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基底變形

路基基底變形

路基基底變形是路基失穩的一種現象。大多數是填方路堤基底因承受巨大填方土壓力及車輛運營過程中的動荷載,而產生變形現象。大致有四種:①基底土的不均勻沉陷;②基底土層剪下滑移變形;③沿基底軟弱層滑動;④振動液化或凍融作用產生的路基翻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基基底變形
  • 外文名:Subgrade deformation
  • 釋義:路基失穩的一種現象
  • 原因:填方路堤基底承受巨大填方土壓力
  • 現象:基底土的不均勻沉陷
  • 穩定措施:放緩路堤邊坡,擴大基底面積
簡介,產生原因,陡坡路堤路基,軟土路基,路基基底變形分析,穩定措施,

簡介

路基的基底變形多發生於填方路堤地段,其主要表現形式為滑移、擠出和塌陷。一般路堤和高填路堤對路基基底的要求是要有足夠的承載力,它不僅承受車輛在運營中產生的動荷載,而且還承受很大的填土壓力,因此基底土的變形性質和變形量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基底土的力學性質、基底面的傾斜程度、軟層或軟弱結構面的性質與產狀等。
此外,水文地質條件也是促進基底不穩定的因素,它往往使基底發生巨大的塑性變形而造成路基的破壞。如路基底下有軟弱的泥質夾層,當其傾向與坡向一致時,若在其下方開挖取土或在上方填土加重,都會引起路堤整個滑移。

產生原因

陡坡路堤路基

在陡坡上構築路堤,如不採取必要的措施,則常易引起順坡滑動變形。這是因為。在陡坡上可供做路堤基底的往往是殘積、坡積或其它成因的土層,厚薄不等,有松有緊。當路堤築成後,由於地表水的濕潤及地表荷重的增加,常會產生沿路堤基底面或連同整個蓋層沿下伏基岩面產生滑動。當路堤直接修築於陡坡基岩風化面上時,也同樣會發生類似的情況。由於雨水的滲入,加速了基岩面的風化與軟化,使路堤滑動。

軟土路基

軟土路基在實踐中採用最多。這是因為,在沿海及河谷低洼地區築路時,必須修築路堤才能滿足線路坡度的要求。軟土路基常是由淤泥、泥炭、大於塑限的粘土、亞粘土、輕亞粘土等土質所構成。此類土的特點是壓縮性大,透水性弱、強度低。在軟土路基上築路時,不均勻沉陷及滑動破壞是其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

路基基底變形分析

1、基底位於活動性斷裂帶的路基,遭受到的破壞嚴重,路基被拉開、錯斷或隆起。因為活動斷裂帶是地震影響最大的地帶。斷裂帶的錯動扭轉會使上覆地層開裂或隆起。
2、潮濕鬆軟的地基,如飽和粉細砂層、流塑狀態的黏砂土,地震時會造成路堤基底下沉。因在地震作用下這類地基上易產生液化,噴砂冒水。飽和砂層以上覆蓋層厚度越大,地基下沉越少。飽和砂層厚度越大,下沉量也越大,厚度20 m以內時,兩者成正比關係。若兩側開挖取土坑,將加劇液化,惡化路基的變形。
3、滑坡和不穩定的岩堆等不良地質地段的路基,地震時路基常因滑坡或岩堆的變形而破壞。路堤基底的斜坡地層中若有軟弱夾層,地震時,也極易產生滑動。
4、基底軟硬交替的地段,如陡坡路堤、半堤半塹的路基,地震時,由於地基土質不均勻,易產生不均勻沉降或沿交界面開裂、滑移。
5、有較豐富地下水且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段,地震時,由於地下水位升、降的變遷,路基震害一般比較嚴重,常常造成路基開裂、下沉及基床翻漿冒泥。

穩定措施

路基基底不穩定時,可選用下列措施進行處理:
①放緩路堤邊坡,擴大基底面積,使基底壓力小於岩土體的允許承載力;
②在通過淤泥軟土地區時路堤兩側修築反壓護道;
③把基底軟弱土層部分換填或在其上加墊層;
④採用砂井預壓、深層攪拌等地基處理方法,提高其強度;
⑤架橋通過或改線繞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