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馬里奧:任天堂美國市場風雲錄

超級馬里奧:任天堂美國市場風雲錄

任天堂是歷史上最長壽的電子遊戲公司,《超級馬里奧》是任天堂出品的著名橫版過關遊戲。那么這家日本公司是如何進軍美國市場,又如何在美國成為電子遊戲創意的標桿的呢?馬里奧如何一步步登頂成為遊戲史上最成功的遊戲人物?任天堂為何會捲入官司?又如何與索尼和微軟對峙的呢?《超級馬里奧:任天堂美國市場風雲錄》將一一為你揭曉答案。 《超級馬里奧:任天堂美國市場風雲錄》不僅適合不斷改革創新的經理人閱讀,也適合廣大電子遊戲愛好者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超級馬里奧:任天堂美國市場風雲錄
  • 譯者:張玳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超級馬里奧:任天堂美國市場風雲錄》不僅適合不斷改革創新的經理人閱讀,也適合廣大電子遊戲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瑞安(Jeff Ryan) 譯者:張玳

瑞安(Jeff Ryan),鐵桿遊戲玩家,曾為Salon.com和All Things Considered寫稿,評測過500多款電子遊戲。在為Katrillion網站擔任遊戲編輯期間,曾四次負責新主機的上市報導。他現在和妻子以及兩位小公主一起住在美國新澤西州的布盧姆菲爾德。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主要關注IT產業以及電子遊戲產業領域(特別是與任天堂相關的部分),並有多年Web及用戶體驗相關的經驗。熱愛讀書、設計、培訓以及翻譯,譯著有《任天堂傳奇:遊戲產業之王者歸來》,並曾參與翻譯圖靈公司的書籍《軟體之道:軟體開發爭議問題剖析》。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Jeff Ryan找到了任天堂歷史中所有的金幣和隱藏道具。他講的是任天堂的故事,也是整個電子遊戲業界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電子遊戲一步步變成世界同樂的大娛樂產業的歷程,內容非常精彩!”
——Tom Bissell,Extra Lives: Why Video Games Matter作者
“從1983~1984年拯救被雅達利摧毀的遊戲行業,到後來的不斷創新,任天堂一直都是我設計遊戲的主要靈感來源。這本書詳細地講述了任天堂的前世今生,很適合那些想了解這家神奇公司起源的讀者閱讀。”
——John Romero,《毀滅戰士》、《重返狼穴3D》和《雷神之錘》的設計者之一
“我是在任天堂遊戲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這本書很有趣,也很有見地。雖然並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任天堂那樣,但不管是馬里奧的冬粉還是專業的電子遊戲開發人員,都能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東西,感受任天堂的魔力。”
——Cliff Bleszinski,Epic Games設計總監,Unreal及《戰爭機器》的創作者之一
“這本書就像是David Sheff的Game Over一書的親兄弟一樣,兩本書都講述了人們熟知的故事,但這本書又加入了很多新的信息和見解,很了不起!”
——Steven Kent,電子遊戲記者,The Clone Republic作者
“這是一部由任天堂資深鐵桿冬粉撰寫的任天堂凱旋史。”
——Publishers Weekly

名人推薦

“JefT Ryan找到了任天堂歷史中所有的金幣和隱藏道具。他進的是任天堂的故事,也是整個 電子遊戲業界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電子遊戲一步步變成世界同樂的大娛樂產業的歷程。內容非常精彩!”
——Tom Bissell.Extra Lives:Why Video Games Matter作者
“從1983~1984年年拯救被雅達利摧毀的遊戲行、到後來的不斷創新,任天堂一直都是我設計遊戲的主要靈感來源。這本書詳細地進述了任天堂的前世今生,很適合那些想了解這家神奇公司起源的讀者閱讀。”
——John Romero, 《 毀滅戰士》、《重返狼穴3D》和《雷神之錘》的設計者之一
“我是在任天堂遊戲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這本書很有趣,也很有見地。雖然並不是每家公 司都能做到任天堂那樣,但不管是馬里奧的冬粉還是專業的電子遊戲開發人員,都能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東西,感受任天堂的魔力。”
——Cliff Bleszinski,Epic Games設計總監,Unreal及《戰爭機器》的創作者之一
“這本書就像是David Sheff的Game Over一書的親兄弟一樣,兩本書都講述了人們熟知的故事,但這本書又加入了很多新的信息和見解,很了不起!
—— Steven Kent,電子遊戲記者,The Clone Republic作者
“這是一部由任天堂資深鐵桿冬粉撰寫的任天堂凱旋史。”
——Publishers Weekly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街機大混戰
第1章 馬里奧誕生記:美國任天堂的誕生
第2章 馬里奧之父:宮本茂和他的《大金剛》
第3章 馬里奧之戰:任天堂與MCA環球影業的著作權官司
第4章 馬里奧小時候:1983年的電子遊戲泡沫
第二部分 雄風“8”面
第5章 馬里奧的小島:日本和Famicom
第6章 馬里奧的陽光:《超級馬里奧兄弟》和Famicom
第7章 馬里奧的炸彈:《丟失的關卡》
第8章 馬里奧的攻擊:《超級馬里奧兄弟3》
第9章 馬里奧的兄弟們:NES和Game Boy
第10章 馬里奧的漂流:世嘉,Genesis和一隻超快的刺蝟
第三部分 16位時代
第11章 馬里奧出擊:馬里奧和索尼克的決戰
第12章 馬里奧群星:衍生產品
第13章 雜耍人馬里奧:《馬里奧繪畫》
第14章 馬里奧進化:任天堂的光碟遊戲機
第15章 馬里奧卡丁車:Virtual Boy和3D遊戲
第四部分 第三名=出局
第16章 馬里奧的世界:N64
第17章 馬里奧的交流工具:Nintendo DD
第18章 馬里奧出擊:GameCube
第19章 馬里奧的時間機器:Game Boy Advance
第20章 馬里奧傳說:陽光和黑暗
第五部分 老虎發Wii
第21章 馬里奧革命:NDS
第22章 馬里奧的公主:Wii
第23章 馬里奧的派對:任天堂歷史上的三天
第24章 馬里奧傳奇:任天堂的未來
謝謝,馬里奧,但是我們的感謝信在另一個城堡
參考文獻

序言

雖然大家都知道馬里奧的職業是水管工,但是他真正做的事情卻是探險。和其他著名的義大利裔探險家(如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一樣,馬里奧發現了新大陸,但也發現這裡其實早已有人居住了。這個地方就是遊戲世界,我們生來就持有這個世界的通行證。(恰如一百多年前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一位仁兄描述的那樣,“探險家之所以成為探險家,就是因為他們有社交恐懼症,每隔一段時間就得遠離自己的同胞”。這句話非常適合用來描述當代遊戲室中的玩家們。)大部分人都任由其通行證到期,但是馬里奧的出現讓我們可以延長通行證的期限,重返遊戲世界。
馬里奧系列遊戲共售出了2.4億份。光是最初的《超級馬里奧兄弟》(SuperMarioBros.)一個遊戲就賣了4000多萬份,這還不包括在其他平台上發布的版本,更別說電腦上還有五花八門的遊戲機模擬器讓人們可以玩盜版。從時間上來看,這個遊戲實在是一個非常經濟的選擇:很少有人會花25個小時來看一張25美元的DVD影碟,但是基本上每個花50美元購買馬里奧遊戲的人都願意花50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來玩這個遊戲,希望把它的每個秘密地點都找出來。
既然說到經濟,我們就再談談經濟的問題吧。你可以心算一下:馬里奧系列遊戲的銷量乘以它們的平均價格50美元。當然,這個數字不太準確,因為我們沒有考慮到這些遊戲中有的是和遊戲機捆綁銷售的,而捆綁銷售的遊戲一般會打折。但是我們也沒有包括這個系列的其他相關商品和遊戲,比如外傳類遊戲《馬里奧醫生》(Dr.Mario)。此外,任天堂還不只賣這個嘞:馬里奧系列在任天堂每年發布的上百個遊戲中只占一兩個席位,而且這些還僅僅是軟體呢!如果你的心算能力足夠強,你也許可以算出,馬里奧遊戲的銷售額大概是12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可以如此作比較:假如馬里奧世界的金幣每個價值100萬美元,那么馬里奧必須連續頂金幣盒子差不多三個半小時才能集齊這么多的錢。
馬里奧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太不獨特了。誰會選擇《超級馬里奧兄弟》,而不選擇《光環》(Halo,銷量3000萬份)、《古墓麗影》(Tomb Raider,銷量3500萬份)、《吉他英雄》(GuitarHero,銷量4000萬份)、《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銷量4300萬份)和《麥登橄欖球》(MaddenNFL,銷量8500萬份)呢,山頂洞人嗎?但事實是《超級馬里奧兄弟》比後面所有這些遊戲的銷量加起來還要高,而且這還沒算各種外傳遊戲,比如《馬里奧卡丁車》(MarioKarl,銷量1200萬份)和《馬里奧派對》(Mario Party,銷量500萬份)。其他的熱門遊戲會讓你在恐怖的戰爭中感覺到腎上腺素增加,或者讓你置身於地下深處的奇幻世界中,又或者讓你變身為專業運動員,但是《超級馬里奧兄弟》呢?在這個遊戲裡,你扮演的是一個胖墩墩的中年鬍子大叔,在烏龜殼上跳來跳去。啥?連個超級英雄都木有?美國大兵都木有?異形也木有?這算是哪門子的遊戲啊?
不過,馬里奧靠的並不只是外表。遊戲和其他的娛樂方式不太一樣,因為它具備很強的互動性:在玩遊戲的時候,我們大腦的興奮部位和看電影看書時的興奮部位完全不同。而馬里奧的平凡也正好是他的魅力所在,正是這種平凡讓他成為了老少成宜的遊戲主角。在過去的20多年裡,每個人都希望創造出獨一無二又讓人印象深刻的遊戲人物,比如刺蝟索尼克、勞拉·克羅夫特、洛克人等。但是這種趨勢漸漸改變了,現在熱門遊戲的主角大多都是寡言少語的無名英雄,比如《光環》中的士官長以及《使命召喚》(Call of Duty)和《海豹突擊隊》(SOCOM)中的無名士兵。不過,無論有名還是無名,這些人物的設計都參考了馬里奧,因為馬里奧的人物設計既有細節的刻畫(他是一個穿著工裝背帶褲的水管工),又充滿了神秘(有誰看過他疏通水管呢)。
我自己關於馬里奧的記憶可能和大家差不多。我首先接觸的還不是什麼遊戲,而是裝NES的紙盒子。有個同學天天把這個紙盒子帶到校車上來顯擺,每個人都圍在他身旁欣賞盒子正面的遊戲圖片展示。幾個月以後,父母給我們幾兄弟也買了一台NES,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雖然住在邁阿密,但是我們玩遊戲的時間比開空調的時間還多。後來,我們還和住在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孩子交換遊戲來玩,甚至還和中學外面那些“酷孩子”交換遊戲。我們甚至在街坊開辦了一個遊戲俱樂部,誰要想加入,必須打通一個遊戲,並找出遊戲巾的秘密。我們大部分的秘密都來自《超級馬里奧兄弟》,因為這個遊戲的秘密非常多。
後來上了高中,然後是大學,之後就是過成年人的生活了,而我也不怎么玩遊戲了,可能一年裡會偶爾在電腦上玩玩射擊遊戲。我並沒有特意戒掉遊戲,只是遊戲在我的事務列表中的優先權降低了。直到大約十年前,當時我為一家網站做文字編輯工作。有一天,我8:30就到公司了,但是在中午之前沒有什麼需要審校的材料,所以我就問主編有沒有什麼我能幫忙寫寫的。
正好有。她告訴我需要寫一篇關於《口袋妖怪》(Pokemon)錦標賽的新聞。當時這個網站只是偶爾發布一些電子遊戲新聞和評論,所以一般是雇用兼職寫手來撰寫這類文章。由我來幫網站寫這方面的文章當然好,因為我是拿工資的,所以做這些就不必再另付錢給我了。就這樣,我寫了稿子然後交給主編,不一會兒,我就聽到主編在電話里解僱了那位兼職寫手。她說,他們剛剛僱了一個新的電子遊戲專家。汗!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我認真地研究了電子遊戲——不過研究的方法比較獨特。我並不玩它們,因為畢竟是在工作嘛,而且我也沒有去做電子遊戲設計開發,所以我也不用學習假名編碼或者紋理映射這些高深的概念。我研究的是電子遊戲為什麼流行,以及到底是什麼讓遊戲更好和更“牛”。於是,我成了世嘉(Sega)、索尼和任天堂方面的專家。
我發現,幾乎所有的任天堂產品中都有馬里奧的影子。在體育、格鬥、角色扮演、益智、賽車等遊戲以及其他你能想像到的任何產品中,馬里奧都無處不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里奧就是任天堂,馬里奧就是遊戲,馬里奧就是任天堂所提倡的遊戲趣味(最後這點我相信是任天堂所希望的)。有用馬里奧命名的街道,甚至還有一個非官方的馬里奧節日,3月10日(在英文中縮寫為“MAR 10”,看上去像馬里奧的英文寫法“Mario”)。
“超級馬里奧”成為了所有名字叫做馬里奧的人的暱稱。F1冠軍馬里奧·安德烈蒂(MarioAndretti,生於1940年)曾被問到他的名字是不是源自《超級馬里奧》。(他回答“是”,當然這只是為了讓問他這個問題的那些七八歲的小孩高興高興。)美國著名廚師馬里奧·巴塔利(Mario Batali)也被稱為“超級馬里奧”。如果你是一個職業運動員,並且名字叫做馬里奧,那么你的暱稱叫作“超級馬里奧”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不信,你可以問問打冰球的馬里奧·勒米厄(MarioLermeux)、打橄欖球的馬里奧·威廉士(Mario Williams)、終極格鬥錦標賽選手馬里奧·米蘭達(Mario Miranda)、腳踏車選手馬里奧·西波里尼(Mario Cipollini)以及踢足球的馬里奧·巴斯勒(Mano Basler)、馬里奧·戈麥斯(MarioGomez)和馬里奧·巴洛特利(Mafio Ba|otelli)。他們分別是加拿大人、美國人、巴西人、義大利人、德國人、西班牙人和加納人。不管你在地球的哪個位置,只要你的名字是馬里奧,那么你就不可避免地會獲得這個呢稱。
我突然發現,原來馬里奧的“生平故事”其實正好就是電子遊戲的歷史。是的,這是一段關於任天堂和它的締造者的歷史,其中包括天才設計師宮本茂、億萬富翁山內溥和他那被低估了的女婿荒川實。不過說到底,這也只是一個虛擬人物,一個和米老鼠一樣可愛的遊戲人物的故事。他是個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矮矮胖胖的義大利裔水管工人,這樣的背景平凡得讓人們想起電影《洛奇》(Rocky,Balboa)中那個住在費城的落魄義大利拳擊手洛奇·巴爾博厄(Rocky Balboa)。他有著三大洲的血統:亞洲的創造、美洲的背景以及歐洲的名字,幾乎沒什麼個性卻得到了全世界的喜愛。他還是一個英雄,有時候和一般人一樣,有時候比一般人厲害,有時候甚至還不如一般人。他有個弟弟叫做路易吉,還有一位公主等著他來拯救。
他就是馬里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