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西南與中央之間的爭鬥,既是中國政治傳統上的中央與地方之爭,也是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的結果。自1931年“湯山事件”後,蔣介石與胡漢民分道揚鑣,水火不容。“九一八”事變獲釋後,胡旋即南下,成為西南反蔣勢力的政治屏障與精神領袖。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統一
- 又名:西南與中央關係研究(1931~1936)
- 作者:羅敏
- ISBN:9787509757109
- 頁數:266
- 定價:59.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3
- 裝幀:平裝
1930年代西南與中央之間的爭鬥,既是中國政治傳統上的中央與地方之爭,也是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的結果。自1931年“湯山事件”後,蔣介石與胡漢民分道揚鑣,水火不容。“九一八”事變獲釋後,胡旋即南下,成為西南反蔣勢力的政治屏障與精神領袖。
走向統一內容簡介 編輯 1930年代西南與中央之間的爭鬥,既是中國政治傳統上的中央與地方之爭,也是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的結果。自1931年“湯山事件”後,蔣介石與胡漢民分...
走向統一:西南與中央關係研究(1931~1936)內容簡介 編輯 1928年北伐勝利後,蔣在重建政治統治秩序的過程中,不斷受到來自中央與地方各種力量的掣肘與挑戰。走向統一的...
本書以四種自然力走向統一的探索歷程為主線,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經典力學、電磁理論、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統一場論、量子力學、量子電動力學、弱電統一理論、...
而在逐步合併的過程中,自然出現了各邦在宗教、方言、社會習俗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存在的差異和矛盾,最終走向統一。因此,1871年的儀式僅代表了統一這一漫長進程的尾聲。
在恆星中,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與引力進行激烈對抗,並形成長期平衡,但最終必將是引力獲勝,在恆星塌縮成的中子星後,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逐漸走向統一,集聚...
而各族統治者之所以能夠在走向統一的過程中有所作為而得到肯定的評價,是他們審時度勢,順應了這種歷史趨勢,成為促進統一趨勢發展和實現統一局面的積極力量。
兩位領導人決定,通過定期會談和撥通熱線電話隨時討論民族重大事宜並鞏固互信,為持續發展韓朝關係、實現半島和平與繁榮、延續走向統一的良好勢頭而努力。
五代十國,固然是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和擴大,但同時也是中國走向統一的過渡時期。 各地人民反對分立割據帶來的制度不一,關卡林立,禁令繁多,商稅苛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