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陳雲:口述歷史館藏資料輯錄》匯集了陳雲同志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思想、實踐、事業和生活,它們貫穿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實事求是。
基本介紹
- 書名:走近陳云:口述歷史館藏資料輯錄
- ISBN:9787507324785, 7507324788
- 頁數:320頁
-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走近陳雲:口述歷史館藏資料輯錄》匯集了陳雲同志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思想、實踐、事業和生活,它們貫穿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實事求是。縱觀陳雲同志光輝一生,研究他的思想、實踐、事業和生活,對人們教育最為深刻的是實事求是精神。這是他的一貫風貌,是終身不渝的品格。在身處順境時如此,在逆境中同樣如此。
編輯推薦
學習《走近陳雲:口述歷史館藏資料輯錄》,必定開卷有益,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水平和決策能力,幫助我們應對外部世界的種種變數,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目錄
一、奮發有為的青少年
懂事自強
勤奮好學
做有志青年
組織商務罷工
領導紅色工會
有驚無險的經歷
不懼“鐵窗”和“殺頭”
化名陳亨發動農運
短暫隱蔽“草鞋親”
始終保持高度警惕
開鋪子做買賣
念念不忘故友情
二、從江西到新疆
長征途中的“機動幹部”
任代理副教授
接應西路軍,創建航空隊
三、延安八年展才華
窯洞裡辦婚禮
闡述共產黨員的標準
堅守黨性原則
善於發現幹部優點
“知識分子是革命的力量”
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照顧烈士後代細緻入微
協調邊幣戰勝法幣
四、不辱使命在東北
從瀋陽到哈爾濱
在賓縣的日日夜夜
調查研究北滿工作
穩重的工作作風
千方百計收集物資
尊重民主人士
難得吃上一隻雞
“大連要把工業抓起來”
主動請纓到南滿
每天工作十六小時
接管瀋陽意義重大
進關之前的一次交待
五、全副精力抓經濟工作
正視建國之初的困難
平抑“兩白一黑”物價
探索發展橡膠生產
大力支持抗美援朝
編制實施“一五”計畫
通宵達旦地工作
參與決策新人民幣的發行
提出“四大平衡”理論
高度關注農業農村問題
改進糧食的統購統銷
疏導家鄉學生代表的思想
建議保留“商務印書館”這塊招牌
指導公私合營企業的工資改革
了解公私合營進展情況
改進經濟管理體制
視察北滿鋼廠
繼承和發揚手工業的優良傳統
在無錫考察療養
尋找解決農村困難的辦法
反對鋼鐵生產高指標
支持發展化肥工業
堅持實事求是
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贊同種植單季稻和母豬私養
“農村的小商店不能撤”
“自留田可以種稻”
論證調查結論
累得無力說話
幾個“不準”和“堅持”
告誡革命後代“束身自愛”
講原則婉拒恩師
追憶夏采曦
六、推動撥亂反正
坦然面對“文革”衝擊
住在江西青雲譜“干休所”
深入職工民眾
“不喝工廠一杯茶”
研究當代資本主義
再次來到北滿鋼廠
“清茶一杯”情意深
突破“禁令”,扭轉會議進程
平反冤假錯案
七、關注民生大事
寶鋼“要乾好”
精於“打算盤”
總結經濟建設規律
“吃飯穿衣是人民的大事”
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
飲食起居講究平衡
“學哲學很管用”
慈祥、隨和的“老爺爺”
清醒地考慮身後事
與革命後代共度春節
商務工運史料要核實
會見阿爾希波夫
與鄧小平心息相通
贈送“十五字”題詞
勉勵“小牛經理”
最愛雲棲漫步
“到上海是回家”
在上海華東醫院
“見見家鄉的同志”
“要寫好四野戰史”
托起大山的希望
八、熱愛評彈藝術
業餘愛好評彈
調查研究評彈藝術
“評彈要像評彈”
培養青年評彈演員
倡導譜唱毛主席詩詞
欣賞長篇彈詞《李雙雙》
對評彈一往情深
後記
序言
縱觀陳雲同志光輝一生,研究他的思想、實踐、事業和生活,對人們教育最為深刻的是實事求是精神。這是他的一貫風貌,是終身不渝的品格。在身處順境時如此,在逆境中同樣如此。1958年的大躍進,在全黨特別是黨的最高領導層處於很不清醒狀態的時候,他卻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分析形勢,實事求是地研究對策。中央要他管基本建設,他就有針對性地抓質量,抓安全,強調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在上下對國民經濟計畫一再加碼的熱浪下,他頂風執言,對1959年的主要經濟指標,特別是鋼鐵指標一再提出留有餘地的建議。這些不迎合潮流的重要意見,都為後來的實踐證明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多么的正確。毛主席在反思和總結大躍進失誤的講話中,一再表揚陳雲同志這種堅持真理的實事求是精神。這些閃爍著實事求是的光輝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1979年5月30日,陳雲同志到上海,就寶鋼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親自點名找上鋼一廠、三廠、五廠的廠長、總工程師面談調查,聽取他們的看法和意見。我和他的辦公室主任王玉清一直在座。在座談會的前後,他一再對我講,鞍鋼從日本人開始搞起,搞到年產600萬噸,花了60年時間。寶鋼搞到600萬噸鋼連6年都不要,是不是真能辦到?應當實事求是,不要自己拿個繩子把自己套住。我也搞過大項目,感受過其中的複雜艱難,我認為陳雲同志的意見是對的。事情就怕比較,一比較一分析,問題就可以看清楚了。後來的實踐證明,陳雲同志的估計是正確的。寶鋼建設按陳雲的指示認真作了調整,使它切合中國實際,終於使寶鋼建設取得了好於預期的成功。
今天,我們面臨著大量、複雜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我認為,最重要的仍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大力倡導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這不僅是全黨的指導方針,也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個人應有的工作精神和品格風貌。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編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走近陳雲——口述歷史館藏資料輯錄》一書,匯集了陳雲同志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思想、實踐、事業和生活,它們貫穿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學習這本書,必定開卷有益,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水平和決策能力,幫助我們應對外部世界的種種變數,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陳錦華
2008年5月
後記
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自籌建、開館以來,先後採訪了陳雲的夫人于若木、陳雲的秘書、以及與陳雲有過較長時間接觸、或在其領導下工作的相關人員;相繼收集了一些老同志留下的回憶手稿,並邀請陳雲身邊的部分工作人員、評彈演員撰寫了回憶文章。為了更大範圍地展示這些生動而形象的素材,更好地發揮它們的宣傳教育作用,促進陳雲生平業績研究工作的開展,紀念館對這些採訪記錄或回憶錄進行整理,經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同意,編撰成《走近陳雲——口述歷史館藏資料輯錄》一書,並在陳雲逝世13周年之際與廣大讀者見面。
本書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題寫書名,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陳錦華作序。在本書編輯過程中,得到了陳雲子女的全力支持。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的同志對本書的書名、編排體例等提出了寶貴意見,並審閱了書稿。
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吳振興和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曹自求、劉啟芳、陳淵、方芳、嚴瑋、薛康等人參與了採訪記錄或回憶手稿的整理,吳振興對全書進行了統稿。
在此,對支持我們撰寫、出版工作的單位和個人,一併表示感謝。
書中涉及的採訪對象,只在首次出現時說明採訪的時間和整理者。由作者本人完成的稿件或者回憶手稿只說明時間。
由於首次編輯出版此類圖書,加上我們的經驗和能力有限,書中如有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廣大讀者的批評和指正,以便加印和再版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