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自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文物專家)

趙自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文物專家)

趙自強,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廣州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自強
  • 國籍:中國
  • 職業研究員
  • 主要成就:廣東省第九屆人大代表
簡介,履歷,社會成就,著作,

簡介

趙自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曾任廣州市政協第六屆、第七屆委員、廣州市第十屆人大代表、廣東省第九屆人大代表。

履歷

1961年起從事文物工作,曾拜我國著名的古陶瓷鑑定專家孫瀛洲先生為師。1965年到北京故宮文物單位學習文物鑑定知識,得到北京的老前輩、老專家耿寶昌、孫會元、李鴻慶、付大卣、趙嘉章等人的悉心指導。
半個世紀來,先後在廣州文物總店、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廣州博物館等文物單位從事文物出口鑑定、文物徵集、議價、鑑定等工作,對我國古陶瓷研究鑑定有較深的造詣。
他從廣州文物店的小師傅做起,逐漸成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他是個“淘寶”高手,窮鄉僻壤的廢品站、被人遺忘的庫房角落、魚龍混雜的舊貨市場,處處是他“撿漏”的舞台;他是“國寶把鬥神”,憑藉一雙“火眼金睛”,鎮守中國南大門的海關口岸,一次次地將偽裝成工藝品的國寶級文物從文物販子手中成功截留。
上世紀90年代,他受聘為全國館藏一級文物鑑定、確認專家組的成員,和耿寶昌、張浦生、陳華莎先生一起,歷時五年,對全國博物館館藏一級古陶瓷做了全面鑑定和確認,可謂閱盡人間美瓷無數。

社會成就

1961年秋天,19歲的趙自強從廣州電影學校畢業了。因為“組織需要”,他來到廣州市文物商店上班。
當時文物店的老師傅,大都是新中國成立前開古董店的老行尊,趙自強工作的內銷部,作為專門向國內知名專家和高級幹部銷售古董的部門,可謂“往來有鴻儒”。金明、歐初、吳南生、商承祚、容庚、馬師曾是這裡的常客。掉到了古董堆里的趙自強,天性單純刻苦,又有名師指點,鑑賞能力飛速提升,很快就立了大功:1963年,他在人民南路的一家門市里,發現一個標價120元的“仿古”明代宣德青花雲龍大盤異常精美,於是將其撤下,拿回內銷部。後來經故宮博物院孫瀛洲鑑定,這個大盤居然是國家一級文物。
1964年,趙自強被派往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商店學習。在這期間,他師從著名古陶瓷鑑定專家孫瀛洲先生,並得到孫會元、趙嘉章、傅大卣等先生的悉心指導。在堆滿了各代文物的故宮庫房、在民間文物薈萃的琉璃廠以及京郊工地上的瓷片堆里浸潤了兩年,趙自強的古陶瓷鑑定知識漸成體系,對瓷器的領悟力也更上了一個層次。
1966年春,趙自強回到廣州。不久,“文革”開始,這又一次給趙自強四處“淘寶”提供了契機。
當時,趙自強負責在“破四舊”的文物堆放點挑選、收集、鑑定文物,同時還代表廣州市文物店在全國各地巡迴採購陶瓷雜項。在此期間,他淘到的寶物總數達10萬件以上,其中不乏一批國家級文物。比如,在一德路石室堆放點,他撿到過南宋官窯天青釉葵瓣口盤;在上海,他用545元“淘”到一件曾經被恩師孫瀛洲先生收藏過的清代雍正青花纏枝蓮紋瓶;在河南,他用150元收購了一件宋代鈞窯月白釉洗,還曾收到一件舉世無雙的元代景德鎮青花水注,現在是廣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改革開放前後,作為國內四個可以辦理文物出口手續的口岸之一,文物走私問題在廣州口岸變得非常突出。“火眼金睛”的趙自強幾乎每天都要到海關、公安、工商、車站、碼頭、機場“報到”。雍正年間的橄欖形斑紋三彩瓶、唐三彩、明代嘉靖青花雲龍紋碟……數不勝數的國家一、二級文物,若沒有趙自強的把關,如今早已流失海外。
1993年起,受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之聘,每年兩次參加全國館藏一級文物鑑定、確認專家組工作。幾年來對全國各省、市、縣的文博單位的古陶瓷進行了鑑定、確認,經其鑑定、搶救過的文物多達幾十萬件,為保護國家歷史文化遺產作出重大貢獻。

著作

個人著作有《古陶瓷鑑定》。主編有《民間藏珍》、《芸窗清供》、《青瓷、青白瓷珍品》《中國歷代茶具》、《新加坡藏瓷》、《私家藏寶》、《南越藏珍》、《柴窯與湖田窯》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