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acemaker syndrome
- 就診科室:心血管內科
- 多發群體:老年人
- 常見發病部位:心臟
- 常見病因:房室同步收縮喪失,房室瓣關閉不全,心房壓力增高,右心室起搏,心室心房電活動的室房逆向傳導等
- 常見症狀:頭暈,眩暈,暈厥,氣短 ,低血壓,肺部羅音、水腫、頸靜脈怒張,心音強弱不等,心悸、不適、頭暈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1.房室同步收縮喪失可使心排血量降低20%~30%,如原有心功能不全者可下降50%以上;
2.房室瓣關閉不全引起收縮期血液反流回心房,增加心房負荷;
3.心房壓力增高抑制了周圍血管正常的收縮反射,導致血壓下降;
4.右心室起搏致使雙心室收縮不同步;
5.心室心房電活動的室房逆向傳導等。
臨床表現
起搏器綜合徵的臨床表現主要為低心輸出量所致的一系列症狀與體徵。但不同的個體之間由於心功能代償能力不同,表現不盡一致。一般來講,老年人比較多見。
1.症狀
(1)頭暈 大多數起搏器綜合徵患者可出現頭暈。
(3)暈厥 約49%的患者可出現暈厥先兆。38%的患者出現暈厥。
(4)氣短 呼吸困難、心悸、嗜睡、胸痛。
2.體徵
(3)心音變化及心臟雜音 可有心音強弱不等,心音節律不規則,起搏時出現心臟雜音。
(4)肝臟搏動。
一般起搏器綜合徵由VVI起搏所引起,但亦可發生於AAI(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或頻率適應性心房起搏(AAIR)。後者主要表現在活動後起搏頻率增高,出現心悸、不適、頭暈等低心排量的症狀,主要原因是患者房室結下傳功能障礙,AAIR起搏時出現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過緩、心排血量不足。
檢查
電生理指標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檢查:
1.心電生理指標
心室起搏後出現室房逆行傳導並出現症狀,而停止起搏或改房室順序起搏後症狀消失。
2.血流動力學指標
心室起搏時,動脈壓下降20~30mmHg,肺毛細血管楔嵌壓及右房壓明顯上升超過20mmHg,同時出現症狀。
診斷
鑑別診斷
需排除神經系統疾病及患者在短期內對起搏治療不適應而感到的不能耐受。對起搏功能正常而反覆發生暈厥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應進一步做心內電生理檢查和血流動力學檢查。
併發症
1.反覆暈厥由於房室同步收縮喪失,使心排血量下降20%~30%。如患者原有心功能不全則心臟排血量可下降50%以上。
3.低血壓植入心室起搏器後由於房室收縮不同步,則心房擴張、壓力升高,繼而發生反射性周圍血管阻力下降導致血壓下降。
治療
改用房室順序的雙腔起搏。房室順序起搏時房室順序性收縮的同步性恢復,心輸出量增加,但實際套用中發現心輸出量及外周阻力均改善。
預後
起搏器綜合徵的發生機制已十分清楚,只要為患者正確選擇起搏方式和起搏器該情況是可以避免的。一旦發生起搏器綜合徵經正確的處理後預後較好。
預防
儘量選用生理性的雙腔起搏。對於接受VVI起搏的患者如果植入後血壓即降低20mmHg以上預示著很可能發生起搏器綜合徵,應該植入雙腔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