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壓變質帶

超高壓變質帶

由超高壓變質岩組成的變質帶,簡稱為超高壓變質帶。超高壓變質岩是板塊俯衝—碰撞作用的產物,是研究板塊會聚邊界物質組成、結構及地球動力學的重要視窗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高壓變質帶
簡介,發現,特點,

簡介

下面是超高壓變質岩和變質帶的基本描述。
超高壓變質岩原岩原來位於地球表層,它們是怎樣下插到地下一百多公里深處,然後又是如何返回到地球表面?這個問題至今仍困擾著地質學家。 現在有許多人認為下插主要是由於洋殼俯衝至陸殼之下,至於陸殼俯衝到陸殼之下,則是由於密度較大的洋殼的拖拽作用。對於折返的機制,到目前為止雖然沒有一個定論,但是已有不少假說,比如由於板塊俯衝到一定深度發生斷離作用,使上邊殘留的板塊由於反彈力而折返;陸陸碰撞時岩石圈板塊的拆沉導致地幔物質的上侵;大型逆沖斷層的發育將地球深部的物質帶出;地幔柱的攜帶作用等。

發現

目前,在世界上的主要大陸造山帶中都已經發現了超高壓變質岩。世界上主要的超高壓變質帶的分布如圖所示。位於我國中部,西起阿爾金,經祁連、秦嶺、大別,東到蘇魯地區的4000多公里的“中國中央超高壓變質帶”是世界之最,為各國科學家所矚目。不過這條號稱世界上最長的超高壓變質帶也受到了一部分科學家的質疑。他們認為這些超高壓變質帶是獨立形成的,形成的地質年代差別較大。他們的證據是在阿爾金和柴達木北緣等地發現了一些古老的地塊。所以,對於這條大型的超高壓變質帶的確定,還需更多證據。

特點

變質帶(metamorphic zone)不同變質級的岩石在空間上呈有規律的帶狀分布。在某些區域變質岩區,根據變質岩的礦物組合和結構構造特點,可劃分出幾個變質程度不同的帶。同一個帶內所有變質岩的形成溫度和壓力條件相似,它們屬於同一個變質級。每個變質帶通常是以首次出現的標誌礦物或礦物組合進行命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