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爭死

趙孝爭死

《趙孝爭死》的故事講述的是漢朝時候,有趙孝、趙禮兄弟倆,兄弟很友愛。有一年遇到饑荒,一夥強盜進村劫掠,把弟弟抓住了,並要吃了他。兄長趙孝就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幫強盜們不要吃他弟弟,趙禮可以有我來頂替,我來給你們吃,兄弟兩人互相爭死,為保全對方,強盜也被他們兄弟間的情意所感動,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最後也被皇帝得知了,便下了詔書,褒獎趙氏兄弟,將此事昭示天下,這是兄友弟恭的優良的典範。

基本介紹

典故,故事內容,

典故

【發 音】zhào xiào zhēng sǐ
【原文】
漢趙孝,字常平,與其弟禮相友愛。歲飢,賊據宜秋山,掠禮,將食之。孝奔賊所,曰,禮病且瘠,不堪食,我體肥,願代之。禮不允,曰,我為將軍所獲,死亦命也,汝何辜。兄弟相抱大哭,賊被感動,並釋之。事聞,詔分別遷授。
趙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盜賊。夫惡至殺人而食之賊,且當眾賊飢餓亟亟待食之時,尚可令起慈心,則世間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學》雲「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不其然乎。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加以褒獎,將事情昭示天下,這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典範。
惡至殺人而食的盜賊,而且當盜賊們飢腸轆轆亟待食人之時,尚可被感化起慈心,則世間還有不能被感化的人么?《大學》書中說:“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不正講的這些嗎?

故事內容

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兄弟,哥哥叫趙孝,字常平,弟弟叫趙禮,兄弟兩人相依為命十分友愛。
有一年,由於年景不好,糧食減產歉收,天下饑荒,社會就動盪不安了,一夥強盜就占據了宜秋山,四處搶掠。一天,強盜突然闖入趙孝所在的村子,進行搶掠,村中百姓都慌忙逃命。因為災年且村子早已被各路強盜劫掠多次了,所以村裡的糧食幾乎所剩無幾了。這時趙氏兄弟兩個正在家中,一夥強盜破門而入,翻箱倒櫃,欲搜刮糧食錢財,然而趙家已經是家徒四壁,沒有一點的油水,沒有一點糧食,兄弟倆一看強盜衝進來了,他倆歲數都不大,就嚇得就直往門外跑,因為弟弟趙禮弱小跑得比較慢,強盜就一把就抓住了趙禮,因為饑荒的嚴重,飢餓早已經使盜賊失去了理智和人性,就隨即想把被抓的趙禮吃掉。(在當時吃人的這種現象還是存在的)
哥哥趙孝是先跑出來的,回頭一看弟弟沒有跟上來,四處詢問,得知弟弟被強人擄去,便立即隻身跑去強盜的據點,正見到五花大綁的弟弟被系在樹上,樹下已經支起一口鐵鍋,鍋中的水也已經煮沸了。見此情形,趙孝跪在兇惡的強盜面前,哀求說:“我弟弟有病,身體瘦弱,身上也沒有多少肉,他的肉自然也不好吃,你們還是把他放了,由我替他,我身體好,我身體胖,你們就吃我吧。”這就是哥哥趙孝爭著頂替弟弟去死。強盜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面和趙孝的這番話,當場一時都愣住了,強盜們面面相覷,他們哪裡見得有這樣甘願送死的人。這時只見弟弟趙禮忙在旁邊喊道:“是我被你們抓住的,我如果被你們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的,我哥哥已經跑了,他有什麼罪過?沒有吃我哥哥的道理!應該吃我!”聽吧此言,趙孝撲向弟弟,兄弟倆抱成一體痛哭。
窮凶極惡,無惡不作的強盜,看到趙氏兄弟互相爭死的場面,也被這兄弟倆友愛之情震懾了,被感動了,他們那早已拋棄的良知此刻也被這人間手足的情意所喚醒,甚至幾個強人都淌下了眼淚,隨即強人頭目吩咐放了兩兄弟,不得為難他倆,讓他們回村。
這件事情後來被當朝皇帝知道了,不僅下令褒獎,封了兄弟二人相應的官職,還下詔書將事情昭示天下,他們以德感化強盜的善行義舉,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典範,讓全國百姓效仿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