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對立:中國氣候變化政策的學習理論研究

超越對立:中國氣候變化政策的學習理論研究

《超越對立:中國氣候變化政策的學習理論研究》是一本202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翟大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越對立:中國氣候變化政策的學習理論研究
  • 作者:翟大宇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1日
  • 頁數:21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262623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國際機制國內化、國家社會化等相關理論,建立了開放條件下國家學習的研究架構。本書建立了國家學習的層次(工具性、價值性)和國家學習的主動性(追隨型、引領型)兩個維度的國家學習模型,較好地解釋了不同階段中中國氣候政策的變化過程。另一方面,本書圍繞全球氣候治理機制和中國氣候政策演進匯集較為豐富的資料,較好地反映了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和中國國內氣候政策的發展變化過程。在理論和內容兩個方面,本書都有一定的價值和創新性。本書特色如下:(1)本書提出了開放條件下國家學習的研究架構,以國家學習的視角解釋國家政策與國家行為變化。(2)系統梳理了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與中國國家氣候政策的發展演進過程,詳細分析了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3)內容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一定的普及型和知識性。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導論
1.1問題的提出
1.2研究背景
1.2.1全球氣候治理及其基本結構
1.2.2氣候政治中主要國家(集團)的基本立場和政策分化
1.2.3中國氣候政策立場的階段性變化
1.2.4從堅持一定階段內開發中國家不減排到做出自主減排承諾的轉變
1.2.5聚焦研究問題: 中國的氣候政策變化及其原因
1.3文獻回顧
1.3.1國家利益變化論及其邏輯
1.3.2國際制度變化論及其邏輯
1.3.3國際氣候機制內化論及其邏輯
1.3.4文獻評述: 對中國氣候政策變化解釋的不足
1.4理論視角、方法路徑與結構安排
1.4.1學習理論研究視角的引入
1.4.2方法路徑
1.4.3本書結構安排
1.5研究意義與創新
1.5.1現實意義
1.5.2理論意義
1.6小結
第2章學習理論及其模型: 理論視角與研究設計
2.1學習理論及其意義
2.1.1國際關係中的學習理論
2.1.2學習的類型與討論
2.2規範內化的兩種邏輯與國家學習
2.2.1後果性邏輯
2.2.2適當性邏輯
2.2.3兩種邏輯的結合
2.2.4學習理論與兩種內化的邏輯
2.3學習理論與體系學習
2.3.1國際關係理論對體系(結構)與個體(行動者)關係的討論
2.3.2學習理論視角下的國際體系進化發展
2.4學習差距及其政治後果
2.4.1知識的權力屬性
2.4.2國家間的學習差距
2.5研究設計
2.5.1核心概念與概念間的相互關係
2.5.2研究假設
2.5.3研究的可操作化
2.6小結
第3章研究起點: 中國“前學習階段”的氣候政策
3.1體系學習: 全球氣候治理的早期進程
3.1.1對氣候變化的早期研究
3.1.2從科學議題到政治議題的議程設定
3.2中國氣候變化議題的“前學習階段”
3.2.1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不足
3.2.2對氣候變化的學習內化較為有限
3.3小結
第4章追隨型工具性學習: “《公約》階段”的中國氣候政策
4.1追隨型學習: 中國環保工作的早期發展
4.1.1參與國際環境合作與中國環境保護的起步
4.1.2國內環境保護制度和機構建設
4.2體系學習: 《公約》的談判、生效過程及其意義
4.2.1《公約》的談判與生效過程
4.2.2以《公約》為核心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4.3追隨型學習: 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的立場與行動
4.3.1參與《公約》談判的立場與國內準備
4.3.2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立場協調
4.3.3簽署《公約》後的國內行動
4.4被動的工具性學習: 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立場與行動
4.4.1國內環保工作更多集中在環境污染等領域
4.4.2對氣候變化研究的投入有待提高
4.4.3經濟發展目標與應對氣候變化
4.5小結
第5章追隨型價值性學習: “《京都議定書》階段”的中國氣候政策
5.1體系學習: 《京都議定書》的談判、生效過程及其意義
5.1.1《京都議定書》的談判與生效過程及其主要內容
5.1.2《京都議定書》的意義
5.2追隨型學習: 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的立場與行動
5.2.1價值再分配: 要求明確的南北間責任劃分
5.2.2利益再分配: 對靈活履約機制持懷疑態度
5.2.3立場變化: “《公約》階段”與“《京都議定書》階段”中國的立場對比
5.3被動的價值性學習: 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立場與行動
5.3.1應對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5.3.2體制機制調整與研究投入
5.4小結
第6章引領型工具性學習: “哥本哈根階段”的中國氣候政策
6.1體系學習: “哥本哈根階段”氣候治理模式的轉變
6.1.1“後京都”的氣候談判歷程
6.1.2《哥本哈根協定》與新的氣候治理模式
6.2引領型學習: 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的立場與行動
6.2.1價值再分配: 新興市場國家身份的重新定位
6.2.2利益再分配: 碳強度減排目標的提出
6.2.3引領體系學習: 參與多種形式的國際氣候合作
6.3主動的工具性學習: 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立場與行動
6.3.1損益判斷: 對氣候變化影響與危害的認識變化
6.3.2議題定位: 將氣候變化問題定位為發展問題
6.3.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應對氣候變化
6.3.4體制機制調整與加大研究投入
6.4小結
第7章引領型價值性學習: “《巴黎協定》階段”的中國氣候政策
7.1體系學習: 《巴黎協定》的談判、生效過程及其意義
7.1.1《巴黎協定》的談判與生效過程
7.1.2《巴黎協定》的意義與氣候治理模式的變化
7.2引領型學習: 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的立場與行動
7.2.1成為氣候進程中的引領者
7.2.2積極提供國際氣候公共產品
7.2.3立場變化: “哥本哈根階段”與“《巴黎協定》階段”中國的立場變化
7.3主動的價值性學習: 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立場與行動
7.3.1氣候變化成為重要政策議題
7.3.2經濟發展新常態與低碳發展轉型
7.3.3氣候政策產生的多方面協同效應
7.4未來國家學習的方向: “後巴黎時期”中國氣候政策展望
7.4.1“後巴黎時期”中國定位為全球氣候治理引領者
7.4.2“後巴黎時期”中國國內的減排進展與機構調整
7.4.3未來中國氣候政策展望
7.5小結
第8章綜合分析: 中國氣候政策變化中的部分現象與趨勢
8.1中國專家參與IPCC報告工作的情況
8.2中國參與清潔發展機制的情況
8.3《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的文本分析
8.4氣候條約和氣候變化法規的數量變化
8.5對專題研究的綜合分析
8.6小結
第9章結論、討論與展望
9.1結論與討論
9.1.1主要研究發現
9.1.2對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國家學習的討論
9.2中國智慧與中國的國家學習
9.2.1“和”的思想與超越對立
9.2.2中國國家學習中的實踐與試點
9.3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9.3.1研究引出的新問題
9.3.2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作者簡介

翟大宇,法學博士,現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發展合作學院講師。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英國愛丁堡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曾在國家信息中心工作,任助理經濟師、經濟師。翟大宇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關係理論、全球治理與氣候政治、國際政治經濟和中國外交,發表學術論文、撰寫政策報告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