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易斯酸鹼理論
- 外文名:Lewis acids and bases
- 別稱:酸鹼電子理論
- 提出者:吉爾伯特·牛頓·路易斯
- 提出時間:1923年
- 套用學科:物理、化學
酸鹼質子理論的核心在於分子或離子間的質子轉移,顯然無法對不涉及質子轉移但卻具有酸鹼特徵的反應做出解釋。 因此在酸鹼質子理論提出的同時,1923年美國物理化學家...
路易斯酸鹼理論(Lewis acids and bases),又稱酸鹼電子理論,由美國物理化學家吉爾伯特·路易斯(Gilbert N.Lewis)提出。 1923年的酸鹼質子理論大大擴展了酸鹼範圍並...
酸鹼理論是闡明何為酸鹼,以及什麼是酸鹼反應的理論。最早提出酸鹼概念的是Robert Boyle,在其理論基礎上,酸鹼的概念不斷更新,逐漸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有:酸鹼電離理論,...
1923年他從電子對的給予和接受角度提出了新的廣義酸鹼概念,即所謂路易斯酸鹼理論。 [2-3] 吉爾伯特·牛頓·路易士教育貢獻 編輯 1912年,路易斯到加利福尼亞大學...
路易斯酸(Lewis acid)又稱親電子試劑,指可以接受電子對的物質(包括離子、原子團或分子),這是根據路易斯(Gilbert Newton Lewis)的酸鹼電子理論對酸的定義確定的。...
注:這是對酸鹼性進行描述的條目,如果希望獲取更多關於酸鹼的信息,請進入條目酸鹼理論。酸鹼性是物質在酸鹼反應中呈現的特性,一般來說酸性物質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路易斯(Lewis)給出了更為廣泛的酸鹼理論,凡是能接受電子對的物質都是酸,凡是能給出電子對的物質都是鹼。硼酸能接受水中氫氧根上的電子而呈酸性,為典型的路易斯酸...
路易斯酸催化作用是指美國化學家路易斯提出的酸鹼電子理論,又稱為路易斯酸鹼理論。路易斯認為:酸是價層軌道上缺電子對因而能接受電子對的物質;鹼是具有孤電子對因而...
1887年 ,瑞典化學家阿侖尼烏斯( S. A. Arrhenius) 提出了酸鹼電離理論。該理論立論 於水溶液中電解質的解離。...
酸鹼質子理論大大擴展了酸鹼範圍,並得到廣泛套用,但它把酸仍然限制在含氫的物 質上。在酸鹼質子理論提出的同年,美國物理化學家路易斯(G.N.Lewis)提出了酸鹼電子...
軟硬酸鹼理論:軟硬酸鹼理論是路易斯酸鹼理論的延伸。在軟硬酸鹼理論中,酸、鹼都被分別歸為“硬”、“軟”兩種。酸酸的強弱 編輯 根據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度的大小...
按不同的酸、鹼定義,兩性化合物所指的範圍不盡相同:①酸鹼質子理論認為水、氨分子也是兩性化合物,因為它們既能釋放質子,又能接受質子。②路易斯酸鹼理論認為氯化氫...
第一類,經典酸鹼理論認為,能夠提供氫質子的物質,稱之為酸(Brønsted acid)[2] ,也稱之為質子酸,如硫酸(H2SO4)鹽酸(HCl)等第二類,路易斯酸鹼理論認為,能夠...
主要有兩類鹼,根據經典酸鹼理論和路易斯酸鹼理論得來。第一類,經典酸鹼理論認為,能夠接受氫質子的物質,稱之為鹼(Brønsted base),如氫氧化鈉,碳酸鈉、氨等 [2...
酸:化學上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可分為無機酸、有機酸。酸鹼質子理論認為:能釋放出質子的物質總稱為酸。路易斯酸鹼理論認為親...
路易斯是共價鍵理論的創建者,他用結構的觀點,提出了酸鹼電子理論(Lewis酸鹼理論):酸是電子的接受體,鹼是電子的給予體。酸鹼反應是酸從鹼接受一對電子,形成配位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