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科(陝西男畫家)

趙同科(陝西男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同科,1956出生,陝西岐山人,現居天津。因為畫的是心中的馬,所以他給自己的書齋起名為:心馳齋;號:畫馬大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同科
  • 民族:漢
  • 出生地:陝西岐山
  • 出生日期:1956
人物介紹引,作品賞析,代表作品,

人物介紹引

趙同科
聰明來源於思索,趙同科自幼喜歡繪畫,六歲開始畫馬。七十年代開始專學徐悲鴻畫馬風格,幾十年筆耕不輟.遍臨徐悲鴻及其弟子韋江凡等繪畫大家作品,曾多次參加拍賣和公益活動.作品書法入畫,大美大雅.所畫之馬與眾不同。平日以畫馬為業,願結交各方畫馬高手,共同切磋畫技。幾十年筆耕不輟,在繪畫上追求大氣脫俗和與眾不同;選材上,喜好大氣、威猛、有力的動物,如:老虎、獅子,更喜歡畫馬,還喜歡畫竹子,蘭花、喜鵲等,其性格堅強、果敢,狹義,好交友,視世俗為糞土,四十多年來特別崇拜魯迅,為人處世中絕無奴顏婢膝之態,因而常常被世人所不解,但是趙同科還是特別認真矢志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作品賞析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世間有三大美,一是奔騰的駿馬,二是揚帆起航的船,三是翩翩起舞的少女。馬被巴爾扎克稱為天下第一大美,當之不愧。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馬是圖騰的象徵,也是人才的象徵,民族振奮的象徵。馬被古今中外歷代人所讚美,不僅它是人們耕地運輸的家畜,更是戰爭中戰士們取勝的代步工具。
在天津,有一位專事畫馬的名家,他以畫寫意馬而著名,他執著於現實,翻來覆去地畫馬,正是有所感而發,盡抒胸臆,他筆下的馬,大氣磅礴,氣吞山河,栩栩如生,筆筆見功,處處精妙,嚴於法度。作品多次獲獎,並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愛好者珍藏。他就是趙同科先生。
趙同科畫馬。 (包仲川 攝)趙同科畫馬。 (包仲川 攝)
有些經歷,在當時也許是一個過程,或是一個時間段,但是,在經歷之後,再回首看時,在人生的旅途中,那只是一個瞬間。人生由無數個瞬間組成,可能大多數瞬間,會隨著時間、記憶的忘卻而流逝,但必然會有一些瞬間,定格在記憶中,永遠無法忘記。趙同科的繪畫啟蒙於他的奶奶。他出生在文化環境極其貧困的農村,但他的奶奶卻是一位民俗文化的高手,她心靈手巧,會剪窗花,會做花燈,還會繡花和繪畫。奶奶告訴趙同科,繪畫並不是單純的繪畫,而是在無時不刻地創造美,畫馬一定要畫出馬的精氣神,馬頭要昂著,脖子要長,屁股要翹著,尾巴要揚著。正是奶奶的這番話,讓趙同科銘記在心,他所畫的馬大多都是奔馬,很少畫靜馬,因為只有奔馬,才能表現馬的精神和氣脈。
趙同科畫馬,還是在上國小一年級第一節圖畫課的時候,小小的趙同科就畫了一匹奔騰的駿馬,全校為之震驚。就是從這開始,他喜歡上了畫馬,不管是從哪兒看到的馬,他都立刻臨摹下來。像《三國演義》、《水滸》、《楊家將》等連環畫裡的馬,他都一遍又一遍地臨摹。由於在繪畫上面的天賦,加上勤學苦練,他在學校的宣傳活動中畫黑板報,給街道畫幻燈片,大多都是反映馬的生活習性,他以馬寓人,頌揚人類的圖騰精神,表現畫家一種大視野,大境界,大情懷。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了畫好馬,趙同科每年都要抽出大部分時間,到大自然中去寫生,他幾乎走遍塞北大地和大部分內蒙古草場及新疆牧場,常去的地方是內蒙古,站在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朵朵白雲從頭頂飄過,看到萬馬奔騰的宏偉場面,他總會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拿著手中的畫筆去謳歌馬的精神,畫馬,成為他一生最快樂的事。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畫無文則俗,無情則匠,無筆則亂,無墨則枯,無力則弱,無氣則散,無潤則平。趙同科正是靠著自己的刻苦鑽研,漸漸形成自己的畫馬風格。他畫的馬,淺粗,墨濃,大筆縱橫,黑與白的強烈對比,點、線及面的巧妙安排,構圖新穎飽滿,奔騰欲飛的駿馬填滿整個畫面,有意識地製造出一種向外延伸的無限張力,使人感到“畫外有畫”的無限聯想。如他創作的《天馬行空》、《唯我獨行》、《激情如火》、《八駿圖》、《萬馬奔騰》等,畫面中的馬,不管是一匹,還是多匹,乃至群馬,都顯得渾厚、凝重、老辣,在筆墨的運用上乾濕,濃淡,焦黑,運用合理,落筆有神,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盤骨強壯,形態具足,靈氣十足,瀟灑帥氣,剛勁流暢,乾淨利索,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不見做作之筆,骨勁肉豐,意韻寬博,筆墨流暢,靈動飄逸,那些不知疲倦的駿馬在千變萬化中,日夜奔騰,勇往直前,給視者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足見其藝術作品的成熟。

代表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