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大報仇

趙氏孤兒大報仇

《趙氏孤兒大報仇》(又名《冤報冤趙氏孤兒》《趙氏孤兒冤報冤》,簡稱《趙氏孤兒》)是元代紀君祥創作的雜劇,全劇五折一楔子。

劇演春秋晉國上卿趙盾遭到大將軍屠岸賈的誣陷,全家三百餘口被殺。為斬草除根,屠岸賈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捕趙氏孤兒趙武。趙家門客程嬰與老臣公孫杵臼定計,救出趙武。為救護趙武,先後有晉公主、韓厥、公孫杵臼獻出生命。二十年後,趙武由程嬰撫養長大,盡知冤情,稟明國君,親自拿住屠岸賈並處以極刑,終於為全家報仇。

該劇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頗具特色,劇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賦予他們不畏強權、見義勇為、視死如歸的崇高品格。他們的性格,是在劇情的展示和尖銳的矛盾衝突中加以凸顯的,真實感人。

該劇被列為元雜劇四大悲劇(其他三部為《竇娥冤》《漢宮秋》《梧桐雨》)之一。《趙氏孤兒大報仇》是第一個傳入歐洲的中國戲劇,並在歐洲產生過一定影響,義大利、法國、德國的劇作家都有根據該劇改編的劇作上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趙氏孤兒大報仇
  • 作品別名:冤報冤趙氏孤兒、趙氏孤兒冤報冤、趙氏孤兒
  • 作者:紀君祥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學體裁:雜劇
  • 字數:15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程嬰,屠岸賈,韓厥,公孫杵臼,莊姬,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後世影響,中國衍生,國際衍生,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劇主要講述春秋晉靈公時期,趙盾一家三百多口盡被武將屠岸賈謀害誅殺,僅留存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即趙氏孤兒。為保存趙家唯一血脈,晉國公主即趙氏孤兒的母親託付草澤醫生程嬰將孤兒帶走,並自縊身死。程嬰將趙氏孤兒藏在藥箱中,欲帶出宮門,可又偏遇到屠岸賈部下韓厥。韓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後,便放走程嬰和趙氏孤兒,後自刎身亡。
屠岸賈搜不到趙氏孤兒,遂下令將全城一月到半歲間的孩子都囚禁起來,並稱如果窩藏趙氏孤兒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將這些孩子全部殺死。程嬰走投無路之下找到了晉國退隱老臣公孫杵臼,並與公孫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趙氏孤兒。一切安排妥當後,程嬰假意告發公孫杵臼,引屠岸賈到公孫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兒;屠岸賈殺死假孤兒後,公孫杵臼撞階自殺。程嬰忍辱負重撫養趙氏孤兒,20年後趙氏孤兒長大成人,得知真相後殺死屠岸賈,報了血海深仇。

創作背景

該劇以春秋時晉國的一段歷史為背景而進行加工創作。據《左傳》《史記》等史籍記載,“趙氏孤兒”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晉景公在位之時。孤兒先是被藏在宮中,後隱居山林,長大後韓厥為他請封。現在的山西省盂縣太行山深處,還有傳說中程嬰與孤兒隱居過的“藏山寺”。紀君祥從《左傳》《史記》等史籍取材,並據歷代流傳的程嬰保存趙孤的故事,進行加工創造,寫成了該劇。該劇基本上是按照歷史事實編寫的,但在情節和人物安排上,也作了一些比較大的改動。

人物介紹

程嬰

程嬰最初受託救孤,是出於“向在驗馬府門下,蒙他十分優待,與常人不同”的感恩報恩思想。當屠岸賈要殺晉 國全國的嬰兒時,他是為了”一者報趙附馬平日優待之恩,二者要救晉國小兒之命”。隨著救孤鬥爭的發展,公主、韓厥、公孫杵臼以及程嬰的親子一個接一個為正義事業而獻身,對程嬰和趙氏孤兒來說,犧牲者的囑託和希望在不斷增加,復仇的內容在不斷增加。
程嬰凝聚了劇中每個犧牲者反抗邪惡的力量,並將這力量傳遞給趙氏孤兒,使他得以完成犧牲者的囑託,報了冤仇。在程嬰身上,不僅表現感恩知報的忠義,也表現了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屠岸賈

在劇中,屠岸賈是惡、奸、非正義的化身。他把持朝政、欺瞞君上、殺戮忠良。他因與趙盾不和,就千方百計暗害趙盾,又兇殘地將趙盾滿門良賤三百口誅盡殺絕,就連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也不放過。當他聽說走了趙氏孤兒,竟然下令“把晉國內但是半歲之下,一月以上,新添的小廝,都與我拘刷將來,見一個剁三劍,其中必然有趙氏孤兒。可以除了我這腹心之害。”如此茶毒生靈,多么殘暴紀君祥的《趙氏孤兒》沒有將屠岸賈這個人物簡單化,除了昭示他的兇殘狠毒,也寫了他的陰險與狡詐。

韓厥

韓厥是為救孤獻身的第一位義士。他雖然是屠岸賈的下將軍,但他又意識到自己“也是於家為國時臣”,他看透了“忠孝的在市曹斬首,奸佞的在帥府內安身”的本質,對屠岸賈這個“人間惡熬”深惡痛絕。從國家和正義考慮,韓厥相信“有一日怒了上蒼,惱了下民,怎不怕沸騰萬口爭談論,天也顯著個青臉兒不饒人”,這既表現了天從人願的思想,也為他捨生取義張了本。

公孫杵臼

第二折,已經退隱在太平莊的老臣公孫杵臼,對腐敗的朝政進行了憤怒的譴責,對昏君奸臣充滿了憤恨,對自己退隱田園保全生命的選擇充滿了慶幸,這些都充分地表現了這位老義士的思想境界,也為這個為保全自己而慶幸的老人救孤獻出生命,做了很好的鋪墊。

莊姬

在紀君祥《趙氏孤兒》中,莊姬為了遺孤能順利得救而自縊身亡。自此,莊姬的命運結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即便如此,從《趙氏孤兒》劇本整體出發,作者對於莊姬的形象塑造仍是十分“吝嗇”。僅在楔子和第一折中有對她寥寥數筆的描寫。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復仇意識
古人經常把歷史上一些重大政治鬥爭的原因解釋為“忠”與“奸”的對立,這當然是很簡單化的處理,該劇基本上也是這樣做的。劇中程嬰的行為。是為了報答趙朔平日的優遇之恩。宋代的皇室姓趙,他們對這一段故事情有獨鐘,一再為程嬰、公孫杵臼和韓厥修祠立廟、加封爵號,這對後來寫“忠奸鬥爭”的戲劇有較大的影響。但是也應該注意到,屠岸賈之“奸”與趙氏之“忠”,在劇中主要是作為基本的背景,是作為對兩大家族之間對立的簡便的解釋而出現的,作家並無意對此作過多的渲染,家族復仇意識在劇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該劇的主題,不是簡單的忠與奸的對立。在表現這種復仇意識時,作者又強調了弱者對於殘暴的反抗。屠岸賈殺絕趙氏一門三百餘口,又為了斬草除根而準備殺盡晉國所有嬰兒,這為程嬰、公孫杵臼等人的自我犧牲提供了較單純的“忠”更有人情味的道義根據。韓厥決定放走程嬰和他所攜帶的趙氏孤兒時的一段唱詞,“子見他腮臉上淚成痕,口角內乳食噴,子轉的一雙小眼將人認。緊幫幫匣子內束著腰身,低矮矮怎舒伸”,也表達了對無辜的弱小者的同情。
深重悲劇
統觀《趙氏孤兒大報仇》全劇,確實是“假團圓,真悲劇”。它集中體現中國古典戲劇的倫理主題“忠孝節義”,它的悲劇在於忠奸鬥爭的忠義落敗和義士大無畏的自我犧牲。它看似寫作了一個“大團圓”結局,實則悲劇意蘊極強。惡人最終受到懲罰,正義得以伸張,使“三百口冤魂,方才家自有主”,符合中國傳統“因果報應”的思維模式。但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深重的悲劇上的。諸多的人為了成功復仇走向了死亡或毀滅,而屠岸賈在作威作福二十餘年後才受到了他應有的報應。

藝術特色

《趙氏孤兒大報仇》的藝術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戲劇衝突
首先,是尖銳激烈、波瀾跌宕的戲劇衝突。屠岸賈要陷害忠良,程嬰等人要護衛忠良,這是一場邪惡與正義之間的衝突。在衝突發展的初始階段,屠岸賈要搜出趙氏孤兒,派人“把住府門,不搜進去的,只搜出來的”,“等一月滿足,殺這小廝”。公主在危急中求救於草澤醫生程嬰。程嬰猶豫不定,公主只好手托嬰兒跪地哀懇,從而打動程嬰,決定冒死相救。可程嬰在臨別時又擔憂公主在嚴刑威逼之下,暴露救孤之事。為取信於程嬰,公主最終自縊而死。這是全劇的第一個衝突。將軍韓厥把守宮門,指著程嬰的藥箱,仔細審視程嬰的神態,反覆詰問,最後當面揭破:“你道是桔梗、甘草、薄荷,我可搜出人參來也!”最後韓厥欲放走程嬰,程嬰卻反問:“將軍,我若出的這府去,你報與屠岸賈知道,別差將軍趕來拿住我程嬰,這個孤兒萬無活理。罷,罷,罷!將軍,你拿將程嬰去,請功受賞;我與趙氏孤兒,情願一處身亡便了!”韓厥不作猶疑,毅然自刎,藉以激勵程嬰的救孤之心,表明自己的純潔之志,從而樹立起了為正義而殉身的壯烈形象。這是全劇第二個衝突。終於,兩條人命換得孤兒脫離險境。卻不料,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兇殘的屠岸賈見走了趙氏孤兒,便下令:“把晉國內但是半歲之下,一月之上,新添的小廝,都與我拘刷將來,見一個剁三劍,其中必然有趙氏孤兒”。這一交代,使矛盾衝突進一步加劇,揭示出《趙氏孤兒大報仇》戲劇衝突的社會意義,使這一歷史故事脫離了一般忠奸鬥爭恩恩怨怨的窠臼,獲得了新的生命。第三折中屠岸賈面對出首告發的程嬰,冷靜地審問:“你和公孫杵臼往日無讎,近日無冤,你因何告他藏著趙氏孤兒?”程嬰臨變不亂,安詳從容地說出一番至理;為了挽救一國生靈,更是免我程家絕後!屠賊覺得在情在理,才轉疑為喜。屠岸賈殺氣騰騰,直奔太平莊,捉拿公孫杵臼。遭到嚴刑逼問時,公孫一邊矢口否認“藏孤”之事,一邊反問:“是哪個埋情出告?”當屠岸賈回答:“現有程嬰首告著你哩”時,公孫立刻罵道:“原來這程嬰舌是斬身刀。”這一罵又是在做戲,其用意全在於打消屠賊的懷疑,掩蓋二人合謀“救孤”的真相。但是,狡猾的屠岸賈並沒有因此消除疑慮,反而讓程嬰揀一條不粗不細的棍子打公孫杵臼。這一招十分厲害,它既可觀察公孫杵臼的反應,又可考驗程嬰的態度,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屠岸賈突如其來的一手,程嬰完全沒有料到,他推三阻四,幾乎引起屠岸賈的懷疑,沒奈何只得操起棍子向公孫打去。公孫杵臼更沒有心理準備,所以當屠岸賈故意告訴他:“是程嬰打你來”時,他禁不住問:“程嬰,你劃的打我那?”猛然挨了程嬰的拷打,一時頭昏腦漲,語無倫次,險些暴露真相。然而,公孫杵臼畢竟識破了屠岸賈的陰謀。毒刑雖然是“委實的難熬”,但他還是咬牙挺住,這是第三個衝突。正在僵持的時候,卒子報告:“在土洞中搜出了趙氏孤兒。”屠岸賈便停止拷問公孫杵臼,戲劇衝突的焦點就轉向各個人物對待這一事件的反應。屠岸賈見搜出了“孤兒”大喜過望,不禁笑了起來,覺得終於戰勝了公孫杵臼,達到了斬草除根的目的。於是當著公孫杵臼的面,親手把“孤兒”剁做三段。程嬰見搜出了“孤兒”,心情卻極端複雜:有了“孤兒”,消除了屠岸賈對自己的懷疑。趙氏孤兒得救了,全國的嬰孩也得救了。但是,這被搜出的孩子,正是自己的骨肉。眼看親生兒子慘遭殺戮,他不能不心驚肉跳,悲痛萬分,“做驚疼科”,“掩淚科”,又唯恐讓屠岸賈瞧出破綻。作者通過程嬰的動作和語言,把其內心衝突刻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劍剁嬰兒那一刻,程嬰強壓憤怒的、欲哭不能的、像地心的岩漿似的內心衝突,通過公孫的眼中所見,真切地反映出來。“見程嬰心似熱油澆,淚珠兒不敢對人拋。背地裡捏了,沒來由割捨的親生骨肉吃三刀。”這種撕裂心肺似的內心衝突比外部衝突更加震撼人心。這是第四個衝突。縱觀全劇,各種衝突波瀾起伏,各種矛盾錯綜複雜,激烈的內部衝突與外部衝突結合得天衣無縫,產生了豐富而生動的戲劇效果。
人物形象
其次,是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劇中的幾個正面人物形象,具有不畏強權、見義勇為、視死如歸的崇高品格。公主把孤兒托給了程嬰,便懸樑自盡。程嬰受公主之託,用藥箱把孤兒帶出宮門。把守宮門的是下將韓厥。韓雖為屠岸賈的部下,但對其挾勢弄權、殺害忠良的行為極為不滿。程嬰掩藏孤兒來到宮門,被韓厥搜出。在此乾鈞一發之時,韓厥卻對程嬰說:“我韓厥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怎肯做賣身求榮的勾當。”出於對趙氏忠良的深切同情和對屠岸賈的無比憤慨,韓不僅放走了趙氏孤兒,並且為了讓程嬰“去的放心”,割斷屠岸賈追查孤兒的線索而拔劍自刎,用自己的生命奏響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悲歌。公孫杵臼耿介忠直,對屠岸賈的所作所為早已憤憤不平。他和程嬰決定一個犧牲親生兒子,一個獻出自己的生命。程嬰“出首”,公孫杵臼被屠岸賈捉拿以後,千方百計要逼出趙氏孤兒。公孫杵臼寧死不屈,從始至終罵不絕口。當軍士從土窯中搜出的“趙氏孤兒”被屠岸賈連剁三刀死於非命時,公孫杵臼更是義憤填膺,痛斥屠岸賈殘害忠良終有報應,然後撞階身亡。在這位七旬老人的身上,到處都瀰漫著一種慷慨忠義之氣。除了韓厥、公孫杵臼之外,作者還成功地塑造了程嬰這樣一個“草澤醫生”的義士形象。其感人的舉動有二:一是當孤兒被搜之後,他心知孤兒難以保住,對韓厥說道:“將軍,你拿將程嬰去請功受賞,我與趙氏孤兒情願一處身亡便了。”二是屠岸賈當著程嬰的面,親手將假冒趙孤的程子剁為三段。這使程嬰處於常人所無法承受的精神重負之下,而在嚴峻的考驗面前,他強忍悲痛,始終不露破綻。在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中,程嬰忍辱負重、沉著堅毅、視死如歸的思想性格特點,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空間跳躍性
這部戲完全按照事件發生髮展的時間順序從頭至尾的敘述,劇情時間跨度很大,長達二十年,呈現出很大的跳躍性。其中有些時間的跳躍性是通過人物的言語交代的。如在楔子中,戲劇一開場屠岸賈就已經滅了趙家三百餘口,這時正蓄謀殺害駙馬趙朔。而在此之前所發生的一切,劇作者並未詳細敘述,而是藉助屠岸賈之口簡單介紹。之後,劇情就一下子跳到趙朔被逼自殺。雖是簡單介紹,卻飽含著豐富內容,值得欣賞者去想像和體味。第三折中屠岸賈來到公孫杵臼家,將公孫抓起來嚴刑拷問。先由屠的部下執棍拷打,公孫不肯招認,屠便令程嬰拷打他。公孫說:“打了這一日,不似這幾棍子打的我疼,是誰打來?”這顯然是劇情時間的當場省略。本劇中時間跳躍最大的要數第四折了,千辛萬苦救下孤兒的程嬰開口就說:“可早十八年過去了。”可見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八年,這十八年中會發生多少事情。然而劇中只一句“可早十八年過去了”就交代過去了。簡單的一句話連線了前後十八年的情節,可見時間的跳躍性之大,同時留給欣賞者的想像空間也是相當大的。
時間的跳躍性使劇作者能在規定的戲曲體制中靈活地選取最富有戲劇性的場面,以此來充分表現人物的性格,展示劇情衝突,深化主題,從而使戲曲所演繹的故事的內涵更加厚重飽滿。
語言
《趙氏孤兒》在語言表達上顯得十分靈動,富有暗示性,並通過暗示的藝術手法含蓄的透露出作者的用意,給欣賞者留下想像和思考的廣闊天地,顯示出中國古代戲曲所獨有的空靈美這一風格特徵。
劇中,下將軍韓厥痛恨屠的狠毒,同情趙家的遭遇,當他搜出孤兒時禁不住對趙氏孤兒生出愛憐之心,開口唱道:“緊綁綁難展足,窄狹狹怎翻身,他正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這正暗示了在屠的兇殘捕殺下,趙氏孤兒想要活命是多么不容易。他不求舒適,只求“緊綁綁”“窄狹狹”的生存,就連這么低的要求,屠賊都不肯施捨與他。然而韓厥又是有遠見的,一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道破了天機,他早已預料到孤兒在眾多英雄的救護下必定要“成人”,大仇必定要報,只是早晚而已。這也為劇情的進一步向下發展作了鋪墊,埋下了伏筆,引起欣賞者的思考。
除此之外,當公孫見到趙氏孤兒時,又愛又恨,罵道:“這孩兒未出生時絕了親戚,懷著時滅了祖宗,便長成人也則是少吉多凶。他父親斬首在雲陽,他娘呵囚在禁中。那裡是有血腥的白衣相,則是個無恩念的黑頭蟲——你道他是個報父母的真男子,我道來則是個妨爺娘的小野種。”這一段唱詞看似對趙氏孤兒的咒罵,實則是咒罵屠賊忘恩負義,禍國殃民,危害國家;咒罵他身為臣子不知以報效國家為重,反倒熱衷於屠
殺忠良。同時也表達了對趙家的同情。這種惡狠狠的毒罵,本來就與公孫的心境不符,這就勢必使欣賞者對他的咒罵的真實性起疑心。由此,欣賞者就會調動自己的相象力,向更深層次挖掘他的唱詞暗示的內涵。《趙氏孤兒》中語言表達的暗示性,使得觀眾在參與劇情的同時,和劇作者、導演、演員一起完成了這部戲對邪惡勢力的批判,並由此不知不覺地勾連了戲劇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填補了舞台現實和生活現實之間的空缺,從而肯定了自己的心理能力。

後世影響

中國衍生

該戲劇除了元雜劇之外,在歷史上也先後化身為崑曲、京劇、秦腔、韓劇、越劇、川劇、湘劇、黃梅戲、山西梆子等林林總總的形式。
京劇《趙氏孤兒》的故事情節基本沿用了紀君祥的元雜劇《趙氏孤兒》,通過屠、趙兩家的恩怨,展現了晉靈公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鞭撻奸佞、歌頌正義,在復仇主題下宣揚傳統的忠義觀。
2003年,林兆華改編的話劇《趙氏孤兒》,以現代的倫理觀念和價值觀念解構歷史人物,傳達作者對於個體關注的現代主題。
2010年,陳凱歌電影版《趙氏孤兒》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其主要人物程嬰被塑造成小人物,次要人物性格打破了二元對立結構。
2012年,由閻建鋼執導、陳文貴編劇的大型歷史電視劇《趙氏孤兒案》以影視劇作品的形式通過電視螢幕將這一傳統故事呈現給觀眾。
2014年,鄭懷興取材於《趙氏孤兒》創作了京劇《失子記》,作品於2014年發表於《藝海》,2015年7月17日在武漢劇院首演,改名為《程嬰夫人》。
2016年,經過中國歌劇舞劇院的眾多一線藝術家們獨立創新,把《趙氏孤兒》編排成了一部大型的民族舞劇。
2018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希臘國家劇院上演了王曉鷹導演的《趙氏孤兒》,該劇由中希藝術家共同創作、中希演員使用各自語言共同演出。

國際衍生

《趙氏孤兒大報仇》是元雜劇中一部優秀的歷史劇,也是一部十分有代表性、有很大影響力的悲劇。《趙氏孤兒大報仇》是第一個傳入歐洲的中國戲劇,並在歐洲產生過一定影響,法國文學家伏爾泰在1775年翻譯了《趙氏孤兒大報仇》,英國劇作家威廉·哈切特也曾將其改編為《中國孤兒》,並在英國文化界引起反響。《趙氏孤兒》於1735年被收錄到杜赫德編著的《中華帝國全志》第三卷中,其在海外的改編量、傳播度以及影響力也是中國其他戲曲劇本所難以比擬的。
在義大利則有以歌劇形式改編的《趙氏孤兒》。1748年,彼得羅·梅塔斯塔齊奧在奧地利皇后的要求下,根據馬約瑟的譯本創作了《中國英雄》。
1774年,德國出現了一位匿名者以《趙氏孤兒》故事框架為基礎改編的戲劇。1783年,歌德受馬約瑟譯本的影響創作《厄爾珀諾》,最終沒有完成。波蘭的福爾泰勒也曾創作過名為《中國孤兒》的戲劇。除戲劇外,也有人將《趙氏孤兒》改寫成小說,俄國作家魏蘭德以馬約瑟譯本為底本創作俄文小說,德國維蘭德的小說《金鏡》吸收了《趙氏孤兒》的部分情節。
2012年,詹姆斯·芬頓為皇莎改寫了的英文版話劇《趙氏孤兒》,以西方理性的觀點,給予《趙氏孤兒》一個脫俗的解讀與嶄新的面貌。
2021年版《趙氏孤兒》音樂劇劇本選用詹姆斯·芬頓在紀君祥原著上進行的西方改編版本,又由中國導演徐俊進行本土化改編,從而搬回中國舞台。

作品評價

中國近代文學家王國維宋元戲曲考》:“(《趙氏孤兒大報仇》和《感天動地竇娥冤》)劇中雖有惡人交搏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於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作者簡介

紀君祥,一作紀天祥,生卒年不詳,大都(今北京)人。與雜劇作家鄭廷玉等人生活時代相同,為元前期雜劇作家。劇作存目《驢皮記》、《韓湘子三度韓退之》等六種。除《趙氏孤兒大報仇》外,其餘五種皆已亡佚。明初朱權太和正音譜》有“紀君祥之詞如雪裡梅花”之言,可見其創作以格調雅致取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