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馬

畫馬

《畫馬》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畫馬》出自《聊齋志異》卷八第一篇。這篇短篇小說讚揚趙子昂畫馬的高超藝術,生動地寫出一篇神奇的故事,頗具詩意。作品也倡導了一種封建倫理、因果報應的思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畫馬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臨清崔生[1],家窶貧[2]。圍垣不修[3]。每晨起,輒見一馬臥露草間, 黑質白章[4];惟尾毛不整,似火燎斷者。逐去,夜又復來,不知所自。崔有 好友,官於晉[5],欲往就之,苦無健步[6],遂捉馬施勒乘去,囑屬家人曰[7]:“倘有尋馬者,當如晉以告[8]。” 既就途,馬騖駛[9],瞬息百里。夜不甚餤芻豆[10],意其病。次日緊銜不令馳[11],而馬蹄嘶噴沫,健怒如昨。復縱之,午已達晉。時騎入市廛, 觀者無不稱嘆[12]。晉王聞之,以重直購之。崔恐為失者所尋[13],不敢售。 居半年,無耗[14],遂以八百金貨於晉邸,乃自市健騾歸。
畫馬
後王以急務,遣校尉騎赴臨清[15]。馬逸[16],追至崔之東鄰,入門, 不見。索諸主人。主曾姓,實莫之睹。及入室,見壁間掛子昂畫馬一幀[17], 內一匹毛色渾似,尾處為香住所燒,始知馬,畫妖也。校尉難復玉命,因訟 曾。時崔得馬資,居積盈萬,自願以直貸曾,付校尉去。曾甚德之,不知崔 即當年之售主也。

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臨清:縣名,即個山東省臨清市。
[2]窶(jù巨)貧:此據青柯亭刻木,原作“屢貧”。貧陋,貧困。
[3]圍垣:指圍繞住宅修建的垣牆。
[4]黑質白章:黑皮毛,有白花紋。質,指馬體,章,花紋。
[5]晉:山西省的簡稱。
[6]健步:指可供騎乘的大牲口馬、騾之類。步,代步,坐騎。
[7]囑屬:猶言叮囑、囑咐。
[8]當如晉以告:此據山東博物館抄本,原無“晉”字。
[9]騖駛:急馳。
[10]餤(dàn 淡):同“啖”,吃。芻豆:猶言草料。芻,草。
[11]緊銜:拉緊馬嚼子。銜,銜於馬口、制馭馬之行止的鐵鏈,即馬嚼 子。
[12]稱嘆:此據山東博物館抄本,原作“稱歡”。
[13]崔: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催”。
[14]無耗:無音訊,無訊息。
[15]校尉:武官名。秦設。隋唐後為沒有固定職事的武散官,清制八品 以下為校尉,明清也指稱衛士。
[16]馬逸,馬受驚狂奔。
[17]子昂: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 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著名書畫家,詩人。今存世畫跡有《秋郊飲馬》 等。

譯文

山東臨清的崔生,家中簡陋貧窮,院牆破敗不堪。崔生每天早晨起來,總看見一匹馬躺在草地上,黑皮毛,白花紋,只是尾巴上的毛長短不齊,像被火燎斷的一樣。把它趕走,夜裡又再回來,不知是哪裡來的。
崔生有一位好友在山西做官。崔生想去投奔他,苦於沒有馬匹,就把這匹馬捉來拴上韁繩騎著去,臨行前囑咐家人說:“如果有找馬的,就說我騎著去山西了。”
崔生上路後,馬一路急馳,瞬間就跑了一百多里路。到了夜裡馬不大吃草料,崔生以為它病了,第二天就拉緊馬嚼子,不讓它快跑,但馬卻亂踢著嘶叫不已,口噴著沫,同昨天一樣雄健。崔生便任它賓士,中午便到達山西。此後,崔生時常騎著馬到集市上,看到的人無不稱讚。晉王聽到訊息,用高價買這匹馬。崔生怕丟馬的人來找,不敢賣。住了半年,也沒人找馬,崔生就以八百兩銀子賣給了晉王府,自己又從集市上買了一匹健壯的騾子騎著回家。
後來晉王因為有急事,派遣校尉騎著這匹馬到臨清。剛到臨清,馬跑了,校尉追到崔生東鄰家,進了門,卻不見馬,便向主人索要。主人姓曾,說確實沒有見過馬。等進到主人的房裡,看見牆壁上掛著趙子昂的一幅畫馬,其中一匹毛色很像那匹馬,尾巴上的毛被香頭燒了一點,這才知道,那匹馬原來是畫上的馬成妖了。晉王的校尉因為難復王命,就告了姓曾的。這時崔生有了賣馬的錢,家中居積盈萬,自願找姓曾的賠償馬錢,交付校尉回去復命。姓曾的很感激崔生的恩德,卻不知道崔生就是當年賣馬的人。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