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琛

趙榮琛

趙榮琛(1916年一1996年2月18日)京劇表演藝術家, 京劇旦角。安徽太湖人。趙榮琛的嗓音亮而不失沉鬱、凝重、清越高遠;他的表演溫文端莊、清淡靜雅;他的唱念細緻入微、凝重沉厚,創造了許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榮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太湖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96年2月18日
  • 職業:京劇旦角
  • 主要成就:京劇表演藝術家
    京劇旦角
  • 代表作品:《御碑亭》《罵殿》《三娘教子》
  • 籍貫:安徽太湖
  • 出身:世代書香的家庭里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學藝經歷,成名經歷,藝術特色,主要作品,相關事跡,

人物經歷

學藝經歷

他是宦門公子,出生在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里,祖上一連出過四代翰林,太高祖趙雯楷是清朝嘉慶年間的狀元李鴻章一家三代都是趙家門婿。20世紀20年代隨家北上,定居北京。自幼常隨母親看戲,對京劇產生了興趣,上中學時,就是業餘國劇研習社的積極分子。1934年他高中二年級時,山東省立劇院到京招生,他應試被錄取進入京劇科赴濟南學習。入學後初學小生,後從孫怡雲青衣,開蒙戲是《二進宮》。由於他會記簡譜,接受快、成績好,受到喜愛,接著又學《武家坡》;關麗卿也為他說了《六月雪》,技藝日增,實習演出贏得了濟南觀眾的讚揚。在校期間向孫怡雲學了《御碑亭》、《罵殿》、《三娘教子》、《牧羊卷》、《回荊州》;向郭際湘學習了《穆柯寨》、《戰金山》;還向關麗卿學習了《二堂舍子》、《文姬歸漢》等程派戲。在校期間還曾從張善庭、郭際湘學戲,從此,他對程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趙榮琛趙榮琛

成名經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山東省立劇院遷往大後方重慶。趙榮琛是劇院的主力,畢業後,成立了以他為首的“大風劇社”,在重慶演出了《玉堂春》、《戰金山》、《寶蓮燈》、《探母回令》、《十三妹》、《御碑亭》等劇,這些戲都是按照程派路子演出的,當時曾被譽為“重慶程硯秋”。
許伯明先生介紹,用通信方式得拜程硯秋為師,通過函授學習程派藝術。1946年在上海補行了拜師典禮。同年,梅、程兩派為提攜後輩,各率其弟同台演出了《四五花洞》,轟動了上海。一次演《龍鳳呈祥》,前、中、後孫尚香分別由趙榮琛、梅蘭芳、程硯秋扮演,趙榮琛演以唱工吃重的“洞房”一折,獲得成功,上海報界紛紛盛讚程派後繼有人。
在上海一年多的時間裡,趙榮琛向程硯秋學了《荒山淚》、《春閨夢》、《碧玉簪》、《鎖麟囊》、《金鎖記》、《文姬歸漢》、《青霜劍》等程派戲和《玉堂春》、《御碑亭》、《桑園會》、《賀後罵殿》、《二堂舍子》、《汾河灣》、《三擊掌》、《四郎探母》、《弓硯緣》、《祭塔》、《戰蒲關》等傳統戲,技藝大進。1947年趙榮琛回到北京,用秋聲社班底,以“大風劇社”的名義在北京演出。
新中國成立後,趙榮琛去大連、撫順等城市演出,參加了東北京劇實驗劇團,任藝委副主任。1956年調南京市京劇團任團長。1959年在北京參加了紀念程硯秋逝世一周年演出活動,演出了《荒山淚》。1960年調北京市青年京劇團任團長。1980年調中國戲曲學院任教併兼顧問。1981年應美中文化交流委員會的邀請赴美國講學,講授中國戲曲與程派藝術。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培養青年演員孜孜不倦。20世紀 80年代致力於程派聲腔、表演藝術理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96年2月18日逝世。傳人有著名程派青衣張火丁等。

藝術特色

對於純粹程派戲,他唱得酷似乃師;傳統戲則能在嚴謹的規矩中表現出程派的藝術特色;至於自己創作演出的劇目,既保持了程派藝術的精華,同時還展示了他自己的藝術才能。

主要作品

他演出的程派劇目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新編的或在傳統戲的基礎上重新編寫的純粹程派戲,如《青霜劍》、《竇娥冤》、《碧玉簪》、《荒山淚》、《春閨夢》、《鎖麟囊》、《諧趣園》(《風流棒》)等;一類是傳統老戲,但被程硯秋唱出了特色,如《賀後罵殿》、《汾河灣》、《朱痕記》、《御碑亭》、《祭塔》、《戰蒲關》、《武昭關》、《玉堂春》、《四郎探母》、《刺湯》等;還有一些是趙榮琛自己參加改編、創作的,如《火焰駒》、《苗青娘》、《生死牌》、《婉娘與紫燕》、《皇帝與妓女》、《風雪破窯記》等。

相關事跡

1962年起,我新增了一項被“傳差”的使命:不斷被召進中南海,為毛澤東主席演唱。“傳差”常常在半夜,專人上門,汽車接送,晚間方去,凌晨始歸,一切圍著毛澤東的夜生活轉。有時同去的還有其他方面的藝術家,侯寶林就曾碰過面。
我們的演唱大多在舞會上,為毛澤東消除工作疲勞。中南海常在夜間為他一個人舉行專場舞會(據說毛澤東最喜歡跳舞和聽戲)。舞廳不算小,樂隊伴奏齊全,有十來個年輕女性坐成一排是伴舞者,為首的那位主要是陪毛澤東跳。其餘分別陪特請的客人和工作人員跳,跳舞的人不多,我一個也不認識,不過是為毛澤東跳舞烘雲托月。每支舞曲很短,約一分鐘,據說這是為了照顧他的身體,避免過累。我們的任務是:在跳舞暫停、毛澤東休息抽菸時,我們便佐以文武場面進行清唱。舞曲再起,他又邁著方步跳起來,我們則在旁休息,等著下一次表演。
平心而論,毛澤東還是平易近人、尊重藝術家的。我每去,他都握手招呼,有時還讓我到他身旁談話。我每次去都要唱上很多段,他最愛聽的是《賀後罵殿》,故每唱必有此戲。有一次,他坐在寬大的沙發里,旁邊也沒有椅子,他一指讓我跨坐在沙發扶手上,問我今天唱什麼,我說準備唱一下我最近新排的《苗青娘》裡面的一段二黃慢板,給您聽聽。他問,這齣戲是講什麼故事的?我便輕聲地把此戲的梗概講給他聽。他很高興:“這是大義滅親嘛,這戲很有意義!”於是又讓我把唱詞寫出來,以便對照著唱詞欣賞。
衛士長李銀橋把我領到隔壁一間擺有文房四寶的房間,並讓我把字寫得大一點。我用毛筆把唱詞寫成核桃大小的字,毛澤東一看,用濃重的湖南腔說:“你的字寫得很好嘛,詞也編得好,看來你是讀過書的。一些老戲,像《武家坡》、《賀後罵殿》,我都熟,用不著看唱詞。新戲就不行了,看不到唱詞,我聽不明白唱的是什麼,就沒意思了。”說完,他對照了唱詞,再閉目凝神地聽我演唱。我唱完了,舞曲又響,他站起身來對我說:“你也跳嘛!”我搖手說我不會。“不要客氣,哪有不會跳舞的?”就讓專陪他跳舞的那位女士跟我跳,他卻和另外一位跳起來。恭敬不如從命,可謂受寵若驚了。
常去中南海,我和老李(銀橋)也熟了。
老李說,毛主席工作很累,辦個這樣的小舞會,讓他休息、輕鬆一下。舞會上,我從未見過其他中央領導人。只有一次劉少奇來了,進門後也沒有同毛澤東握手打招呼,坐在離毛主席專用沙發較遠的地方,他只聽只看而不跳。過了一會兒,有人過來叫我:“少奇同志要接見你。”我走過去坐在他身邊的椅子上,回答他的問話,他的態度很和藹也很客氣,劉少奇坐了時間不長,站起身走了,離去時兩位中國最高的領導人仍然未打招呼,彼此視而不見,沒有講過一句話。我以為莫非這是中央的規矩,但心裡總覺詫異。後來“文 革”驟起,風雲陡變殘酷無情,我才解開疑竇。
對毛蔣認識
我有幸直接接觸過毛澤東、蔣介石兩位代表中國兩個方面的最高領導人和國民黨、共產黨的許多政府顯要。毛、蔣都是有性格的人,剛毅果斷很有魄力,在政治鬥爭上又是無情的。但是他們都喜愛京劇,就我接觸而言,他們都很尊重藝術家,對我們很客氣;只不過毛澤東顯得隨和、談笑風生一些,而蔣介石給人的印象,則是嚴肅不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