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是人體穴位之一,是足少陰原穴。其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如《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太溪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溪穴
- 屬於:中醫學
- 套用:治療疾病
- 位置:足內側
- 名稱釋義: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
位置
名稱釋義

太溪穴是人體穴位之一,是足少陰原穴。其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如《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太溪二。”
太溪穴是人體穴位之一,是足少陰原穴。其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如《...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足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有脛後動、靜脈分布;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主治腎虛證,陰虛五官病證,肺系疾患,...
太溪為經穴名,亦為三部九候之下部地動脈所在之處,太溪穴屬足少陰腎經,為輸(土)原穴,主治月經不調、咽喉腫痛、咳嗽咳血等。...
《中華針灸要穴叢書:太溪穴》分上、中、下三篇,從三個方面對太溪穴進行立體式、多視角的系統總結。上篇為穴位概述,介紹針灸穴位的起源、基礎理論、歷代針灸著作對...
照海穴是八脈交會穴,通陰蹻,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主治咽喉乾燥,癇證,失眠,嗜臥,驚恐不寧,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
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各有一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也各有一個郄穴,一共16個郄穴。除足陽明胃經...
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按摩腎俞穴可以緩解腰疼。取定穴位時,通常採用俯臥姿勢,腎俞穴位於...
復溜穴,經穴名,人體下肢穴位之一。 出自《靈樞·本輸》,別名昌陽、伏白、外命。屬足少陰腎經,經(金)穴。...
大鐘,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足少陰腎經。足少陰之絡穴。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的跟骨內側支...
客主穴,又名上關穴,為經穴別名。足少陽膽經穴,為手足少陽足陽明之會。 位於人體的耳前,下關直下,當顴弓的上緣凹陷處。主治頭痛,耳鳴,耳聾,聤耳,口眼歪斜,...
陰,指陰性水濕。廉,收廉之意。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在此散熱吸濕冷縮。本穴物質為急脈穴擴而至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此水濕風氣散熱吸濕冷縮並聚集穴內,...
水溝穴為督脈經穴,別名人中、鬼宮,為督脈與手足陽明之會,位於人中溝正中線上1/ 3與2/3交界處。其功能醒神開竅,清熱熄風,主治昏迷、暈厥、癲狂、急慢驚風、...
足竅陰穴,位於人體的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主治偏頭痛,目眩,目赤腫痛,耳聾,耳鳴,喉痹,胸脅痛,足跗腫痛,多夢,熱病。...
①二椎下別名。②手針穴...... 2、手針穴。位於手背腕橫紋橈側端、伸拇短肌腱尺側緣,即在肺經太淵穴與大腸經陽溪穴之間。本穴與太溪穴只有一筋之隔。...
委中穴是人體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在膕窩正中,有膕筋膜,在腓腸肌內、外頭之間;布有膕動、靜脈;...
該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脊中穴的主治疾病為:風濕痛、腰腿疼痛等疾病。...
神道穴,位於人體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神道穴,位於人體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
日月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主要穴道之一,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日月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乳頭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處“期門”之下,第七肋間隙中。(...
上溪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醫療法手冊》。別名治癱7,擁政。位於小腿遠端脛側,與內踝上緣相平,跟腱前緣,即腎經太溪穴上0.5寸處,左右計2穴。主治下肢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