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璧(明朝進士、萬曆年間官員、文學家)

趙國璧(明朝進士、萬曆年間官員、文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國璧(1542年—1591年),字伯完(伯:因春秋五伯會盟於村莊附近的葵邱,完:完璧歸趙之意)、子完,號全石,綽號“趙拐撇”,直隸大名府東明縣古葵邱東-趙莊人(今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趙莊村)。明代政治人物、文學家。

隆慶五年(1571年),登進士,官曆任南京戶部主事、北直隸吏部文選司郎中、稽勛司郎中,官至河南布政使右參政、中憲大夫等。

著有《刻批點明詩七言律序》、《泰山行宮記》(兩篇)、《辭逍遙園歸鄉祭祖》(兩首)、《喜得四槐書》(兩首)、《雪中送郝畫士還陶兼訊岱輿黎年丈》、《題徐明府望豐樓》等詩書若干。

基本介紹

  • 本名:趙國璧
  • :伯完、子完
  • :全石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北直隸大名府東明縣古葵邱東趙莊村人
  • 出生日期:1542年3月3日
  • 逝世日期:1601年
  • 主要作品:《刻批點明詩七言律序》、《泰山行宮記》、《辭逍遙園歸鄉祭祖》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軼事典故,史料記載,親屬成員,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趙國璧是明代著名政治人物、文學家,古葵邱東側趙莊村人,曾祖趙貴,祖父趙鑒,父趙來鳳,母歐氏,兄國珠,弟國璽,原配張氏早世,後娶妻李氏,有子零丁。
生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三月初三,世居趙莊村,因求學與石星穆文熙在東明縣大路寺成為摯友(《東明縣誌》有記載),後三人又同朝為官,並結拜為生死之交(東明東關穆莊《穆氏家譜》有記載)。
據《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大明進士錄》、《東明縣誌》及《趙氏宗譜》等文獻記載:
明隆慶四年庚午科(1570)舉人,隆慶五年辛未科(1571)二甲第31名進士。授直隸南京戶部主事(正六品),人稱“趙計部”,後升至直隸(北京)吏部文選司(稽勛司)郎中(正五品)。
明萬曆十年(1582)二月,例升為河南右參政(從三品),六月權臣張居正病逝後各路言官彈劾張居正,後被抄家,其家眷被餓死或流放,此時的趙國璧深感官場險惡,九月,趙國璧便以病為由而辭官回籍。十二月,因幾年前彈劾張居正而被杖刑的石星得以平反並被從墊烏旬茅新重用,隨後穆文熙也被重用復出。
萬曆十二年(1584)十月,趙國璧因受石星穆文熙的影響也被重新啟用,調任吏部,封中憲大夫(正四品)。
因身體確有隱疾(拐撇),幾年後就再次辭官歸田,不再仕出。後常與穆文熙石星劉懷恕等人久居東明逍遙園,邀天下文人墨客,品酒吟詩。
萬曆十九年(1591)五月,趙國璧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

個人作品

曾對其摯友穆文熙進行過書籍閱正,閱正的書籍有《批點史記節略(十二卷)》、《批點明詩七言律(十二卷)》、《史記鴻裁》等,本人著有《刻批點明詩七言律序》、《泰山行宮記》(兩篇)、《辭逍遙園歸鄉祭祖》(兩首)、《喜得四槐書》(兩首)、《雪中送郝畫士還陶兼訊岱輿黎年丈》、《題徐明府望豐樓》等詩書若干。
《大參公郷賢傳》
明·孫月峰浙江餘姚人
大參公,諱國璧,字伯完,別字子完,號全石,直隸東明縣人也,始祖公名諱字,皆失其考,永樂之初詔民,其隸籍,移家由晉之洪洞遷於漆陽,居葵丘棵糠擔之殃酷拳疊東,三里有餘,趙莊,曾祖貴,世守儒業,祖鑒,傳業儒術,祖母穆氏,敬甫穆君祖錦之令妹,贈安人,父來鳳,贈戶部主事、布政司右參政,母歐氏贈安人,及公之身,凡五世,公性誠篤,克勤大業,弱冠起家,由隆慶辛未進士任南京戶部主事,吏科文選司郎中、稽勛司郎中,河南布政使右參政,有高才名,為任之期,宵旰圖治。時與邑兵部石尚書星,戶部穆侍郎文熙、兵部劉侍郎懷恕等友愛,比既登第,官亦同朝,膠漆之交,萬曆十年九月丙辰朔,同南京吏科給事中吳琯,均以病引辭,歸隱漆園,莊生之里,萬曆十九年五月卒,享四十九,有五聘李氏有淑德初封安人,再封宜,累封恭人。有子零丁,寄居穆君逍遙園,以期成人,詳載邑乘郷賢志。
《祭趙參知》
明·穆文熙東明縣邑人
昔惠子死,而莊生罷談,郢人逝,而匠石廢斧,知己之難,蓋自古重之矣。余與伯完,年齒相如,膠漆之誼,三十年余。君方垂髮,即有令譽,余延之家,與共起居,我總稍長,君總其少,對案之暇,姿情言笑,酒杯之間,時復呌噭,相設幾再期異日,合璧並耀。余早叨第,君繼之。京師過後,肝夕莫離。未幾君南,余返臘夜茅茨。大江南北,悠悠我思。君以名高,改銓北部。鷹隼凌風,驊騮開路。既精藻鑒,復諳典故。行且握選,清通大布。乃以疆直,出參淯水,中道引疾,脫之如屣。歸隱漆園,莊生之里。故人相見,曰余已矣。
余有小築,寄意逍遙。公日來只,曾不須招。君飲我酌,君食我調。春風桃杏,秋雨芭蕉。君有奇書,先假我讀;君有美錦,先假我服;我炒射懂有薄田,頗裕饘粥,聊以兮君,郭外卜築,君談名理,余苦驗整酷詞賦,君時引繩,以正余誤。玄晏先生,邯鄲幼婦,碑序相成,叨稱奇遇。
君故善飯,了無纖恙。乃入玄關,復求神王。斗室三月,遂成陽亢,余往招之,拒不相向;逮及五月,陽亢已極,乃自請余,面目黧黑,食減二器,喉中漸塞,余亟勸之,神氣宜嗇,君乃自諱,謂疾何有,自春及夏,粒遂絕口,內若有物,喀喀時嘔,火動心煩,癇語如酒,壽僅七七,雖屬陽九,鵬集承塵,舟藏大藪,啟事前,功竟成,蝸走。
有子零丁,方能成步,誰去撫之,使立門戶,羊舌下泣,平生聽慕,耿耿此心,呼天而訴,言托金石,以勒公暮。

軼事典故

“照鱉”之說:據傳,明朝時,大名府東明縣大路寺有一主持,學識淵博,通天文、曉地理,善辨陰陽。石星(後為明朝戶工、兵王部尚書)、穆文熙(後為明朝吏部侍郎)和趙國璧(後為明朝吏部文選司郎中、河南參政)都在大路寺就讀。 一天下課後,石星和穆文熙手裡提著燈籠在寺前石碑碑趺頭上照來照去。綽號叫“趙拐撇”的趙國璧看見了,忙跑過去問石星:“大白天,你倆提著燈籠照啥?”石星用手敲著碑趺頭說:照鱉(趙撇)呀!石星的話音未落,趙國璧立刻趴在石碑趺頭上照著鱉頭就啃。石星和穆文熙說:“你瘋了!”趙國璧笑著說:“我沒瘋。我啃一啃看這鱉頭是石還是木(穆)?”說完,三人哈哈大笑。 主持看著三個學生天資聰慧,將來定非尋常之輩,心裡非常欣慰。(王興武口述 米艷偉整理)

史料記載

[1]《東明縣誌(點校本·上)》趙國璧,東明人,明朝隆慶庚午科(1570)舉人,隆慶辛未科(1571)進士。歷任南京戶部主事,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河南布政司參政。
[2]《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選刊·登科錄(點校本·下)》隆慶五年辛未科,趙國璧,直隸大名府東明縣,民籍,國子生,治《詩經》,字子完,行二,年三十,三月初三生,曾祖貴,祖鑒,父來鳳,母歐氏,永感下,兄國珠,弟國璽,娶李氏,順天府鄉試第四十六名,會試第二百十七名;
[3]《批點明詩七言律12卷.明.穆文熙批選.石星、趙國璧閱正.劉懷恕校.明萬曆13年金陵胡氏東塘刊本》:卷十一記載,明萬曆13年,趙國璧,字伯完,號全石,東明人,隆慶辛未進士,官曆吏部郎中。
[4]《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一》萬曆十年(1582)二月庚寅朔 上御皇極殿○壬辰 上視朝○例升禮科都給事中帥蘭為江西左參政吏部稽勛司郎中趙國璧為河南右參政;
[5]《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八回》萬曆十年(1582)九月丙辰朔 上御皇極殿 ○河南右參政趙國璧南京吏科給事中吳琯各以病乞回籍許之
[6]《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十四》 萬曆十二年(1584)十月癸卯朔 上親享 太廟 ○庚戌 上御文華殿講讀○辛亥戶科右給事中周世選舉原任禮部左侍郎王錫爵刑部尚書劉應節操江吳時來巡撫孫丕揚太常寺卿陳於陛少卿胡汝桂張檟布政參政副使參議僉事等官張天馭劉繼文陳惟直趙國璧查鐸郜永春王瑾等章下吏部

親屬成員

曾祖趙貴,祖父趙鑒,父趙來鳳,母歐氏,兄國珠,弟國璽,原配張氏(曹縣人)早世,後娶妻李氏,有子零丁。

人物評價

《史記鴻裁》載:石星《刻史記節略引》:“集既成,而伯完趙君為校正之,士行劉子請而刻之蘇台。美則愛,愛則傳,文事之興,其在茲乎”
《穆考功逍遙園集之十七卷》載:穆文熙《祭趙參知》:“昔惠子死,而莊生罷談,郢人逝,而匠石廢斧,知己之難,蓋自古重之矣。余與伯完,年齒相如,膠漆之誼,三十年余。....”
《批點明詩七言律(十二卷)》載:穆文熙《送伯完之任汴藩》:“翩翩羽騎下蓬萊,故國逢迎共舉杯。孺子無須躭戶牖,大夫端合上平台。黃河萬里天同落,白雪千年雨更來。授簡一朝名乍起,梁園爭識馬卿才。”
《祭趙參知》
明·穆文熙東明縣邑人
昔惠子死,而莊生罷談,郢人逝,而匠石廢斧,知己之難,蓋自古重之矣。余與伯完,年齒相如,膠漆之誼,三十年余。君方垂髮,即有令譽,余延之家,與共起居,我總稍長,君總其少,對案之暇,姿情言笑,酒杯之間,時復呌噭,相期異日,合璧並耀。余早叨第,君繼之。京師過後,肝夕莫離。未幾君南,余返茅茨。大江南北,悠悠我思。君以名高,改銓北部。鷹隼凌風,驊騮開路。既精藻鑒,復諳典故。行且握選,清通大布。乃以疆直,出參淯水,中道引疾,脫之如屣。歸隱漆園,莊生之里。故人相見,曰余已矣。
余有小築,寄意逍遙。公日來只,曾不須招。君飲我酌,君食我調。春風桃杏,秋雨芭蕉。君有奇書,先假我讀;君有美錦,先假我服;我有薄田,頗裕饘粥,聊以兮君,郭外卜築,君談名理,余苦詞賦,君時引繩,以正余誤。玄晏先生,邯鄲幼婦,碑序相成,叨稱奇遇。
君故善飯,了無纖恙。乃入玄關,復求神王。斗室三月,遂成陽亢,余往招之,拒不相向;逮及五月,陽亢已極,乃自請余,面目黧黑,食減二器,喉中漸塞,余亟勸之,神氣宜嗇,君乃自諱,謂疾何有,自春及夏,粒遂絕口,內若有物,喀喀時嘔,火動心煩,癇語如酒,壽僅七七,雖屬陽九,鵬集承塵,舟藏大藪,啟事前,功竟成,蝸走。
有子零丁,方能成步,誰去撫之,使立門戶,羊舌下泣,平生聽慕,耿耿此心,呼天而訴,言托金石,以勒公暮。

軼事典故

“照鱉”之說:據傳,明朝時,大名府東明縣大路寺有一主持,學識淵博,通天文、曉地理,善辨陰陽。石星(後為明朝戶工、兵王部尚書)、穆文熙(後為明朝吏部侍郎)和趙國璧(後為明朝吏部文選司郎中、河南參政)都在大路寺就讀。 一天下課後,石星和穆文熙手裡提著燈籠在寺前石碑碑趺頭上照來照去。綽號叫“趙拐撇”的趙國璧看見了,忙跑過去問石星:“大白天,你倆提著燈籠照啥?”石星用手敲著碑趺頭說:照鱉(趙撇)呀!石星的話音未落,趙國璧立刻趴在石碑趺頭上照著鱉頭就啃。石星和穆文熙說:“你瘋了!”趙國璧笑著說:“我沒瘋。我啃一啃看這鱉頭是石還是木(穆)?”說完,三人哈哈大笑。 主持看著三個學生天資聰慧,將來定非尋常之輩,心裡非常欣慰。(王興武口述 米艷偉整理)

史料記載

[1]《東明縣誌(點校本·上)》趙國璧,東明人,明朝隆慶庚午科(1570)舉人,隆慶辛未科(1571)進士。歷任南京戶部主事,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河南布政司參政。
[2]《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選刊·登科錄(點校本·下)》隆慶五年辛未科,趙國璧,直隸大名府東明縣,民籍,國子生,治《詩經》,字子完,行二,年三十,三月初三生,曾祖貴,祖鑒,父來鳳,母歐氏,永感下,兄國珠,弟國璽,娶李氏,順天府鄉試第四十六名,會試第二百十七名;
[3]《批點明詩七言律12卷.明.穆文熙批選.石星、趙國璧閱正.劉懷恕校.明萬曆13年金陵胡氏東塘刊本》:卷十一記載,明萬曆13年,趙國璧,字伯完,號全石,東明人,隆慶辛未進士,官曆吏部郎中。
[4]《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一》萬曆十年(1582)二月庚寅朔 上御皇極殿○壬辰 上視朝○例升禮科都給事中帥蘭為江西左參政吏部稽勛司郎中趙國璧為河南右參政;
[5]《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八回》萬曆十年(1582)九月丙辰朔 上御皇極殿 ○河南右參政趙國璧南京吏科給事中吳琯各以病乞回籍許之
[6]《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十四》 萬曆十二年(1584)十月癸卯朔 上親享 太廟 ○庚戌 上御文華殿講讀○辛亥戶科右給事中周世選舉原任禮部左侍郎王錫爵刑部尚書劉應節操江吳時來巡撫孫丕揚太常寺卿陳於陛少卿胡汝桂張檟布政參政副使參議僉事等官張天馭劉繼文陳惟直趙國璧查鐸郜永春王瑾等章下吏部

親屬成員

曾祖趙貴,祖父趙鑒,父趙來鳳,母歐氏,兄國珠,弟國璽,原配張氏(曹縣人)早世,後娶妻李氏,有子零丁。

人物評價

《史記鴻裁》載:石星《刻史記節略引》:“集既成,而伯完趙君為校正之,士行劉子請而刻之蘇台。美則愛,愛則傳,文事之興,其在茲乎”
《穆考功逍遙園集之十七卷》載:穆文熙《祭趙參知》:“昔惠子死,而莊生罷談,郢人逝,而匠石廢斧,知己之難,蓋自古重之矣。余與伯完,年齒相如,膠漆之誼,三十年余。....”
《批點明詩七言律(十二卷)》載:穆文熙《送伯完之任汴藩》:“翩翩羽騎下蓬萊,故國逢迎共舉杯。孺子無須躭戶牖,大夫端合上平台。黃河萬里天同落,白雪千年雨更來。授簡一朝名乍起,梁園爭識馬卿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