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集

跑步集

《跑步集》是當代作家李敬澤創作的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9月。

該書收錄了作者關於文學藝術的各類評論、序跋、隨筆和對話。作者在書中探索和實現的是一種新的“文學性”乃至新的“文學評論性”:文學評論的寫作者突破了以往知識生產型的範式、慣性與腔調,而回到中國古典的“文”的傳統,回到質樸而有效的“言談”甚至“聲音”維度,直接“說”出他對文學的理解、關於文學的見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跑步集
  • 作者:李敬澤
  • 文學體裁:文集
  • 首版時間:2021年9月
  • 字數:135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跑步集》是評論家李敬澤的評論文集,收錄了作者關於文學藝術的各類評論、序跋、隨筆和對話,文章中既有中國文學藝術前沿問題的探討,有中外當代重要作家的評述,也有對近年來文學現象的細緻剖析,見解獨特,文采斐然。寫作者或閱讀者,如若能像跑步一樣“去我”,從有限的、頑固的肉身中的那個“我”跑出去,將進入超脫意境。作者的批評角度舉重若輕,提出文學就是要把各種像星辰一樣散落在天上的事情,全都連線起來,形成一幅幅美妙的星圖。

作品目錄

隔與不隔,如果杜甫有手機
十個世界,一個世界
把自己生下來多么艱難
一次馬拉松對話
說南北
不會有那么輕易的好事了
魔術盒子與成為一個作家
文學中的新中國故事
我們都愛汪曾祺
微笑與“沉思的老樹的精靈”
“最後一個人”與他的世界
“人海”與“紅字”
桑丘在“魔都”
獨在此鄉為異客
博物館中長眠不醒之夢
永遠在而不在
另一種“客觀”
再過一遍,讓此生明白
踏月而歸,世上人稀
蒼蒼橫翠微
一盞燈如何點亮
想像一種具有“地方根基”的批評
李壯小記
追懷視覺革命
《墨寫新文學》展覽前言
飛於空闊
關於坐標,能談點什麼?
答《未來問卷》

作品鑑賞

《跑步集》當然不是專談跑步,更不是把“跑步”結“集”成書,而依然是一本關於文學的書。特殊之處在於,它的確呈現出與“跑步”一事類似的不可錨定性,如果作進一步的類比和闡釋,該書本身便是作為一種言談、一種精神動作的動態連續出現。它談論文學及人生的方式,以及人們從中所看到的文學及人生的樣貌,是率性的、輕快的,也是不拘形態、天馬行空的。看看該書包含的文本類型便知:文學演講、作品序跋、訪談對話、問卷答題、活動致辭、人物印象記等。當然,也有傳統意義上的文學評論文章,但種種“雜類”文本中有很多篇也完全可以作為文學評論文章來讀。至於內容,從時代總體經驗到個體內心疑難、從文學史話到寫作現場、從世界文學大師到國內文壇新秀、從“物”到“人”、從“他”到“我”,興之所至,幾乎無所不包。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本“雜拌兒集”。
一種自由的、恣肆的話語表達,漂亮地衝破了傳統的文體分類習慣。這是《跑步集》帶給讀者的最直觀的閱讀衝擊。這是一種無法被學科化、標準化的文學創作規範所馴化的寫作,在如今“眾神歸位”“各回各家”的文學格局中,李敬澤選擇了旁逸斜出、選擇了在野地裡面撒歡瘋跑——說到底,確實是在“跑步”。此前《青鳥故事集》《詠而歸》《會飲記》《會議室與山丘》等著作問世之後,文學界就已經對這種獨特的“李敬澤式”寫法有過熱議。頗具代表性的觀點是,此乃當代寫作者向中國古典“文”的傳統的一種致敬與回歸。“文”的傳統,其實是在現代知識的分類學及其約定慣例之外,內蘊著更寬闊的路徑及可能。是散文還是小說?是隨感還是論文?李敬澤對此有過精到的解說:“這樣的分類,像抽屜格子一樣的分類,是現代文學以來建構起來的。但我們中國文學有個更偉大的傳統,我把它叫作‘文’的傳統,這個文的傳統是很難用虛構還是非虛構,小說還是散文這樣來分類的。正如《莊子》,正如《戰國策》《左傳》,正如《史記》。這個‘文’,是中國文明和文學的根底。”
在“文”的傳統之外,《跑步集》亦顯示出對“聲”的傳統的致敬與回歸。書中的文字是有聲音、有腔調、有表情的。它不是“寫”出來、“碼”出來的,而是“講”出來、“淌”出來的。這一方面固然同此類文章的“發生學”譜系有關:書中多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先“述”後“著”的(在演講發言基礎上定稿形成),“言說”“言談”是前置性、母體性的基因,因而擁有很強的即興感,乃至本雅明意義上難以複製的“靈光”。另一方面,它也折射出作者自覺的美學追求:在屬於眼睛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的表達方式之外,還應當有屬於嘴巴和耳朵的、把語言的質感乃至快感落實到感性經驗、身體經驗上的表達美學。這聲音是如此生動鮮活,以至於透過紙面,讀者仿佛能感覺到那個正在講話的作者就在那裡,他是人、但又“不是人”——是人,是因為說的是“活的話”、是“人話”,而非乾縮的、標本式的流水線語言;“不是人”則是指,那必然不是芸芸之人、不是隨便哪一個人,而只能是“那一個人”。這是聲音的獨特性、腔調的獨特性、語言性格的獨特性,它只清晰可辨地獨屬於“那一個”。在印刷文明向視聽文明轉型、全球化浪潮引發普遍文化焦慮、同質化表達趨於“產能過剩”的歷史大語境下,這樣的追求有著更開闊、更多層的意義和啟迪。
文體樣貌的隨物賦形、表達風格的鮮活率性,並非刻意的標新立異,而是服務、匹配於文章背後的飛揚思緒和開闊視野。《跑步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便是作者驚人的話題發散及邏輯聚攏能力。《跑步、文學、鵝掌楸》一篇,從鵝掌楸和跑步說起,引出文學的“有我”“無我”之辨、再引申到現代文明的自我意識乃至人類中心主義話語慣性,可謂是蹬著僅方寸的起跑器、一頭衝進了“廣大無邊的世界中”。《隔與不隔,如果杜甫有手機》從“連線”這一網際網路時代的關鍵概念入手,構想了“如果古人有手機”這一略具荒誕性的虛構場景,嬉笑怒罵之間便觸及、闡釋了“偶然性”“否定性”“主體獨立性”等縱深極大的話題,並將其與文學的本性關聯起來——那種守護著精神空間甚至精神根基的“隔”,那種對“我是我”的確證、對文化和精神的內在邊界的知悉,“應該是一種更為根本的力量”。
一次次漂亮的“發散”和“聚攏”,使《跑步集》成為了一本富有想像力、充滿了“意外驚喜”甚至“盲盒彩蛋”的書。它看上去是漫不經心、毫不費力的,實際卻又是森然雄辯、嚴密清晰的,使人覺得“怎么可以如此”但又“本來便應如此”。這生動地顯示出作者對文學的獨到理解,而這種理解在書中已得到了作者親自的“蓋戳認證”:“文學就是要把大地上各種不相干的事情、各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各種像星辰一樣散落在天上的事情,全都連線起來,形成一幅幅美妙的星圖。”這“星圖”是對普遍的、無限的文學的願景,同時也是讀者於《跑步集》中具實看到的景觀。

作品影響

相關活動
2021年9月17日,李敬澤攜新書《跑步集》,與青年評論家李壯、劉詩宇在北京舉辦了新書分享會,趣談文學與跑步,妙論寫作與人生。
榮譽表彰
2021年10月23日,《跑步集》入圍十月光明書榜。
2022年1月19日,《跑步集》入選“2021年度影響力圖書”。
2023年3月25日,《跑步集》入選首屆“花城文學榜”十大文學好書。

作品評價

李敬澤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有個跑步的愛好。借著清晨的一場場晨跑,他一邊享受沿路的自然風光,一邊在腦海里不斷構思著自己的文學作品。跑步可謂豐富了他的生活,也賦予了他無盡的創作靈感。在他的近作《跑步集》一書里,李敬澤就將跑步與文學巧妙地勾連到一起,以其新穎獨到的解析,縱論著他心目中的文學觀。真誠而詼諧的言說,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嶄新的當代文學版圖,書中所傳遞出的文學旨趣,無論是對寫作者、還是廣大讀者,都極具啟發意義。(《大同晚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跑步集》
2021年9月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9461-1

作者簡介

李敬澤(1964—),祖籍山西芮城。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小說選刊》雜誌編輯,《人民文學》雜誌編輯、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主編。現為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顏色的名字》《紙現場》《河邊的日子》《看來看去或秘密交流》《見證一千零一夜——21世紀初的文學生活》《為文學申辯》《小春秋》《致理想讀者》等專著和文集。曾獲2000年度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2005年華語傳媒文學大獎年度文學評論家獎、2007年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2015年《羊城晚報》花地文學榜文學評論家金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