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周圍炎

跟腱周圍炎

定義,跟腱概述,跟腱周圍炎成因,第一,急性損傷,第二,慢性勞損,臨床表現,疼痛,肌肉緊張及壓痛,摩擦感,治療方法,注意休息,減少運動量,外用中藥,物理療法,服用止痛藥,跟腱周圍炎的預防,

定義

跟腱周圍炎是跟腱及腱圍部位發炎,指一種無菌性慢性創傷。

跟腱概述

跟腱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組成,是人體最粗、最強大的肌腱,長約17cm。起始於小腿中部,形成弓狀,止於跟骨結節部,可使足跖屈。跟腱有兩個鞘,外鞘由肌腱的深部筋膜組成,內鞘直接貼附於跟腱,其結構很似滑膜,內外鞘之間可互相滑動、摩擦,過度活動可產生炎症,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

跟腱周圍炎成因

跟腱周圍炎患者大都無明顯的直接外傷史,大部分患者都是由於進行下肢負荷過多的跑跳動作時,使踝關節做快速的屈伸,而跟腱同時也受強力,又反覆長時間的牽拉,使跟腱被拉長拉緊,而肌肉中的血管受到牽拉、擠壓致使跟腱部分受損,並且逐漸成跟腱產生一種疲勞性創傷,多見於運動員和參加軍事訓練的人員。
形成有兩種原因:

第一,急性損傷

當小腿猛力收縮或小腿被踢傷後,除可引起小腿三頭肌的損傷外,還可以造成跟腱周圍組織損傷,部分患者有急性小腿損傷病史。

第二,慢性勞損

在運動中做跑跳和從高處落地等動作時,身體要保持平衡,就會反覆過度牽拉跟腱,隨之跟腱周圍組織也受牽拉,並與跟腱摩擦,使疏鬆組織的小血管損傷,產生組織充血、水腫、滲出和變性,繼而組織增厚或粘連。腱旁組織變性也會影響跟腱血脈供應,使跟腱變性,彈力下降,強力牽拉跟腱時可導致跟腱斷裂。從這種機制出發,可以說跟腱周圍炎是跟腱斷裂的先兆,防治跟腱周圍炎的意義就顯而易見。

臨床表現

疼痛

活動後感到小腿發緊,疼痛,有時在起跳或落地、站立時小腿後側疼痛,重者在行走時就有小腿疼痛。

肌肉緊張及壓痛

沿跟腱周圍有壓痛,痛點不集中,可觸到硬結或條索狀肌束,此處多有明顯壓痛。晚期由於周圍組織增生粘連,可感到跟腱增粗,手感小腿三頭肌發僵、緊張。

摩擦感

急性炎症時,手握跟腱兩側,患者踝關節過度伸屈,可感到腱周圍有摩擦感,如同手中握雪一樣,此時並伴有疼痛。

治療方法

注意休息,減少運動量

多休息,晚上可用熱水泡腳,睡覺時可抬高下肢,如果必須要活動的話,可以穿寬鬆的鞋,儘量用休閒鞋,用軟一點的鞋墊。

外用中藥

治療的原則是舒筋活血、散結止痛。可以外敷骨質增生舒寧貼,實現通血、調氣、逐瘀、止痛、驅邪、扶正等諸多功效,能有效地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或用中草藥熏洗,對恢復肢體功能有很大幫助。

物理療法

(1) 手法治療法
令患者仰臥,患側褲腿卷至膝關節以上,脫掉襪子,小腿下方墊一小枕頭。先用輕摩、揉捏、掌揉法對小腿及跟腱進行治療,反覆20遍左右,這時患者感到皮膚溫熱,淺層肌肉鬆弛。然後以較重手法對小腿肌肉進行推壓、掌壓和拳壓治療,力度要稍大,由淺入深,充分放鬆小腿深層肌肉,以達到解除痙攣、舒筋活血的目的。
對於深層發僵成條索狀的肌肉硬塊可用分筋手法,即雙手大拇指併攏,將條索狀的硬塊往左右分撥,手法要重,3--5次,接著順肌纖維方向將深層肌理順。
(2) 穴位指壓法
按壓穴位治療跟腱腱圍炎,能取得很好的療效。首選穴位有承山、崑崙、仆參申脈太溪
首先以拇指指腹按壓承山,力度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垂直按壓,持續約10秒鐘,然後逐漸放鬆,反覆3--5遍,再依次對其餘穴位作指壓治療,以達到舒筋絡、活氣血、止疼痛的目的。
(3) 跟腱牽拉法
此法目的在於松解與跟腱粘連的腱圍組織,解除粘連組織對分布於其中的神經、血管的壓迫,跟腱的疼痛自然就會減輕。
方法是讓患者仰臥,小腿垂直於大腿,用力使患側足背伸,使跟腱被動牽拉,同時用手指按壓跟腱兩側的崑崙穴太溪穴,有助於腱圍粘連組織的松解。
如此反覆十數遍,最後,一手握住踝關節,另一手抖動小腿,結束治療。每次治療時間約30分鐘。經手法治療後,患者感到小腿輕鬆、舒適,跟腱疼痛減輕。

服用止痛藥

嚴重疼痛患者,可服用止痛藥,但因為止痛藥治標不治本,所以一般不提倡使用。

跟腱周圍炎的預防

1、穿得鞋子要舒適,特別是從事重體力工作者或運動員要防止下肢局部負荷量過於集中,注意勞逸結合,上下肢交替活動,可以減輕局部的疲勞,負荷過多部位也能及時得到休息和放鬆。
2、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浸泡腳和小腿約15~20分鐘左右,這樣可以促進下肢肌肉、韌帶和關節血液循環,可以預防跟腱周圍炎的發生。
3、運動員之間要養成每天訓練結束之後,互相踩對方大腿後群肌及小腿肌肉作為放鬆的習慣,可以避免跟腱周圍炎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