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城藏插圖

趙城藏插圖

《趙城藏》是以北宋開寶本為依據的復刻版本。《趙城藏》由東漢至北宋年間的著名高僧積數代辛苦而寫成,此藏刊印的發起人為南宋時期山西潞州。《趙城藏》這一罕世佛經孤本的流傳與保護更是佛教史上的傳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城藏插圖
  • 依據:北宋開寶本
  • 定義:復刻版本
  • 成就:佛教史上的傳奇。
簡介,趙城藏插圖,歷史,保存,

簡介

罕世佛經孤本《趙城藏》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其是金代完成的版本,根據這部經典的刊刻年代又稱《金藏》、《金版大藏經》。金代之後的八百餘年一直保存在山西趙城霍山廣勝寺內。根據這部經典的收藏地點又稱《趙城金藏》、《趙城藏》。

佛經是在釋迦佛逝世之後,人們把印度的佛教教義經過多次會誦、編纂而形成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經歷代翻譯,注入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佛教著述。之後,不斷增加,逐漸完善,至唐開元年間,我國出了第一部大藏經,而《趙城藏》是以北宋開寶本為依據的復刻版本。《趙城藏》由東漢至北宋年間的著名高僧積數代辛苦而寫成,此藏刊印的發起人為南宋時期山西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崔法珍,“潞州長子縣崔進之女,名法珍,自幼好道。年十三歲,斷臂出家。嘗發誓願,雕造藏經”(李際寧《佛經版本》第110頁,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在此義舉影響下,山西、陝西民間很多佛教信徒深受感動,紛紛解囊相助,甚至有破產以回響者,“協力助緣劉法善等五十餘人,亦皆斷臂燃臂燃指刳眼割肝,至有舍家產、鬻男女者,助修經板勝事,始終三十年之久,方得成就”(同上)。信徒們化緣募捐長達三十餘年,在籌得巨款之後,約在金皇統九年(1149)以前,延請名師高手書匠於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靜林山天寧寺組成“開雕大藏經版會”,負責主持雕刻。開刻於金熙寧皇統九年的《趙城藏》,至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完成,歷時二十餘年。
《趙城藏》這部浩瀚的佛教典籍多達七千多卷,是世界上最早的古典大藏經,共收經1570部,6900餘卷,分作682帙。全書採用《千字文》次第編排目錄,從“天”字開始,到“幾”字終結。《趙城藏》為捲軸式經書,每軸由若干版連線粘合成卷。每版正文23行,行14字,版首另有小字經題、板號及《千字文》編次。《趙城藏》的原刻版式除《千字文》編次略有更動外,基本上是《開寶藏》的復刻本;它保留《開寶藏》蜀版(第一部刻印本)的許多特點,在《開寶藏》和它的另一復刻本《高麗藏》初刻印本都散失的情況下,保存了數千卷《開寶藏》蜀本的原貌,無論在版本或校勘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價值。《趙城藏》的內容是以佛教經書內容為主,全書總稱為“三藏”,簡稱藏經。就其內容來說,可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經藏,即釋迦佛的說教集;第二部分為律藏,是記載佛教僧侶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情況;第三部分為論藏,是對佛教教義的解說;第四部分為傳記,是佛的身世傳記故事。其核心內容是宣傳佛教教義。因此,佛教的“四諦”與“八正道”是整部巨著的中心內容。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苦諦主要是指三界生死輪迴的苦惱,在佛教中,生老病死等,皆為苦;集諦就是推究致苦的原因;滅諦是說苦惱是可以消除的,求滅是最高願望;道諦就是到達涅槃的道路、方法。總之,《趙城藏》言說了佛教的所有真義。

趙城藏插圖

木版畫。大藏經為佛教典籍的叢書。《趙城藏》系金皇統八年(1148)至大定十三年(1173)在解州(治所在今山西運城西南)天寧寺雕印,1933年於山西趙城廣勝寺發現,故名;又因刻於金代,故亦名《金藏》。此版藏經四千九百五十七卷。扉頁畫疏朗簡潔, 繪刻者注意裝飾效果而又較為寫實,佛與弟子的刻畫具有個性,圖中袈裟以粗獷的黑線條表現貼邊,使線條有變化,增強衣紋轉折和立體感。趙城離臨汾不遠,臨汾即金代平水地區,
是北方雕板印刷中心, 此經的扉頁畫可代表這個時期我國北方版畫水平。現藏北京圖書館。今《中華大藏經》據以影印。

歷史

《趙城藏》這一罕世佛經孤本的流傳與保護更是佛教史上的傳奇。全藏刻成之後,崔法珍於大定十八年(1178)將全藏印本一部送到燕京(今北京),受到金世宗的重視,金世宗特命在聖安寺設戒壇,為崔氏剃度出家授比丘尼戒。大定二十一年(1182),崔氏又將全部經版送到燕京,貯藏於弘法寺,印刷流通。兩年後,他被賜予“宏教大師”之號。金趙渢《最初敕賜弘教大師雕藏經板院記》記載:
垂三十年,方克有成。大定十八年,始印經一藏進於朝。奉敕旨,令左右街十大寺僧,香花印經,於大聖安寺安置。既而,宣法珍見於宮中尼寺,賜坐設齋。法珍奏言:“臣所印藏經,已蒙聖恩,安置名剎。所造經板,亦願上進。庶得流布聖教,仰報國恩。”奉詔許之,乃命聖安寺為法珍建壇,落髮受具,為比丘尼。仍賜錢千萬,洎內閤賜五百萬,起運經板。至二十年,進到京師。其所進經板凡一十六萬八千一百一十三,計六千九百八十為卷。上命有司選通經沙門導遵等五人校正。至二十三年,賜法珍紫衣,號弘教大師。其導遵等,亦賜紫衣德號。其同心協力雕經板楊惠溫等七十二人,並給戒牒,許禮弘教大師為師。仍置經板於大昊天寺,遂流通焉。韙哉!眷遇之隆,古未有也。自昔釋迦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靈山演法,各隨眾生根器利鈍方便,分別大小乘教,為世津梁。後人因之,識心達本,悟無為法者,不可以數計矣。然教法之興,雖繫於人,亦由其時。自漢明帝,歷晉魏以來,隨有釋氏經典,所傳由未廣也。其後,玄奘、義淨二大士跋涉轇海,至天竺國,不憚艱苦,磨以歲月,得經教焉。自是震旦佛法備矣。是以城邑山林,精藍塔廟,或建寶藏,或為轉輪,安置經典,為世福田。若淄若素,書寫受持,頂戴奉行者,無處無之。蓋如來本願,欲使眾生見聞而獲福也。然今弘教大師備修苦行,以刊鏤藏版為本願(轉引自李際寧《佛經版本》109—110頁,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趙城藏》在金末元初因戰亂兵火而損壞了四分之一。約在元太宗窩闊台八年(1236),耶律楚材《補大藏經版疏》記載:“十年天下滿兵埃,可惜經文半劫灰。欲析微塵出經卷,隨緣須動世間財。”(《湛然居士文集》卷14 ,中華書局,1986。今按,金元好問《徽公塔銘》謂,釋徽澄“以補印《藏經》,賜號寂照通悟大禪師”。見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一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耶律楚材以半官半私的名義發動其所轄地域人員,徵集中書省屬下的財力和人力,與民間集資相結合,對《趙城藏》中缺損的經版進行了補雕。從保存下來的題記來看,原刻的刻工一般是平民百姓,而補雕的刻工多是從諸山名剎徵召來的刻字僧,從而使《趙城藏》得以補齊,並繼續印刷了幾十年。 由於《大藏經》是私版,金代山西民間募集資金印刷,不為人所重視,後來的書籍中也沒有記載,所以這部珍貴的文獻一直深藏,人已不知藏於何處。1931年,在西安發現了世人罕見的宋代佛經《磧砂藏》,高僧范成為尋宋版《磧砂藏》的缺本,到各地訪求古經。在山西趙城廣勝寺發現存有許多經卷,且是我國明代以前佛經的缺逸。他認為,這是佛教經典中難得的亘世孤本,價值連城,於是分函各處報告,並親自整理三十餘日。這部珍貴的經書在日本侵略者入侵山西省時,立刻成了獵取的目標。為了《趙城藏》的安全,廣勝寺力空法師向駐趙城附近的八路軍求援。在當時的太岳軍區政委薄一波指揮下,軍分區、縣游擊大隊和僧眾配合,使《趙城藏》得以保存,八位英勇的八路軍戰士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軍民協力把這部書分裝在40個大木箱中,秘藏在晉東南一廢棄的小煤窯里。1949年,由華北人民政府交北京國書館保藏。

保存

由於保存條件惡劣,多數經卷潮爛斷缺,黏連成塊,大多數經卷已經不能打開。國家專門調來4位富有經驗的裝裱老師傅幫助修復,歷時近17年,終於在1965年修復完畢。從1984年開始,在任繼愈先生主持下,中華大藏經局以《趙城藏》為底本,整理並出版了《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使這部全世界只此一部的稀世珍寶得以廣泛流傳。
這一罕世佛經孤本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並稱今天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趙城藏》代表了金代雕刻佛教版畫的高超技能。北宋滅亡時,由於戰亂不止,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山西因有太行山為屏障,受戰火摧殘較之其他地方相對較少,經濟文化還比較發達。金人把汴梁的書版和工匠都掠往平陽(又稱平水,今山西臨汾),平陽府不在要衝地區,戰亂破壞較少,使這一帶印刷業得到發展。除中都(今北京)之外,金代官府在平陽也設立了專門的雕刻印書機構和出版機構,管理民營書坊與書鋪,使這裡雕版印刷逐漸繁榮起來。此地出產的書籍刻板古稱“平水版”,書寫工整,雕鏤極精。平陽成為金、元兩代政府和民間的重要印刷中心,《趙城藏》就是在平陽開雕印刷的。《趙城藏》所刻經卷卷首均有扉畫,各卷扉畫皆同,系用同一版片輪番施印。所刻為釋迦說法圖,正中佛結跏端坐,上部瀰漫雲紋圖案,兩側侍立諸佛菩薩,左右各繪刻護法神,人物形象各異,皆有特色。雕板嚴整而有力度,用陰刻粗線條處理袈裟貼邊,衣紋的轉折及立體感明顯,併兼具裝飾效果,佛畫構圖精美講究,線條流暢圓熟,刻印精工細膩,雕版嚴整有力,深沉渾厚,背景簡潔明快,人物個性鮮明,是佛教版刻插圖中不多見的佳作,顯示了當時北方地區印刷事業力量的強勁和金刻佛教版畫較高的技術水平。從《趙城藏》通卷中可以看出歷代佛教書籍的製作演變過程;還可以看出佛藏與當時金本的平水(臨汾)印刷水平,特別是與平水版畫之間的關係,它是我國印刷史上珍貴的標本,也是印刷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同時為我們提供了研究我國刻經史和版本史的珍貴資料,在中國版本目錄學和雕版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對我國宋、金以後各代的典籍影響頗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