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發生(1915.4.6-2011.4.25),江西尋鄔(今尋烏)人。1929年參加革命,後隨紅軍參加長征。曾參與刻寫、油印中共中央《紅星報》和紅軍總政治部重要檔案、布告等。曾任江西省商業廳廳長,中南商業局局長,糧食部副部長,商業部副部長等職。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長期研習書法,崇尚王羲之書風。作品參加1985年中南海迎春書畫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發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尋鄔(今尋烏)
- 職業:書法家
- 主要成就:曾任江西省商業廳廳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南商業局局長
糧食部副部長
商業部副部長
簡介,名鑒,無效,人物介紹,經管糧倉,沖在業務第一線,為全國的糧食調撥貢獻,組建“促生產”小班子,收購議價糧,突出貢獻,
簡介
趙發生,江西尋鄔(今尋烏)人。1929年參加鄉農民協會。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陝北榮譽軍人學校政治處主任,中央軍委秘書廳、中央管理局處長,冀察熱遼貿易總公司經理。建國後,歷任江西省商業廳廳長、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中南行政委員會商業局局長,農產品採購部部長助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糧食部、商業部副部長,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第二屆副會長。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學書,崇尚王羲之書風。數十年臨池不輟,長期研習書法,潛心書法藝術研究。初學王、顏、柳、歐,後通臨漢簡、帛書和秦隸,汲其精髓,師承名家王楚材先生等,講究運筆、結體、行敢並用唐賢骨法,奇險跌岩,氣運貫通,淵雅渾厚,遒勁多姿,形成自己的書法藝術風貌。作品參加1985年中南海迎春書畫展等。作品入選國內外大書展或收入各被博物館收藏,並刻入中國“翰園碑林”、“潁州西湖碑林”。作品編入《中南海迎春書畫作品選》、《中日本書法名人大辭典》、《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名鑒
》、《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原糧食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趙發生同志(部長級待遇),因病醫治
無效
,於2011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人物介紹
趙發生是老紅軍,黨齡已有75年,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都作出過貢獻,也為糧食系統的發展付出了很大的心血。1929年參加鄉農民協會。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陝北榮譽軍人學校政治處主任,中央軍委秘書廳、中央管理局處長,冀察熱遼貿易總公司經理。建國後,歷任江西省商業廳廳長、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中南行政委員會商業局局長,農產品採購部部長助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糧食部、商業部副部長,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第二屆副會長。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3年6月,趙發生從江西省商業廳調到武漢工作,任中南局商業局局長。趙發生剛剛從江西調來的,對江西的糧食情況比較了解。他向江西省委借糧的事,得到邵式平省長的大力支持,很快辦妥。1955年10月趙發生調到北京,先後任農產品採購部部長助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受李先念同志的直接領導。1958年7月24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任命趙發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副部長,在那張淺褐色的委任狀上,蓋有藍色的周恩來總理的簽名章。從此,趙發生開始了長達20餘年的糧食工作生涯。
經管糧倉
沖在業務第一線
趙發生到糧食部時,實際主持糧食部工作的是第一副部長陳國棟同志。他記憶力好,工作能力強,為人正派,和藹厚道。在“文革”中他受到很大衝擊,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從1958年到1982年退居二線時,趙發生在糧食部工作20多年,基本上是在業務工作第一線,負責全國糧食的購、銷、調、存工作,這是一項上掛中央、下連全國人民的工作。那時周恩來總理和李先念同志親自抓糧食,連毛澤東主席也時時牽掛著糧食問題。一旦總理辦公室來了電話,趙發生便立刻起來趕到中南海開會或匯報情況。
為全國的糧食調撥貢獻
趙發生對歷年來各個省的糧食產、供、銷、調、存情況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他與各個省市的糧食廳、局的幹部很熟悉,當周總理過問全國糧食工作情況時,就能夠應答迅速。周恩來總理領導的國務院各部委工作如同走鋼絲,趙發生不敢掉以輕心,工作上尤其兢兢業業,仔細慎重,只有在考慮成熟時,才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從解放後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趙發生國人均糧食產量長期徘徊在600斤左右,難以適應國家建設發展速度和軍需民食的要求,統籌安排全國糧食的供需平衡,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三年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和“文革”十年動亂中,糧食供應方面的困難是最突出的,直接關係到億萬人民的生存和社會的穩定。在解放後國家糧食比較緊張的頭30年中,江西、江蘇、湖南、湖北、四川等省都為全國的糧食調撥作出過巨大貢獻,其中以江西作出的貢獻最為突出。
組建“促生產”小班子
者,趙發生眼看著1958年的“大躍進”、大辦食堂和嚴重的自然災害給糧食工作帶來的困難,憂心如焚。國家庫存糧食越來越少,各地也庫存無多,都紛紛向中央告急。為了平衡地區間糧食餘缺,保證城鄉糧食供應,惟有加強全國糧食的統一調度。糧食產量下降,副食品供應匱乏,糠菜不濟,饑饉波及城鄉各地,特別是農村。全國糧食問題越來越嚴重。1960年9月,中央發出指示,要求搞“低標準、瓜菜代”,降低口糧標準,大搞瓜菜,大搞代用食品。60年代末,隨著糧食產量逐年增加,糧食的經營和庫存數量持續上升,倉庫建設遠遠趕不上糧食儲存的需要。國務院管業務的部委也在周總理的安排下組成“小班子”。在糧食部建立兩套班子:大班子是以造反派為首的大多數人參加搞運動的所謂“抓革命”。其他的副部長有的被“打倒”,有的“靠邊站”,搞業務的就剩下趙發生了,於是組成以趙發生為首的“促生產”小班子。
收購議價糧
趙發生之所以沒有在“文革”中被打倒,是因為他1932年參加紅軍,赤貧出身,造反派抓不到趙發生的“把柄”;生活上趙發生不搞特殊化,與職工和基層幹部關係融洽,在抓“走資派”時他們保護了趙發生;在兩派民眾鬥爭中,堅持“不表態”,趙發生是“泥瓦匠”。“文革”十年,不僅搞亂了經濟,更是擾亂了人心。加上管理不善,一些缺乏有效監督機制的部門就很容易被鑽了政策上的空子。1977年糧食系統淨虧損猛增到70億,比往年增加了20個億。這些虧損不是由地方負擔,而是由中央財政負擔。這20個億是從中央財政部反映出來的,引起了中央領導人的極大重視。1962年在糧食計畫會議上,趙發生提出收購議價糧問題,就是用高於平價糧的價格收購農民手中的餘糧,提高農民出售餘糧的積極性;同時將這批糧食高價供應市場,減少國家補貼。糧食系統從單純賠錢變為有賠有賺,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突出貢獻
1958年全省的糧食產量只有281億斤,省委卻吹估為702億斤,結果導致了全省性的高徵購,“反瞞產”。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一些地方受災及餓死人的情況陸續反映到中央,引起了重視。趙發生到蘇皖調查糧食產量,沿途時常遇見結隊逃荒要飯的、扒火車的。徐、淮地區的幾個收容站住滿了逃荒要飯的乞丐、盲流。看著這些饑饉的老人、目光呆滯的婦女和骨瘦如柴的孩子,趙發生心如刀絞。趙發生向柯慶施匯報時,提出要去淮南考察。在進出口糧食的實踐中,趙發生髮現,國際市場上大米價格是小麥、玉米的1-2倍,出口1噸大米可以換回1.7噸小麥或2噸玉米。如果出口換匯率較高的大米、大豆、雜糧,進口小麥、玉米,在外匯平衡的情況下,將多進口許多糧食,李先念向總理提出後得到批准。實施後,國家獲益巨大。出口糧食換匯最好的時候是1973年,1噸大米換回2.7噸小麥,趙發生那年出口300萬噸大米,占世界第一。1971年-1976年5年間進口糧食比出口糧食多187億斤,進出口平衡後,另增加外匯收入7億多美元,用於進口糧食工業的鋼材及支援外貿。
1977年,各省市糧食廳局資金都有虧損,其中以黑龍江省虧損最大,一年虧損竟達10億!已經62歲的趙發生帶著一個工作組奔赴黑龍江,經工作組分析,發現這些因素並不是造成重大虧損的根本原因。趙發生帶領工作組直接進駐糧庫。他乾糧食工作已很多年,走遍了除去西藏以外的全國糧庫,還沒有見過一個糧庫收購、儲存這樣的農產品。趙發生在北國邊陲小縣一個糧庫的憤怒震撼了黑龍江全省,省委書記潘復生也把目光轉向了肇東縣,省糧食廳和各縣糧食局兩級領導都趕到肇東糧庫。經過兩個月的調查研究,第二年春天,糧食系統在遼寧省召開東北三省糧食局長會議,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在糧食工作上及其它工作上都有了根本變化,黑龍江只用了一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全國糧食收購虧損20億的問題,也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就扭轉過來,比趙發生當初承諾的二年扭虧提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