跤架

跤架,中國式摔跤站立姿勢。有行龍和伏虎兩種。前者站立姿勢高,兩手護胸前,”八卦式”行走;後者站立姿勢低,兩手一前一後護胸前,兩腳一前一後,前虛後實,如“虎行”。

基本介紹

基本概念,主要標準,相關概念,一覽,

基本概念

中國式摔跤的基本姿勢,為進攻和防守對方時應做的準備動作。

主要標準

一般要求兩腳開立,約與肩同寬,一腳向前邁出約一腳的距離,前腳稍向里扣。兩膝稍屈,上體略向前傾,體重主要放在後面腿上。半握拳,前面手與肩同高,後面的手稍低,兩臂微屈向前。全身肌肉適度緊張。一般情況左腳在前為左架,右腳在前為右架。前面的腿叫前腿,後面的腿叫底腿,也叫底樁。

相關概念

高/矮架:出高架的人,兩腿稍屈即可;出矮架的人,兩腿需要彎曲,身體重心略下沉。一般來說,身高力大的人習慣出高架,身材矮小的人習慣出矮架。
順架:雙方都是左架或右架,稱為順架。雙方對摔都是走圓場的跤步。
頂架:我方左(右)架,對方右(左)架,叫頂架。在頂架的情況下,無論哪一方都可以運用滑步,塞腰搶胯進攻另一方。
換架:也稱變架。為了進攻的需要,利用上步或撤步,並配合手法,改變雙方的跤架。即把原來的右(左)對右(左)變成左(右)對左(右)。

一覽

大架:左腿在前微曲,右腿在後半蹲,前腿承三成力,底腿承七成力叫三七開。左臂於肩前平舉,右臂置胸前,雙掌內合虎口向上,兩臂微曲五指靠攏呈半握拳,含胸抬頭,目視前方。
小架:又叫螳螂架。比大架開襠要小,前腿承四成力,底腿承六成力,上手在前,底手在後置於胸前,此跤架移動重心快,便於進攻。
轆轤架:雙腿前後開立形同小架,雙手在胸前上下交換,形同絞轆轤,此架變化靈活,能攻能防。
鳥架:兩腿開立呈前後襠,形同小架,出左腿左手於肩前彎曲封於胸前。右手向前伸出,此架搶手快,靈活多變,攻守兼備。
香爐架:兩腿開立呈前後襠形容鳥架,出左腿左手於肩前彎曲封於胸前,右手垂於體前。前後擺動形同三足鼎立。
小車架:兩腿開立呈騎馬襠,形同推獨輪車,雙手自然下垂體前,此架為防守型或善於抱腿運動員使用。
轉掌架:一般有武術基礎的運動員善於使用,兩腿前後開立,雙掌心向下置於體前,出左腿左掌在前,右掌在後。
大開門:兩腿開立呈前後襠,前腿承二成力,底腿承八成力,前虛後實。前手低於肩,上手高於頭,雙手向內抱。此架姿勢優美,動作大方,適用於表演。
跳躍架:雙腿開立呈騎馬襠彎曲,雙手於體前下垂,雙腿同時向對方正面或側面進退。雙手時而上下擺動。此架攻防兼備,抱腿進攻速度快。
黃瓜架:雙腿開立,前虛後實,雙手前蓋後上,呈耘手轉動於體前。此架流行於京津兩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