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云斫迦羅,大論雲越闍,新雲縛左羅。
亦云斫迦羅,大論雲越闍,新雲縛左羅。
出自雲中嶽《劍底揚塵》的武功,即金剛掌。跋折羅本為梵語音譯,為“金剛”之意,因而跋折羅掌被稱為佛門降魔至寶。...
上齒皆露,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二頭相交,垂在胸前,仰頭向上,其二蛇尾,垂下至肩,其二蛇色,如黃領蛇,赤黑相間,其像有八臂手,右最上手,把跋折羅,屈...
第二組金剛部:跋折羅手、金剛杵手、寶劍手、宮殿手、金輪手、寶缽手、日摩尼手、月摩尼手。調伏法用金剛部尊。跋折羅手 金剛杵手 寶劍手 化宮殿手 金輪手...
“金剛”為密宗術語,梵語vajra,巴利語vajira。金剛一字的梵文是“縛日羅”、“伐折羅”,本來是指神話中的武器。現今金剛為鑽石的簡稱,也可比喻身材巨大有力的人...
伐折羅大將 狗伐折羅(梵語:Vajra) 勾陳 又作跋折羅,和耆羅,其義是「金剛」,此尊手執金剛杵面帶笑容且長壽童顏而名。此大將的本地為大勢至菩薩,是戍時之...
七跋折羅梵語跋折羅。華言金剛。此寶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鍊不銷,至堅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為寶。又七寶佛家闡釋 編輯 【又七寶】...
如上所說造跋折羅。皆須五股不得缺減。小有破損即法不成。仍須事持光淨殊妙端嚴可愛。若念誦時。先獻塗香及妙香花而為供養。然後發廣大慈悲之心。手執...
佛教術語,又作去穢真言。入廁前後所唱之真言有五,其中去穢咒為“唵 跋折羅曩伽陀 娑訶”。...
第七手把鉤。第八手把跋折羅。第九手把寶鬘。右第二手把如意實幢。第三手把蓮花。第四手把澡灌。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輪 準提菩薩 。第七手把螺。第...
菩薩之一,胎藏界金剛手院之一尊。秘藏記下曰:“忿怒持金剛菩薩,赤肉色,左手取三股跋折羅,目視上之勢。” ...
宮毗羅 宮毗羅 金毗羅 亥神 彌勒 黃 寶杵 伐折羅 跋折羅 和耆羅 戌神 大勢至 白 寶劍 迷企羅 迷企羅 彌佉羅 酉神 阿彌陀 黃 獨鈷(棒) 安...
跋折羅手、金剛杵手、寶劍手、宮殿手、金輪手、寶缽手、日摩尼手、月摩尼手。調伏法用金剛部尊。跋折羅手 金剛杵手 寶劍手 化宮殿手 金輪手 寶缽手 日精...
吉祥喜金剛(Shri Hevajra),梵音讀若“嘿跋折羅”,藏譯讀若“戒多傑”或“傑巴多傑”,系藏傳佛教“無上瑜伽密”五大本尊(守護尊)之一。喜金剛蘊涵了悲與智雙...
菩薩,Vajrakhyati,胎藏界金剛手院三十三尊之一。主如來精進勇猛之德。秘藏記末曰:“白肉色,左手持蓮華台,有三股跋折羅。”銳或作悅,非是。由梵名推之,則...
3. 大日經一曰:‘初方釋天王,安住妙高山,寶冠被瓔珞,持跋折羅印,及諸餘眷屬,慧者能分布。’同疏五曰:‘於東方五頂之南當畫因陀羅釋天之主,坐須彌山,天...
不空(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梵語:Amoghavajra),音譯為阿目佉跋折羅,意譯為不空金剛,又名不空三藏法師,不空大師,或稱不空智,唐玄宗賜號“智藏”。密宗...
Vajra漢文音譯的寫法之一是跋折羅,漢文意譯:金剛。<<金剛頂經疏一>>釋義:"世間金剛有三種義.一不可破壞,二寶中之寶,三戰具中勝"。Sattva漢文音譯薩埵,其...
(2)調伏法金剛部︰跋折羅(降伏天魔)、金剛杵(摧怨敵)、寶劍(降伏魍魎鬼神)、宮殿(不處胎宮)、金(菩提心不退)、寶缽(除腹中病)、日摩尼(得眼明)、月摩尼...
│宮毗羅│宮毗羅│金毗羅│ 亥神 │彌勒│黃 │寶杵 ││伐折羅│跋折羅│和耆羅│ 戌神 │大勢至│ 白 │寶劍 │ 藥師十二神將(8張) ...
琉璃碧玉金剛金剛石跋折羅削玉刀阿達麥司銓石如意珠(摩尼如意寶珠)舍利昆吾割玉刀(錕鉛之劍)金剛鑽夜光璧(夜光珠)明月珠……貓睛玉類第三卷玉...
以跋折羅木或旃檀木製成者最佳。有大、中、小三種類型。(3)手鼓,藏文作lag-rnga。有長柄,故又稱為“長柄鼓”。用時鼓面與地垂直,鼓槌上端呈弧形,橫向敲擊...
Vajra漢文音譯的寫法之一是跋折羅,漢文意譯:金剛。《金剛頂經疏一》釋義:“世間金剛有三種義:一不可破壞,二寶中之寶,三戰具中勝”。Sattva漢文音譯薩埵,意為...
大輪金剛(菩薩),菩薩名。胎藏界金剛手院三十三尊之一。表斷惑之智德,故曰大輪,手持三股之跋折羅。...
11 跋折羅団~BASARADAN—中シゲヲ & the surfcoasters project 12 ウィ!シャバダバ—中シゲヲ & the surfcoasters project 13 Nice Body—中シゲヲ & the...
13.右第八手持跋折羅(三股金剛杵):‘跋折羅’即:三股杵,表能摧滅貪嗔痴三毒,彰顯三部諸尊,是三部佛母。14.右第九手持寶鬘:寶鬘是貫穿花葉所串成的...
十二藥叉神將為眷屬,依次為有宮毗羅大將、跋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 頞你羅大將、末你羅大將、娑你羅 十二藥神將 大將、因陀羅大將、 婆夷羅大將、薄呼羅...
金輪、金剛橛、榜棑、金剛鐸、金剛鈴、大蓮花、數珠及結拳印;右面各臂分別執戟銷、金剛劍、化佛像、金剛寶、寶鏡、金剛索、跋折羅、五股杵、縛日羅及結無畏印...
不空(705~774),是不空金剛的略稱,梵名阿目佉跋折羅。對於不空在印度的一段歷史,特別和金剛智的相遇,史料中有不同記載,主要的分歧是一說金剛智帶不空來華,...
若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當於跋折羅手。若為摧伏一切怨敵者。當於金剛杵手。若為一切處。怖畏不安者。當於施無畏手。若為眼闇無光明者。當於日精摩尼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