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農場

趙光農場

黑龍江農墾趙光農場創建於1947年,是全國第一個國營機械化農場,首開農墾事業的先河,是電影《老兵新傳》的故鄉。農場地處秀麗的小興安嶺南麓,美麗的烏裕爾河畔。全境分布北安市中部,克東縣東部,濱北鐵路和綏北公路橫穿農場腹地。農場區域內擁有人口3萬人。擁有土地面積4639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8400公頃,草原面積6070公頃,林地面積3000公頃,水面700公頃。有11個農業管理區,配套農機具2000餘台,農機總動力5.5萬千瓦,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95%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趙光農場
  • 外文名稱:bei da huang  zhao guang
  • 別名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七團
  • 行政區類別:國營農墾
  • 所屬地區黑龍江墾區
  • 下轄地區:各生產連,企事業單位
  • 政府駐地:北安農墾局直農墾城
  • 電話區號:0456
  • 地理位置:黑龍江墾區  北安農墾管理局區域
  • 面積:46390公頃
  • 人口:40000
  • 方言:標普
  • 氣候條件:適宜
  • 著名景點:農墾兵團特色
  • 車牌代碼:黑R
農場簡介,地理位置,發展歷程,發展現狀,

農場簡介

趙光農場是我國第一個國營機械農場,1947年由東北行政委員會創建,原名為通北機械農場,後為紀念為開闢通北工作而犧牲的趙光同志,而改為趙光農場。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北安農場管理局。位於北安市境西部與克東縣交界處,場部距北安市政府駐地37公里。趙光農場,原名“國營通北機械農場”,因其位於通北縣境內得名;後以通北縣趙光區名改為趙光農場。
趙光農場位於北安市中部、克東縣東部,地理坐標是:東經126°26'-127°6',北緯47°54'-48°12'。北以烏裕爾河為界,與北安市東勝、勝利兩鄉為鄰南與建設農場及克東縣發展林場,北安市自治、缸窯、幸福林場相鄰西到克東縣境內,與玉崗、新農兩鄉接壤東到軲轆滾河,與紅星農場、三零三林場毗鄰。另有三個生產連隊單獨分布在場部南端北安市境內。

地理位置

趙光農場地處小興安嶺南麓邊緣,總的地勢是西南高,東北低。海拔在240-330米之間。地處中高緯度,屬寒溫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一般0.5℃,無霜期120天左右。年降雨量570毫米,年平均日照2700小時以上。總的氣候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霜早降溫快,冬季寒冷漫長。土壤類型主要有棕壤、黑土、草甸土和沼澤土4種,黑土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57.4%。
趙光農場

發展歷程

趙光農場土地總面積744735畝,其中耕地面積366584畝,林地59283畝,牧地草原83116畝,水面6206畝,可墾荒地160725畝。總戶數5813戶,總人口25156人。其中有滿族、回族、蒙古族等10個少數民族568人。總場下設4個分場,37個生產連隊,職工9279人。現有鏈軌拖拉機199台,膠輪拖拉機149台,聯合收割機198台。
1947年11月,周光亞(原遼北軍區司令部作訓科科長)到達通北,實地踏勘,12月正式確定場址,定名為東北行政委員會通北機械農場。1948年6月,部隊調往前線,農場由黑龍江省建設廳接管,更名為趙光機械農場。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成立趙光人民公社。1959年春“場社分開”,仍稱趙光農場。1962年劃歸省農墾廳趙光農場管理局所屬。1968年6月,組建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將趙光農場編為第一師第七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趙光農場名稱,隸屬北安農場管理局。1978年12月,將克東縣境內的福安農場併入趙光農場。全場下轄4個分場,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2.2萬餘人。趙光農場場區地處小興安嶺西南麓向松嫩平原過渡的丘陵漫崗地帶,土壤肥沃。全場土地面積74.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5.8萬畝,林地14.8萬畝,草原牧地5.5萬畝。以農為主,兼營林、牧。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和甜菜等,1992年糧食總產量6.57萬噸,糧豆商品率達65%;牧業以養牛、養豬為主,兼養鹿、羊、家禽等;依靠天然林地條件培植黨參、五味子、貝母等中藥材。場辦工業有、糧油加工廠、機械修造廠。場部所在地交通方便,擁有聚居人口9621人,已形成初具規模的農墾小城鎮。
為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開發北大荒的艱苦創業精神,曾以趙光農場官兵們的事跡為素材,拍攝了電影《老兵新傳》,在全國放映。

發展現狀

農場堅持“五化三提高”的工作思路,實行農業服務“三統一”、農業生產“五統一”、農機管理“六統一”的生產流程與農藝措施,確保全面積、全作物達到無公害和A級綠色農產品生產要求。通過歐盟ECOCERT和日本JAS有機認證面積2000公頃。農業生產實現了向質量效益型和綠色、有機、特色方向的轉變。農業現代化建設初具規模。
工業園區建設格局基本形成。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3家在此落戶。以油脂、乳品、種子加工、麵粉、亞麻等為龍頭的現代化企業正在迅速發展,以大麻精深加工、陶粒頁岩、有機生物肥、秸桿密度板為主的“十一五”期間工業項目已經啟動。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區域內擁有三所黑龍江墾區標準化、示範化中國小校,二所示範性普通高中,一所成人高等學校。擁有二所設施齊備、技術力量雄厚的醫院。其中,職工醫院被世界衛生組織、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和二級乙等醫院稱號。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投資和招商引資達1億多元,新建樓房16棟,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投資2200萬元興建日處理4000噸淨水廠一座,供熱能力30萬平方米供熱中心一處,解決了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問題。城鎮區域內主要路段硬化率100%,農場建有占地2萬平方米的文化公園一座,1.8萬平方米文化廣場一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