名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路朔良大師生長在書香門第,詩文傳家,自幼酷愛書法、繪畫、金石、鐫刻和雕塑藝術。他將書畫、雕塑等表現手段運用在紫砂陶器表面,妙手超凡,他以雕刻、堆塑、貼塑、泥繪、鏤空等技藝創作紫砂陶器,豐富了陶刻和陶塑的藝術語言,大大地提高了紫砂藝術的品位和藝術價值,作品獨具匠心,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朔良
- 年代:1949
- 地點:江蘇
- 性別:男
人物信息,人物簡介,代表作品,
人物信息
【姓名】:路朔良
【年代】:現代
【家鄉】:江蘇·無錫
【類別】:紫砂壺,紫砂青銅器,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人物簡介
路朔良生於1949年,字逸雲、號北辰,雲溪精舍創始人,中國十大紫砂名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路朔良大師生長在書香門第,詩文傳家。自幼酷愛書法、繪畫、金石、鐫刻和雕塑藝術。他將書畫、雕塑等表現手段運用在紫砂陶器表面,妙手超凡。他以雕刻、堆塑、貼塑、泥繪、鏤空等技藝創作紫砂陶器,豐富了陶刻和陶塑的藝術語言,大大地提高了紫砂藝術的品位和藝術價值。作品獨具匠心,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欣賞路朔良先生的作品,我們能感受到典雅、高貴的大唐宮廷藝術的氣質,雍華富麗;而有些作品又充滿明清兩代詩魂文骨,立意簡約的遺風,洗鍊朗潤,靜謐空明,有著傳統美學中靜態的書卷氣;還能看到他的作品在吸納著現代紫砂各流派的光點,變化豐富,美輪美奐,令觀者駐足不前,令玩者愛不釋手。路朔良不獨宗一家,而融眾之所長。他的作品以原創為主,簡與繁,表象與抽象,包容與濃縮,融於一器。路朔良心存高遠,心儀先人,借古開今,超邁前賢而大成。其作品重個性,崇尚氣勢,讓人們在欣賞時,感到一種震撼力,胸次廓然而高,境界超然而大,古人云:“形而之上謂之道,形而之下謂之器。”卓犖大家弘道,淺薄庸人制器,路朔良先生讓人體驗到一種博大精深。
路朔良是繼清康熙陳鳴遠大師之後,將我國青銅器時代用來裝飾各種禮器、祭器、酒器、水器上的花紋樣式移植到紫砂茶具上的制壺高手。這種創作手法,在唐韻合歡壺、雙頭吉祥提梁壺、蟬形紋四足香薰、大紫砂三足鼎等上面表現得十分充沛。正如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李濟先生所說:它可能象徵一種美術觀念的改變,也象徵著情感寄託的異動,充分表達著幻想性或誇張性的特殊手法,中國味很濃。與此同時,路朔良以古代陶人為師,將大塊文章、詩詞和山水小景作為紫砂陶器的裝飾題材,用來抒懷,並與每一個所有者享受其真,其善,其美。他曾將324字的王羲之《蘭亭集序》全文仿刻在手掌般大小的紫砂壺上,摹工、刻工,都是妙在筆墨之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藝術家評審,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專家組成員張道一教授對路朔良評價甚高:“他一方面吸收了商周青銅器造型和紋飾的特點,一方面在壺體上進行山水和人物的淺浮雕,對紫砂茗壺開創了一個新局面。這種做法,宜興不多,而又結合得貼切自然,渾厚古樸,自成一格。
南京博物院研究員、著名學者宋伯胤教授評價:(良匠踵祖法 朔鼓開新路)路朔良大師的紫砂藝術是將銅器和紫砂陶器結合在一起的,既有銅器的內外之美,又不失紫砂陶的賞玩、實用的價值,把紫砂藝術帶到了另一種境界。
路朔良大師擅長皇家宮廷派風格,原創朱泥蟠壚壺以佛門禪器明朝宣德爐為型,以中華名族圖騰龍為題,以商周青銅紋為飾,合數以九,寓意九五之尊,擇老朱泥經高溫精火燒制而成,該壺被故宮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閣、星雲大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