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男性

跨性別男性是指出生時生理性別為女性,但自我性別認同為男性的人群,有時也稱為“女跨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性別男性
  • 外文名:TransmanorTrans manorTrans-man
  • 別名:跨性別男人、跨性男、跨男、FTM
  • 定義:指出生時生理性別為女性,但自我性別認同為男性的人群,有時也稱為“女跨男”
定義,特點,主要表現,性別分類,困惑,壓力,醫療困境,干預措施,相關問題,

定義

跨性別人群(transgenders)是指自我性別認同、性別表現與出生時所具備的生理性別不同的人群,包括跨性別女性和跨性別男性。有研究發現全球跨性別人群的比例為0.03%~0.05%,美國、英國、紐西蘭、比利時、荷蘭等國家,該人群比例更高。跨性別者(Transgender),該詞最早由美國的維吉妮亞·普林斯在20世紀70年代創造,用來與Transsexual(變性者)這個名詞作對照,在中國這類人群一般被稱為“易性症”患者。

特點

跨性別者主要特點為心理上對自身性別與解剖、生理上的性別特徵正好相反,持續存在改變本人性別解剖特徵以達到轉換性別的強烈欲望,並因性別身份矛盾而極度痛苦。跨性別者屬於生理器官與性激素分泌並不等同的情況,生理性別更多取決於性激素的含量,而社會性別是由社會建構的,是社會和符號的創造物。國際疾病分類( 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1th version,ICD-11) 將這種狀態命名為“性別不一致”,認為其並非精神障礙。

主要表現

跨性別者主要表現為性別認同、性別個體的氣質等與社會的性別期待、性別角色定位不相符,偏離“正常”社會性別文化中的性別角色。服飾作為性別身份的外在表征,跨性別者通過穿衣可以短暫地獲得性別滿足,以表達自己認為正確的性別,同時,對身體的撫摸與想像也成為跨性別者渴望正確性別身份的標誌性動作。“跨性別者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身體的打造工程,這種打造工程無論是外在的身體服飾、首飾,還是跨性別者採取的性別置換手術(即變性手術),都是跨性別者對於理想性別的勇敢嘗試。

性別分類

性別最常見的分類是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生理性別指的是對身體的男女兩性的劃分,這一划分是基於社會對男性與女性的一系列生理狀態而判定;社會性別更多取決於社會建構,從男性與女性的性格特質、氣質“陰柔”或“陽剛”作為判定標準,包涵社會對兩種性別的固定期待。對於性別分類,跨性別人群對於性別的自我認同不符合常規的兩分類性別,而是遵循一個漸變的性別譜,即其自我認同的性別落在該性別譜的某一點上,該點傾向於男性或女性,但又不是嚴格的分類為男性或女性。

困惑

跨性別者通常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原有性別特徵的抑制和認同性別的表達,當這種願望難以獲得他人理解、得不到實現時,易導致性別焦慮,使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導致自傷自殺的極端行為。跨性別者感到的痛苦以及經歷的社交不適很大部分來自於非理想的身體性別先天構造與社會的不認可,甚至歧視。對於前者,跨性別者在得到有效醫療幫助(如服用性激素、進行變性手術等)後,情況會有所改善,而有效減少甚至消除痛苦與不適,但是後者,仍然沒有辦法有效解決,尤其對於那些存在著生活障礙的跨性別者來說,性別本身的不適只是所有障礙中的一部分,相當一部分來自於社會的不解與壓力,以及周遭對跨性別者的無端指責。跨性別群體由於與傳統文化相悖的性別身份或性別表達,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患有精神疾病,加上不同程度的來自社會和他人的歧視、侮辱和暴力,使很多跨性別者產生了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被視為性變態、道德敗壞或精神錯亂,生活在社會邊緣。美國國立性少數健康與健康水平差別研究中心將跨性別者認定為經歷過多負面心理和生理健康結局的人群。

壓力

1.社會經濟壓力,由於跨性別人群的性別認同和表達違背常規, 在社會上最大的困境是他人的不認可以及社會對該群體的污名化,經常需面對很多壓力,如侮辱、歧視、暴力、不公平待遇等;
2.精神心理壓力: 與順性別相比,跨性別人群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更高,主要心理問題有:抑鬱、焦慮甚至自殺;
3.生理疾病壓力:大部分跨性別者會同時使用激素,而國內目前能給予跨性別群體用藥指導的醫生又十分稀缺,藥物的濫用導致身體嚴重損害。

醫療困境

按照《變性者、跨性別者、和非性別常規者的健康照護準則》所述,跨性別者的治療應該包括心理健康治療、荷爾蒙治療、生殖健康治療、噪音和溝通治療、手術治療五個部分,依目前的醫療情況來看,其中仍有許多方面有待改善。
很多跨性別者在成年之前就已經強烈意識到自己的性別認同與身體性別存在明顯差異,由於年齡尚小,他們只能求助於父母,但是很多父母並不能理解,即便願意陪同孩子前往醫院就診,對於醫院診斷醫生的建議也並不一定都能夠接受,況且,通過電擊治療、限制自由等方法,試圖強行扭轉孩子的性別認同,往往並不會有任何效果。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發行的《變性者、跨性別者、和非性別常規者的健康照護準則》述及:過去曾經將治療目的放在試圖改變一個人的性別認同,並且使性別展現與出生時的指定性別更加一致(Gelder & Marks,1969; Greenson,1964),但是並沒有成功,特別是從長期來看(Cohen-Ket tenis & Kuiper,1984;Pauly,1965)這樣的治療處置已經不再被認為是合乎倫理的。
內分泌激素治療和性別肯定手術是跨性別者追求和實現認同性別表達的重要醫療途徑,亦能夠明顯改善跨性別者的心理健康。但是,伴隨著父母的不理解以及醫療的相關規定不夠明確,很多跨性別者會選擇通過灰色地帶購買性激素類藥物,在沒有醫生的正規指導之下,有可能會帶來各種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過敏、肝功能異常、神經系統異常等,長期大量的使用會加劇以上副作用,對使用者的身體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

干預措施

對於青少年跨性別者及其家庭的建議:青少年跨性別者要多與家庭成員、心理諮詢師互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以更好地了解自己,進而根據家庭環境、自身發展去考慮父母以及心理諮詢師給予的建議,再考慮自己的選擇。在家長方面,能夠正視孩子的性別認同,性別認同障礙即便不是病,也是一種容易導致社會適應不良的狀態,希望家長能夠積極與心理治療師增加互動,共同探索對於孩子更適合的狀態與治療方法。中國醫藥衛生工作者應重視對兒童青少年跨性別人群的心理關愛,為中國的跨性別醫療提供發展空間。
有數據顯示,中國的跨性別者數量在400萬左右,66%的中國跨性別者希望進行手術,中國衛生行政部門在2017 年對“性別重置手術”的倫理準入及實施條例進行了規範,有力地促進了“跨性別醫療”的概念在一些公立醫院中得以明晰,為大陸地區跨性別者提供更安全、有效、體面的醫療服務。同時呼籲更廣大的醫療力量加入,加強包括心理學、內分泌學、整形外科學、婦產科學、泌尿外科學、普通外科學、耳鼻喉科學等在內的多個學科的共同協作,為跨性別者提供規範、安全、人文的序列醫療服務。

相關問題

1.女漢子與跨性別男性的區別?
“女漢子”是言行舉止具有男性特點的女性,如豪爽粗獷、心性暴躁、抽菸等大眾認為女性不應擁有的特質,是一個有褒有貶的網路語言,“女漢子”這個詞語的出現使女性在公開場合也可以“豪爽”“陽剛”“粗獷”起來。而跨性別男性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父母所賜的女性生理性別,並且堅信自己屬於男性性別,他們無時無刻不為自己生而帶來的生理性別感到困擾與煩惱,在成長過程中會挑戰社會性別規則,有些甚至因此患上抑鬱症,乃至自我傷害,讓他們得到解脫的唯一辦法是成為男性,為此不惜服藥、手術。
2.跨性別男性可以正常結婚嗎?
目前我國法律不承認、不允許同性結婚,《民法典》規定結婚登記雙方必須是一男一女,這與我國的傳統思想有關。對於變性人可否以變更後的性別結婚這一問題,我國法律目前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民政部則規定,在確定結婚雙方性別為一男一女之後,變性人也可以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跨性別男性在接受變性手術後,具有了男性的生理特徵,一般來說,持有醫院開具的性別證明後,我國戶籍登記上的性別是可以依當事人的申請更改的,也就是說,法律上對於變性者性別變化是予以承認的,婚姻登記機關也應給各方面都符合條件的申請人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也需要遵守一夫一妻的法律限制。同時,變性者在性別變更後,以變性後的法律身份,依法行使婚姻自由權利,社會其他主體應當尊重變性者的婚姻自由,不得非法干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