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艷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專業成就,學術科研,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8年-1982年,在廣西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6年-1989年,在廣西大學計算機力學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1999年,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1982年-2004年,在廣西大學工作,任土木工程學
院副院長、廣西大學教務處處長、組織部部長、校黨委副書記;
2004年-2009年,在桂林工學院工作,任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09年-2012年,在桂林理工大學工作,任黨委書記。
2012年6月-2017年2月,任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2017年4月19日當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委員會主席。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廣西政協常委。
主要貢獻
專業成就
先後主持過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不確定性決策理論與套用、裂土的成災機理與防治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獨創性理論成果,主要包括:①提出了灰色關聯分析的一種新理論模型,成功套用於結構災害因子的關聯分析之中。②提出了不確定信息條件下的兩種灰色模式識別方法,成功地套用於結構災害的預測和評估之中。③針對裂土災害問題,提出了套用滲透壓理論來解釋蒙脫石晶體的晶層變化規律,建立了能考慮殘餘含氣量對循環土水特徵關係影響的毛細循環滯回模型,系統地建立了考慮大氣影響的裂土災害評價方法。在《岩土工程學報》、《自然災害學報》、《控制與決策》、《岩土力學》、《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學術科研
趙艷林教授長期從事結構分析理論與方法、土木工程中的不確性決策理論與套用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給大學生和研究生開設過《結構力學》、《高層建築抗震設計》、《有限元與邊界元》、《結構最佳化設計》、《灰色系統理論》等多門課程,曾連續四年獲廣西大學優秀教學質量獎,被評為廣西大學優秀教師。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以及其他類型項目4項。在《岩土工程學報》、《自然災害學報》《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工程力學》、《控制與決策》、《岩土力學》、《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合作出版專著一部。曾獲“廣西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廣西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廣西青年進步獎”,“廣西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二等獎,還被評為“廣西青年科技標兵”。
趙艷林教授提出了高層建築結構分析的有限線半解析法和上部結構與地基基礎共同作用分析的一種混合方法,為結構分析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近幾年來,趙艷林教授致力於不確性決策理論、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套用研究,提出了灰色關聯分析的一種新理論模型,不僅克服了目前常用的兩種灰關聯度公式中不能考慮灰關聯繫數波動對灰關聯度影響的不足,而且還證明了目前常用兩種灰關聯度公式是所提出的新的計算公式在某些簡化條件下的特例。趙艷林教授將模糊數學與灰色系統理論結合起來,提出了不確定信息條件下兩種灰色模式識別方法,並建立了灰色識別結果的可信度公式。上述理論方法已套用於土木工程之中,成功地解決了土木工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確定性問題。
趙艷林教授目前正在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裂土在多雨炎熱環境下的力學模型與成災機理研究”、廣西自然科學基金“結構性軟土地基沉降的人工神經網路預測”、“抗震結構灰色最佳化設計”等項目的研究,並從事博士、碩士生的培養工作。
獲獎記錄
1993年獲廣西青年進步獎;
1994年“高層建築結構分析的新方法”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年獲廣西青年科技標兵;
1995年“有限元——半解法分析壩與地基耦合問題”獲廣西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1996年獲廣西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浪衝擊作用下直立式沉箱防波堤的動力回響”獲廣西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年度優秀論文二等獎;
1998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98年獲廣西高校“跨世紀人才”;
1998年入選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
2007年“工程結構安全分析的新型數值觀理論與方法”獲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年度獲廣西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年入選新一屆高等學校土建學科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