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田野:廬山往事》內容簡介:在廬山大的歷史背景下,以廬山原住民、廬山石工、廬山轎夫等底層人群為視角,反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廬山的社會面貌,以口述歷史的方式,保持原生態的真實;以現代人的眼光解讀歷史,通過講故事,形象地還原舊時代廬山的生存狀態和風土人情。從民間的角度反映世界名山廬山,尚無系統著述,《走向田野:廬山往事》的創作在參照以往的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更多的是行走在廬山和其周邊的土地上,進行實地考察,去收集和挖掘那些寶貴的正在消失的廬山往事,是一部民間版的廬山歷史,也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一個縮影。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田野:廬山往事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417頁
- 開本:16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作者:楊振雩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117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走向田野:廬山往事》編輯推薦:廬山是一座極富殖民色彩的別墅王國,一座政治色彩極強的『夏都』,它還是一個五光十色的大江湖。這裡是洋人的休閒之地,是政客的消暑場所,是文人墨客吟風弄月之所在,也是豪傑俠客快意恩仇的社會。二三十年代,胡適、黃炎培等人寫的廬山遊記,所描繪的情景是:進入牯嶺,仿佛就像來到了歐洲。
作者簡介
楊振雩,1963年8月生,江西省星子縣人。1984年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九江日報》社總編助理、《長江周刊》總編、高級記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逝者長沖河
第二章 轎夫的自述
第三章 廬山石工
第四章 石工號子
第五章 豆腐西施
第六章 美廬看房人
第七章 引車賣漿者
第八章 洋人管家
第九章 大路王村人
第十章 石門澗的水碓聲
第十一章 江湖中人
第十二章 廬山僧道
第十三章 山中老虎
第十四章 廬山奇談錄
第十五章 洋人的快樂童年
第十六章 珍珠之貝
第十七章 廬山圖書館
第十八章 軍統爆炸案
第十九章 廬山中日賽
第二十章 叔父的日記
第二十一章 外僑在難中
第二十二章 營救飛虎隊
第二十三章 七個飛行員
第二十四章 天上的街市
第二十五章 爵祿中彩之運
第二十六章 揚子照相館
第二十七章 建築大鱷張謀知
第二十八章 楊氏營造
第二十九章 張忠耀與仙岩飯店
第三十章 楊裁縫起家
第三十一章 1947廬山大火
第三十二章 洋人告別廬山
第三十三章 牯嶺人
後記
第二章 轎夫的自述
第三章 廬山石工
第四章 石工號子
第五章 豆腐西施
第六章 美廬看房人
第七章 引車賣漿者
第八章 洋人管家
第九章 大路王村人
第十章 石門澗的水碓聲
第十一章 江湖中人
第十二章 廬山僧道
第十三章 山中老虎
第十四章 廬山奇談錄
第十五章 洋人的快樂童年
第十六章 珍珠之貝
第十七章 廬山圖書館
第十八章 軍統爆炸案
第十九章 廬山中日賽
第二十章 叔父的日記
第二十一章 外僑在難中
第二十二章 營救飛虎隊
第二十三章 七個飛行員
第二十四章 天上的街市
第二十五章 爵祿中彩之運
第二十六章 揚子照相館
第二十七章 建築大鱷張謀知
第二十八章 楊氏營造
第二十九章 張忠耀與仙岩飯店
第三十章 楊裁縫起家
第三十一章 1947廬山大火
第三十二章 洋人告別廬山
第三十三章 牯嶺人
後記
後記
去年九月下旬,南昌江子打來電話,問我可熟悉廬山?我說,我是廬山南麓長大的。他說,寫民間廬山有興趣嗎?我說,有啊。
就這樣,我接下了這活,並沒多考慮它的可行性。只是當我進入實質性工作時,才知其所難。
選題一經確定後,劉華主席熱心鼓勵我,江子一直緊抓不放。在采寫過程中,妻子柳秋榮給與我極大的支持和協助!我被驅趕著一步步前行。現在看來,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不適時地推一推,是幹不成什麼事的。在此我要對他們表示特別的感謝!
採訪過程是艱難的,很多老人惜已謝世,有的年事已高,溝通也極為困難。儘管晚了一點,但這項搶救性挖掘沒準是有益的。
也許,你看慣了廬山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看慣了指點江後來司徒雷山的名人風采,甚至也看慣了色彩斑斕的洋人別墅……這些無疑是廬山的主要亮點,但並非全部。或許民間的廬山,會帶給你耳目一新的感受。
以往著述多從政治家、名人角度去反映廬山,而民間角度尚無系統著述,《廬山往事》試圖另闢蹊徑,在廬山大歷史背景之下,從底層視角,去觀照廬山。
作者行走在牯嶺和周邊的山脊上,實地採訪,收集和挖掘那些寶貴的正在消失的廬山往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還原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廬山的生存狀態和社會面貌,意在換個角度去窺探其真面目。
成書過程中,曾得到過很多熱心學者和朋友諸多幫助和支持,先後有王耀洲、殷蔭元、王炳如、邵有光、張雷、慕德華、封強軍、劉廬生、鐘萬祥、羅龍炎、萬金定等先生,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時間和水平關係,書中錯謬難免,敬請讀者諒解!
就這樣,我接下了這活,並沒多考慮它的可行性。只是當我進入實質性工作時,才知其所難。
選題一經確定後,劉華主席熱心鼓勵我,江子一直緊抓不放。在采寫過程中,妻子柳秋榮給與我極大的支持和協助!我被驅趕著一步步前行。現在看來,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不適時地推一推,是幹不成什麼事的。在此我要對他們表示特別的感謝!
採訪過程是艱難的,很多老人惜已謝世,有的年事已高,溝通也極為困難。儘管晚了一點,但這項搶救性挖掘沒準是有益的。
也許,你看慣了廬山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看慣了指點江後來司徒雷山的名人風采,甚至也看慣了色彩斑斕的洋人別墅……這些無疑是廬山的主要亮點,但並非全部。或許民間的廬山,會帶給你耳目一新的感受。
以往著述多從政治家、名人角度去反映廬山,而民間角度尚無系統著述,《廬山往事》試圖另闢蹊徑,在廬山大歷史背景之下,從底層視角,去觀照廬山。
作者行走在牯嶺和周邊的山脊上,實地採訪,收集和挖掘那些寶貴的正在消失的廬山往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還原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廬山的生存狀態和社會面貌,意在換個角度去窺探其真面目。
成書過程中,曾得到過很多熱心學者和朋友諸多幫助和支持,先後有王耀洲、殷蔭元、王炳如、邵有光、張雷、慕德華、封強軍、劉廬生、鐘萬祥、羅龍炎、萬金定等先生,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時間和水平關係,書中錯謬難免,敬請讀者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