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振(957~1014),字子發,湖南湘潭人。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孫何榜進士第三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路振
- 字號:子發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湖南湘潭
- 出生時間:公元957年
- 去世時間:公元1014年
- 主要作品:《祭戰馬文》
人物簡介,進士及第,邁入仕途,作品一覽,
人物簡介
路振是唐相路岩之四世孫,路岩貶死嶺外,其子路琛避地湖湘間,遂居於此。路振父路洵美跟隨馬希杲,任連州從事,因病辭官終老家中。路振年幼聰悟,5歲誦《孝經》、《論語》。10歲聽講《陰符》到百言而止,父洵沒責怪他,希望他學完。路振說:“百言說明道理足夠了,其餘的何必再學?”父親甚是驚奇。路振12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怕他荒廢學業,天天嚴加教誨,不管隆冬盛暑,從來都沒有鬆懈。
進士及第
太宗認為,科舉試詩詞,大多文辭淺薄,不能反映出古人之道,因此親出試題《厄言日出賦》,以觀其學術水平。當時參加考試的有數百人,都茫然不知所出,即使當時名氣很大的人亦有難色。路振來自貧寒之家,學習刻苦。平時遍訪古籍,連京師人家所不知道的地方他也去查找,所作的賦引經據典,太宗很欣賞,便把路振放置在甲科。
邁入仕途
路振及第後初任大理評事,邠州通判,徙徐州。召還,直史館,遷太子中允、知濱州。一日,契丹兵至城下,路振兵少,民眾驚恐不安,人們都認為路振是文官,不懂防禦的策略,於是圍在一起哭泣。路振親自加以勸慰,並且說敵人士氣正盛,不可跟他們正面交鋒,應該堅壁自守。幾天后,契丹引兵退去。河北轉運使劉綜上書稱讚他,皇上下詔書褒獎。
後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知鄧州。景德中(1004~1007)任福建巡撫,不久,路振為編修官修太祖、太宗兩朝國史。大中祥符初(1008),出使契丹,撰《乘軺錄》獻真宗。改任太常博士、左司諫、擢知制誥。
路振文詞溫麗,屢奏賦頌,為人稱道。尤長詩詠,內多警句。大中祥符七年(1014),同修起居注,張復、崔遵多次因書事失誤遭降職處罰,由路振與夏竦代替他們。路振因嗜酒成疾,當年冬天病亡,年58歲。其子路綸為太常寺奉禮郎。
作品一覽
著有《祭戰馬文》,諷刺鹹平三年(1000)對遼作戰中的不力將領;《伐棘篇》為七言古詩,表達了他抵抗外族入侵的堅定立場,有杜甫遺風;《乘軺錄》寫出使遼國經過,今不傳;《九國志》五十一卷,今存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