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統一之路

在光子中,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是統一的,即表示為統一的反引力場。光子是反引力與引力完美的對立統一體,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完全對稱,因此質量為0。其它有質量粒子都是因為存在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不平衡、不對稱,才生成質量,“不平衡”就存在釋放能量的需要,且不平衡度越高,生成的質量就越大,釋放的能量就越高,如質子、中子的質量大,是因內部不平衡度高,因此釋放的能量大,如強核力。再看電子、中微子,它們內部不平衡度越來越小,因此質量也小,釋放的能量也少,只參與電磁力、弱核力的相互作用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大統一之路
  • 定義:表示為統一的反引力場
  • 粒子分類:穩定粒子和不穩定粒子
統一的反引力場,定義,核子中三種反斥力,粒子的電性,反引力分化,粒子模型,粒子分類,“超大統一理論”的認識,“大統一模型”的用途,宇宙天體實驗室中四力大統一過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內容,愛因斯坦遭受挫折的根源,突破束縛,量子理論的過去和未來,量子理論的過去,量子理論的未來,

統一的反引力場

定義

在光子中,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是統一的,即表示為統一的反引力場。光子是反引力與引力完美的對立統一體,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完全對稱,因此質量為0。其它有質量粒子都是因為存在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不平衡、不對稱,才生成質量,“不平衡”就存在釋放能量的需要,且不平衡度越高,生成的質量就越大,釋放的能量就越高,如質子、中子的質量大,是因內部不平衡度高,因此釋放的能量大,如強核力。再看電子、中微子,它們內部不平衡度越來越小,因此質量也小,釋放的能量也少,只參與電磁力、弱核力的相互作用過程。
超大統一之路

核子中三種反斥力

核子中存在著三種勢壘,即三種反斥力,在10-12厘米附近為電磁力(庫侖斥力),在10-13厘米附近為強核力,在10-15厘米附近為弱核力,這三種勢壘都是在質子引力場或原子核引力場的束縛下形成的。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就是反引力的不同表現。質子中的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很不平衡,因此在10-13厘米以下表現為反斥的強核力,在其外圍的引力子流也特別密集,表現為強大的吸引力;在10-12厘米附近,反引力場與引力場的對抗正好處在產生電荷的閥值上,使質子帶電;在10-15厘米附近,反引力子與引力子數量少,對抗度低,因此表現為弱核力。

粒子的電性

在電子中,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的對抗正好處於產生電荷的閥值上,使電子帶電。在中微子中,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相對平衡,低於產生電荷的閥值,因此中微子是電中性的,且質量小。
目前發現的重子、輕子、介子、超子等眾多粒子,使粒子物理理論出現一片混亂,人們搞不清它們之間真實關係,但真實的粒子世界必然是非常有序的,就象現在人們已了解的原子世界和分子世界。現在的混亂是因為人們對它還不了解,就象幾世紀前人們對原子和分子的認知。現在的粒子物理學家就象幾世紀前的化學家,目前人們對粒子是否為物質最基本單位的爭論,與十九世紀的人們對原子的爭論相似。

反引力分化

反引力如何分化成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光子、電子、中微子、夸克等單一粒子的差別僅在於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的分布、強度不同,反引力子和引力子的數量不同,其中夸克中的左、右引力場,左、右反引力場很不平衡,極易衰變成光子,只有三個夸克組合成“質子引力場”,才能穩定,因此質子的質量大,夸克的不平衡使質子、中子等重子具有釋放強大能量的潛力,當質子、中子組合成“原子核引力場”,在這種秩序重建的過程中,核子的內源不平衡被瞬間釋放出來,核子中的反引力子、引力子組合成光子,向外直線輻射巨大能量。

粒子模型

筆者提出的粒子模型非常簡單、合理,顯現大自然質樸、對稱的美,在這種模型中所有粒子都是反引力子與引力子相互制衡的對立統一體,是反引力場與引力場的平衡體。所有粒子的差別只在於反引力子與引力子的數量不同,左右反引力場與左右引力場的強度和運行方向的差異。質子、電子、光子、中微子等穩定粒子是反引力場與引力場長期平衡、對稱的產物,介子、超子等所有不穩定粒子是穩定粒子轉化中不穩定的中間態,在這種轉化中反引力子和引力子,反引力場和引力場還未形成平衡。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是反引力在與引力對抗中分化而成的。

粒子分類

今後可將粒子分成兩類,一類是穩定粒子,只有質子、電子、光子、中微子這四種,如果加上進入原子核引力場才變得穩定的中子及它們的反粒子一共是九種,穩定是粒子的常態,它們構成穩定的宇宙。另一類是不穩定粒子,它們都是穩定粒子轉化時的中間態,在不同能量級的加速器中,穩定粒子轉化時的中間態是極多的,也就是所謂“不穩定粒子”是極多的,就象是“萬花筒”,夠人類研究幾萬年。

“超大統一理論”的認識

過去,人們在探索“超大統一理論”時存在一個很大誤區,即把統一所有粒子的希望寄托在尋找同級粒子上,實際上要統一這些能相互轉化的粒子必須探索它們是由什麼構成,因為它能相互轉化必然還有內部結構,不可能是物質的最基本單位,粒子就象一杯水。如我們要統一分子世界,就必須先找到它們是由什麼構成,找到了一百多種化學元素,就能方便地將紛紜複雜的分子世界統一起來。如我們要統一原子,就必須先找到它們是由什麼構成,找到了質子、電子、中子,就能簡便地將所有原子統一起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要統一所有粒子就必須從它們是由什麼構成著手,那什麼物質比粒子小呢?這在目前的加速器中是觀察不到的,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宇宙天體這個超級實驗室,恆星是原子的世界,中子星是粒子(中子)的世界,由中子星塌縮成的黑洞裡有什麼?只有引力及其載體引力子,因此引力子必然是粒子的結構材料之一,但一種引力子不可能構成穩定平衡的粒子,因為引力子只產生向內的力,必須還有一種與之相反的力來制衡它才能形成穩定的粒子。我們再聯想到宇宙大爆炸之初,引力是最先生成的,根據對稱性原則,與引力子同時誕生的必然還有一種同量對稱的反引力子,它們是反引力的載體,這些反引力子不可能消失,那今日它們又在何處?那要看引力時刻在與誰抗衡著,無疑是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由此可知它們是由反引力分化而成,所有粒子都是由反引力子和引力子構成。由於反引力的直線向外性,必須在與引力的對抗中才能穩定存在,因此由反引力分化成的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是以粒子為載體。
大統一能標1015GeV是一個極高的能量,迄今為止,人類製造的加速器的最高能量為103GeV,與之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如果按照原有的思路走下去,想用今後三百年內人類能製造出的高能加速器來建立“大統一模型”是極難的,因此必須藉助於宇宙天體這種天然的實驗室,那裡的能量是加速器的1012-1030倍,而且是免費的。用現有加速器來建立大統一模型,就象點燃2公斤汽油來推測5000萬噸級氫彈的威力,因為隨著能量、溫度的躍升,實驗結果是大相逕庭的。

“大統一模型”的用途

雖然人造加速器在建立“大統一模型”方面顯得力不從心,但在人類探索粒子級物質的運行程式(運行規律)方面卻有非常大的用途,通過仔細觀察和計算,可發現粒子在低能量級上的各種運行程式,它是探索粒子奧秘的必要工具,筆者建議各國政府和科學家合作建造更高能量級的粒子加速器,使投入的資源形成更高產出。
筆者同時建議創立“宇宙天體量子實驗學”,利用天體的超級能量來研究粒子、引力子、反引力子、正奇子、反奇子運行的各種規律。這種天然量子實驗室的能量級是人工機器在幾十萬年內都達不到的,不僅可以進行眾多在地球上屬不可能的實驗,而且投入很低,只需設計高靈敏度偵測儀器。

宇宙天體實驗室中四力大統一過程

在宇宙天體實驗室中,時刻都在進行著四力大統一的過程。在原子中,引力與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實現對立統一的平衡。在恆星中,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與引力進行激烈對抗,並形成長期平衡,但最終必將是引力獲勝,在恆星塌縮成的中子星後,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逐漸走向統一,集聚在中子中與引力作最後抵抗,最終引力將中子壓碎,塌縮成引力子和反引力子,反引力子在巨壓中轉化成引力子,融入純引力子的黑洞。在黑洞中,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與引力實現統一。加入正確引力的超大統一模型,能使四力簡便地統一起來,能使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形成和諧的統一,而過去的錯誤,恰恰是人們對引力存在極大的錯誤認識。
目前物理學界探索超大統一理論,太注重理論計算推導,或者是一種純數學遊戲,有時難免走進死胡同。而沒有有效利用宇宙天體這個天然的實驗室,自然科學的任何真理都存在宇宙中,宇宙天體天天在演繹著各種科學真理,超大統一理論也在其中。真理就展示在我們面前,只在於找對方向。
一百種原子可以統一分子世界,三種粒子(質子、中子、電子)可以統一原子世界,一種引力子和一種反引力子可以統一粒子世界,一種奇子可以統一引力子和反引力子,統一宇宙萬物,宇宙萬物的源頭是同一的,且越接近越源頭就越簡明、質樸。
如果將螺旋運行的反奇子與圓周運行的正奇子看成是“弦”,筆者的量子引力理論可容納經修正後的“超弦理論”。由於傳統理論的光速限制,以超超光速運行的類點能量“正奇子”和“反奇子”就被看成是兩根“弦”在運動(見圖39,40),兩者都與普朗克尺度(10-33厘米)相當。正、反奇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其中的“波”態可以理解為“弦”,“粒”態即是指正、反奇子這種類點能量本身。正奇子(d)與反奇子(b)的不同組合就可以演化出宇宙萬物,與“弦”的不同振動模式道理是相通的。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相對論內容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畢竟是近百年前的產物,當時人類的科學認知與今日有著很大差距,特別是相對論的光速限制和對引力子運行路線的錯誤描述,及對微觀引力場的不了解。當愛因斯坦致力於建立“統一場論”,實際上是被他自己建立的理論掐死了,他描繪的引力場不可能與電磁場統一,也給後人建立“超大統一理論”設定了一個陷阱。愛因斯坦用3年時間建立了“狹義相對論”,用8年時間建立了“廣義相對論”,但卻花了30年時間而未能建立“統一場論”,說明他的引力理論存在一些問題,因為電磁場理論已經實踐證明為一種較完善的理論,而兩者不能統一,問題只能出在他新提出的引力理論上,眾多科學家沿著他的思路走下去,結果必然碰壁。從事科學探索工作,出錯是難免的,就象愛因斯坦專門設計的“宇宙常數”,而且愛因斯坦的一些思想與當時新興的量子力學相左,實踐證明是量子力學一方正確,但這些錯誤並不影響愛因斯坦成為一代科學巨匠,他的許多思想依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愛因斯坦遭受挫折的根源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愛因斯坦遭受挫折的根源,在於他的方程本身的結構。30年來,他被這一表述中一個基本的缺陷所困擾,方程的一邊是時空曲率,他把它比作“大理石”,這是因為它有一種美麗的幾何結構,但他很不喜歡這個方程描述質能的另一邊,他認為另一邊是醜的,他把它比作“木頭”,時空“大理石”清晰而精美,質能“木頭”卻是一堆令人討厭的混雜物,它看上去形式雜亂,從粒子、原子、分子到岩石、生物、行星和恆星。愛因斯坦猜想有朝一日單靠大理石解釋木頭的所有性質。對於愛因斯坦而言,木頭就是時空的扭折,然而量子物理學想到的是反面,他們認為,大理石能夠變成木頭,即愛因斯坦的度規張量能被轉變成引力子,引力子則是荷載引力的離散的能量包,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觀點,人們一直認為不可能在它們二者之間達成妥協。實際上兩者都有正確的成分,愛因斯坦指的是天體引力場的引力子運行的結果—“時空彎曲”,量子物理學指的是引力子這種類點能量“本身”,但他們都沒有想到的是粒子和引力子是兩種不同級的量子,引力子是粒子的結構材料,如果看到這一點,上述問題將迎刃而解,在筆者提出的“四力統一公式”(引力=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中,公式左邊的“引力”以引力子為載體,可以代表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代表“大理石”,公式右邊的“強核力、電磁力、弱核力”以粒子為載體,可以代表由粒子構成的宇宙萬物,代表傳統量子物理學,代表“木頭”,因此推演出“大理石=木頭”,兩者是一體的,只不過是觀察的角度不同而已,愛因斯坦站在巨觀天體引力場中引力子的角度,傳統量子物理學家站在粒子的角度。

突破束縛

從事科學探索工作,最關鍵是思路正確,如果沿著一條錯誤的思路走下去,那它的核心成果必將是錯誤的。
目前,自然科學正朝著“整體統一”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融合自然科學每一個領域,只有不被宇宙萬物紛繁複雜的表象所迷惑,不被各種人為設定的學科界線所束縛,才能找到宇宙質樸的真理。

量子理論的過去和未來

量子理論的過去

傳統量子力學、量子場論實質上研究的是反引力和反引力場,與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是對立的,兩者各有偏廢,都是不完備的,即人們在研究反引力時,卻時刻受到在其中起到50%作用的引力的干擾,形成混沌,所以在量子力學領域出現了眾多的“測不準”、“不確定”和波函式的塌縮,只有將引力量子化,將引力和反引力統一起來,即統一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才能臻於完善。而實際上反引力與引力,反引力場與引力場正是在對立中形成統一,在相互制衡中形成穩定的宇宙物質。
薛丁格方程與描寫聲波、電磁波的那些微分方程相似,屬於反引力場範疇(參見圖6,9,11,12,13,14,15,16)。
過去人們按照傳統的點粒子場論(即反引力場)來處理引力量子化理論,這種方法必然導致無法重整化的發散,因為引力場恰恰與點粒子場相反,呈向內旋渦運行,而且引力子的尺度10-24厘米左右,並以超光速運行,加入上述數據,過去的疑難將迎刃而解。
在量子實驗中,觀察者的觀察會干擾實驗結果,因為我們必須接收實驗物反射的光子,才能進行觀察,而且觀察者的介入,會改變實驗環境中的引力場與反引力場的分布,也就是說引力子、反引力子、光子會干擾實驗結果。

量子理論的未來

筆者的“量子引力理論”是融合當今天文學、量子物理學、廣義相對論、宇宙學的產物,筆者發現宇宙中存在“粒子”、“引力子”、“奇子”三級量子,最終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的眾多問題。
筆者將相對論和傳統量子理論稍加修正,便使之統一起來,不過這當歸功於近百年來無數科學家創造出的豐碩成果,如果沒有這些作基礎,筆者就不可能將眾多新舊模組進行重新組合。人類在過去百年內創造的科技成果超過之前三千年的總和,在如此豐厚的科技碩果中,不醞釀出一種具有巨大革新意義的科學理論,反而是件怪事。
在原子、分子、粒子中加入“萬有引力”,將使涉及粒子、原子、分子的一系列理論都必須修正,自然科學領域將出現大革新,必將湧現出一大批新理論、新成果,這就為廣大科學家提供了歷史性的重大機遇,就象牛頓、愛因斯坦在不同時期創立引力理論後,自然科學領域出現的嶄新氣象。引力奧秘的每一次展現,都能為反引力的人類創造的反引力理論提供重大機遇。
從量子理論的發展方向看,如果將宇宙奇點量子化,就能建立一種包羅萬象的、統一自然科學的理論,筆者稱之為“量子宇宙奇點理論”,是一種終極理論的雛形,當然還需要不斷地發展完善,人類的科學探索之路是永無止境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