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名師課堂(國小數學)》中呈現的課例設計均是編者們長期教學實踐的結晶。在這裡,獨特的視點展示、巧妙的教學設計、專家的深入引領,能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們解決難以解決的疑惑,解決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喚起教師對教學細節、教學智慧、教學實效、教學創新的關注,實現教育理念與行為的有機融合。
基本介紹
- 書名:走進名師課堂:國小數學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283頁
- 開本:16
- 定價:36.80
- 作者:李玲
-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9045063
- 品牌:山東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專題一 數與代數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從具體到抽象 實施層次教學——《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課例2 創設情境橋樑理解釉象算理——《除法豎式》教學設計
課例3 巧妙運用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教學設計
課例4 巧妙的設計精彩的比較——《萬以內數比較大小》教學設計
課例5 情趣結合實際合作探索新知——《年、月、日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課例6 巧取生活素材促進動態生成——《用字母表示數》教學設計
課例7 把握學習起點 引導自主探究——《乘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課例8 在細節中關注思考在思考中掌握方法——《因數與倍數》教學設計
課例9 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課例10 捕捉生活觸發新知——《百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二 空間與圖形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親歷數學活動 體驗建構知識——《左右》教學設計
課例2 注重學生操作實踐培養自主探究能力——《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課例3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課例4 以學定教促進學生髮展——《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課例5 經歷做的過程感受美的薰陶——《美麗的圖案》教學設計
課例6 聯繫實際生活 感受學習樂趣——《確定位置》教學設計
課例7 動手操作在圖形教學上出“深度”——《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課例8 解決實際問題發展空間觀念——《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三 統計與機率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身臨其境激發情趣——《分類統計》教學設計
課例2 聯繫生活實際活動中獲取知識——《可能性》教學設計
課例3 創設生活情趣 經歷統計過程——《分段統計》教學設計
課例4 感受數學套用數學——《統計中的平均數》教學設計
課例5 深入數學活動領悟知識生成——《遊戲公平》教學設計
課例6 關注“學”把握“教”——《橫向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課例7 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在對比中加深理解——《中位數》教學設計
課例8 聯繫生活實際 注重參與實踐——《眾數》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四 實踐與綜合套用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探究實際問題增強數學意識——《體育中的數學》教學設計
課例2 數學實踐天高地寬——《小小採購員》活動實錄
課例3 經歷估計過程體驗學習樂趣——《生活中的估計》教學設計
課例4 營造探索氛圍體驗學習快樂——《時間與數學(一)》教學設計
課例5 深入生活共同發展——《節約水電》教學設計
課例6 讓創新走進課堂把思考還給學生——《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後記
文摘
專題一 數與代數
課例1 從具體到抽象 實施層次教學——《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內容簡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學習了“加法的意義”;上一節課,又經歷了“數一數”的過程,體會到了當相同加數連加時需要抽象出乘法的必要性。在以上基礎上,本課結合“兒童樂園”的現實情境,不僅讓學生經歷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的過程,而且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計算相同加數連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並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各部分的名稱。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按照《課程標準》的相關規定,已經取消了“被乘數”與“乘數”的區別,不必要求“相同加數”與“相同加數的個數”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誰寫在乘號的前面或後面都可以。但必須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本課的學習將與後面“解決有關乘法的簡單問題”和“學習乘法口訣”一脈相連。
本節課的重點是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用乘法算式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是理解乘法與加法的內在聯繫及區別。
目標定位
根據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實的生活情境,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並掌握乘法算式的讀寫法。
2.對現實情境進行觀察、理解並思考,逐步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探究過程中,體會用乘法表示的簡便性,從而喜歡數學的運算符號與表示方法。
後記
《走進名師課堂》國小數學卷在編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我預先沒有想到的,在最困難的時候,多位教育前輩和同行的鼓勵讓我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在此對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其實當初對主持編寫的這一本書,曾有過許多美好的構想,希望它能夠更真實、更生動、更智慧、更鮮活,因為書中的每一個“視點”、每一次“對話”,我與各位編者都深入交流過,甚至當面爭執過,書中呈現的課例設計均是我們長期教學實踐的結晶,在這裡,獨特的視點展示、巧妙的教學設計、專家的深入引領,希望能幫助同仁們解決難以解決的疑惑,解決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喚起教師對教學細節、教學智慧、教學實效、教學創新的關注,實現教育理念與行為的有機融合。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成書的這一刻仍然感到了許多的遺憾。
看過本書,也許你對書中的許多觀點或做法並不認同,或者會有更好的種種假設。我們並不否認,儘管我們本著實用的眼光、實效的要求、認真的態度進行本書的編寫工作,但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有許多不成熟、值得商榷的地方,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許多教師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別感謝孫穎、楊建偉、曲新紅,閻雯傑、宋錦秀、張燕、梁帥、周志鵬、艾美英、胡俊嶺、梅增霞、牟坤、王炯佳、馬莉、袁鑫等教師的支持。此書成稿之際,謹向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序言
課堂究竟是什麼?它僅僅是一個知識單一傳輸的場所,還是更應當成為促進學生的智慧、情感、人格、教養等生命品質全面發展的舞台?它關注的僅僅是學生功利性(如各種考試分數)的當下,還是更應當關注為其長遠人生的可持續性發展而奠基。
這,確實是值得每一位教師都應當認真思考的一個具有根本性的命題。
的確,辭書上是有這樣的界定:課堂是教學活動存在的場所。但是,這些“教學活動”是單純以功利性的應考為取向,還是以促進學生生命的長遠發展為取向?在我們看來,這才應當是區分孰為真正的“優質教學”,孰為浮躁的“功利教學”的分界點。
其實,可能我們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的事業,所以它必然應當以提升人的生命價值,促進人的生命獲得可持續性全面發展為本。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來考量,我們主張應當把課堂定位為人的“生命發展場”。在這裡,人(主要是學生,當然也包括教師)的生命素質、生命質量和生命境界理應得到持續不斷的超越與升華。換言之,也就是要力圖在這樣的課堂上,至少把“以符號為主要載體的書本知識重新‘激活’,實現三方面的溝通:書本知識與人類生活世界溝通,與學生經驗世界、成長需要溝通,與發現、發展知識的人和歷史溝通。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與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關,使它呈現出生命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