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智慧與幸福: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

走向智慧與幸福: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

王錦飛主編的《走向智慧與幸福——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從“理論視野”“課改探索”“教學研究”“思品之窗” “專業成長”“杏壇一葉”等六個方面進行整體架構,共精選了來自全國各地47位中學優秀政治教師的44篇教科研論文。《走向智慧與幸福——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的47位作者中,有的已經是享譽國內中學政治界的“大家”,如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等,而有的還只是初出茅廬的、名不見經傳的中學政治教師。這44篇論文,儘管行文風格多有不同,但認真讀這些文章,字裡行間,你會讀出優秀中學政治教師們對職業價值感的認同以及對職業使命感的執著。他們辛苦並快樂著,在自己的職業堅守中不斷追求與實現著自己的生命價值,不斷創造出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的美麗而幸福的人生畫卷。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智慧與幸福: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
  •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 頁數:227頁
  • 開本:16
  • 品牌:湖北教育出版社
  • 作者:王錦飛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1792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王錦飛主編的《走向智慧與幸福——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認真讀這些文章,字裡行間,你會讀出優秀中學政治教師們對職業價值感的認同以及對職業使命感的執著。他們辛苦並快樂著,在自己的職業堅守中不斷追求與實現著自己的生命價值,不斷創造出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的美麗而幸福的人生畫卷。

圖書目錄

走向智慧與幸福
理論視野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及其轉變芻議
強化“四種意識”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實現思想政治課自主學習的校本探索
為學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拓寬教育教學內涵助推學生全面發展
發揮政治學科德育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借力學習小組最佳化課堂教學
課改探索
遠離說教回歸生活
走出課堂討論的誤區
例談高中政治課情境設計的四個維度
如何在預習課中讓學生獨立成長
思想政治課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實例分析
五點教學策略玩轉政治教學
用心打造有效政治課堂
高三政治複習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教學研究
一家經緯 一線串珠
讓教育科研成為我們新的“日常生活”
“小平台”成就“大學問”
是“調料”,還是“配料”
推動真心教研叩開幸福之門
有一節課被記住是幸福
高考複習應避免“多、快、好、省”的誤區
思品之窗
國中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探究
思想品德課教學人文性的實踐與思考
高效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呈現方式
厚實·充實·紮實·真實
教求有效學應快樂
注重學情分析提高教學針對性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情感教學策略下的思品課堂
專業成長
讓教學成為研究
從教路上樂成長
在獲得“全國百名優秀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榮譽之後
教出自己的個性味
守望理想的教育品味成長的幸福
在點點滴滴中慢慢長大
做追求卓越的幸福教師
杏壇一葉
做可持續發展的教師
老師,請“口下留情”
我走在大路上
一位政治教師的內心獨白
用心溝通,當好學生的心靈導師
發揮政治教師的自身優勢
十年相伴感謝有你
後記

文摘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及其轉變芻議
王錦飛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顯著特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應該說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悄悄地發生著一些令人高興的變化,如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自主意識以及探究意識等明顯較以往有所增強了。但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原有的那種單一被動、陳舊落後的學習方式還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新課程改革所期盼的一種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的形成依舊顯得任重而道遠,那種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美好願景還有待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之下得以實現。下面以中學政治新課程教學為例,就學生學習方式及其轉變問題作一粗淺探討。
一、學生學習方式及其轉變的涵義界定
方式往往是和方法相聯繫的一個概念,談到學習,我們首先要提及的是學習方法問題,而對學習方式,我們則可以從其與學習方法的關係上來理解其涵義。一般認為,學習方式較之於學習方法是更為上位的東西,兩者的關係類似我們常說的戰略與戰術的關係。前者相對巨觀一些,而後者則相對微觀具體一些。學習方式相對於比較靈活的學習方法而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而學習方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且靈活多變的。如果我們要把林林總總的學習方法進行歸類的話,往往可以把它們歸結到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之中。例如,新課程教學所倡導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就是幾種相對較為巨觀且較為穩定的學習方式,至於究竟如何自主學習、如何合作學習以及如何探究學習,就會派生出許許多多的具體的學習方法。比如,自主學習方式下的各種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法就有許多,古代就有所謂的“三上”(床上、路上、廁上)自主學習法、“三到”(眼到、手到、心到)自主閱讀法等等;不同的學科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習者會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但這些不同的方法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自主學習方式。所以學習方法可以說是學習方式的外在表現,這一點大家已達成共識。除此之外,國內外研究學習方式的一些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學習方式不僅僅包含作為其外在表現的學習方法、手段和途徑,更涉及學習的習慣、精神、態度、品質等學習心理因素,而後者則構成學習方式的內在機制。這樣就從外在表現與內在機制兩個維度對學習方式的涵義作了較為完整的界定。所以說,相應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理應既包括轉變學生外在的學習方法、手段和途徑,又包括轉變學生內在的學習習慣、精神、態度、品質等心理因素。從一定意義上講,後者的轉變較前者顯得更為重要也更為艱巨。
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首先,從當前的新課程改革的情況來看,相對於教師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改變而言,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似乎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乃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新課程改革最終的目的。其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之一,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會學習是實現這個宗旨必不可少的途徑。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益無窮。”使學生擁有好的學習方式就是授他們以“漁”,為其終身發展服務。其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得到有效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如果新課程改革未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改進與最佳化,那么它已取得的一切成果也就失去意義了。其三,新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性的必然選擇,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泛深刻的教育創新,儘管在改革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代表歷史發展方向的新課程改革的最終成功則是必然的,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作為其標誌性內容和基本特徵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也一定具有其必然性。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旨在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及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必將建立和形成。 其次,從當前課堂教學的現實情況來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可謂刻不容緩。其一,目前學生的這種單一、被動的陳舊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不能夠主動地學和富有個性地學,不能夠採用能夠發揮自己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具有個性特質的學習方式,那么所謂的培養學生的倉Ⅱ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就必然是一句空話。其二,就目前的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而言,學生學習方式問題必將成為、甚至有的地方(新課程改革開始較早的實驗區)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進一步向前發展的瓶頸和桎梏。要使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並取得最後的成功,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關鍵的一環。其三,從學生的發展來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或者說終身發展也要求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使他們獲得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換句話說,學生目前的這種陳舊落後的學習方式是不利於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是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的。其四,從政治課教學的現狀來看,目前學生學習政治課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被動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複之中,不少學生對政治課知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學生學習政治課知識的習慣、態度以及意志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都亟待改進和提高。
三、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著力點
新課程改革本該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一次大好契機,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場變革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成了帶著鐐銬跳舞。就學生學習政治課知識的方式而言,無論是在作為其外在表現的學習方法上,還是在作為其內在機制的心理因素方面都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集中起來看,學生學習知識的被動化傾向與雷同化傾向以及對知識結論死記硬背的現象等是其中尤其要注意的幾大問題。
第一,要改變學生對政治課知識學習的被動化傾向,著力培養學生學習政治課知識的主動性,以充分彰顯學生在學習政治課知識上的主體性特徵。P1-3

後記

做中學教師難,做中學政治教師或許更難!中學教師起早貪黑、不辭辛勞地為自己的學生能順利地到國內外高等學府繼續深造而鋪路,可在作為實際最大收益者的學生中,總會有一部分學生對教師的工作毫不領情、頗有微詞,社會上一些所謂的“有識之士”甚至還發出了“救救孩子”的聲音。在有關部門及機構對中學課程設定進行的每次調查中,中學政治教師都會傷心地發現,自己所教的政治課往往是中學生最不喜歡的幾門課之一。在一些地方的中高考制度調整改革中,中學政治課也一再地被邊緣化,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政治學科地位可謂“岌岌可危”。為此不少中學政治教師處於極度的迷茫、困惑與沉淪之中。中學政治教師如何方能實現自我拯救和自我超越,用我們自己的智慧才幹創造出作為中學政治教師的職業價值,以真正體味到做一名中學政治教師的幸福感?一批中學政治教師在不斷的尋覓中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這些答案對我們廣大中學政治教師或許多少具有一些共性的指導意義。
於是,我們就想把這些中學政治教師的所思所想告訴給大家,把他們的探尋路徑呈現給各位。本書的書名為《走向智慧與幸福: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旨在從各個不同的視角反映一線優秀中學政治教師在教學研究、專業成長、現實關懷、生活情趣等方面所彰顯的自身職業智慧與幸福,以真正體現出當代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同時,本書的功能也定位在對新課程下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教研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幫助廣大中學政治教師去追求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幸福感與價值感,做一名有學養、有智慧、懂生活的幸福的政治教師。
全書從“理論視野”“課改探索”“教學研究”“思品之窗”“專業成長”“杏壇一葉”等六個方面進行整體架構,共精選了來自全國各地47位中學優秀政治教師的44篇教科研論文。47位作者中,有的已經是享譽國內中學政治界的“大家”,如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等,而有的還只是初出茅廬的、名不見經傳的中學政治教師。這44篇論文,儘管行文風格多有不同,但認真閱讀這些文章,字裡行間,你會讀出優秀中學政治教師們對職業價值感的認同以及對職業使命感的執著。他們辛苦並快樂著,在自己的職業堅守中不斷追求與實現著自己的生命價值,不斷創造出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的美麗而幸福的人生畫卷。
在本書的編選過程中,全體編委會成員均付出了大量的辛勞。紀淑品、袁安慧兩位老師負責了論文的收集組稿以及初審工作,周作茂、王會榮、鄭楚彬、王錦飛四位老師對收集在相應部分的論文進行了認真的審閱與修正,王錦飛老師負責了全書的統稿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組織了本書的編訂工作,為中學政治教師展示自己的價值追求開闢了一個新的舞台。對此,全體編委會成員並攜全體作者對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的傾情付出表示深深的謝意!相信本書的出版,將會引導更多的關心中學政治課的朋友對中學政治課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由於編者知識水平及視野所限,書中定會有一些不成熟、值得商榷甚至訛誤之處,敬請有關專家和廣大中學政治教師給予指正。
王錦飛
2012年5月於南通

序言

走向智慧與幸福——話說中學政治教師的價值追求
李曉東
智慧與幸福,是人生追求中兩個很有誘惑力的目標。智慧,是對世事的深沉審視,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清醒思考,更是寵辱不驚的人生態度。就連那以思辨著稱的哲學,也不敢以占有智慧而自居,只是宣稱自己的使命在於“愛智慧”。按照我們通常的理解,所謂“愛智慧”,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冬粉心態了。幸福也是一樣。儘管每個人對於何謂幸福有著種種不同的想像,但追求幸福的感覺,已經成為大多數人普遍嚮往的心理感受。懷著這樣的心態,就會體驗到生活別樣的精彩。
在很多人看來,這兩樣東西,對中學教師特別是中學政治教師來說,應該是屬於“奢侈品”一類的。中學政治教育的層次,決定了教師的關注焦點。也決定了教師的生活方式。於是,照本宣科,或者用陳年往事和陳詞濫調來充斥課堂,成為很多人眼裡政治課的典型形象。奔波於生計、勞碌於成績,說話沒人信、講課沒人聽,再加上邊緣化的學科地位,讓許多中學政治教師認為,這樣的狀態哪裡會有什麼智慧與幸福可言!
果真如此么?其實不然!
政治教師是善於思考的。他們能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中,找到深入思想的切人點,從自己的課堂,把思考的觸角伸向遙遠的前方。教育理論的前沿發展、政治課程的改革創新、政治課堂的精緻設計與動態生成,都可以成為政治教師專業提升的著力點;國際舞台的風雲變幻、國內社會的民生話題、居民社區的鮮活案例與家長里短,都可能成為政治教師專業思考的出發點。透過深入的思考,那些玄奧的理論,變得更加容易理解;那些瑣碎的故事,變得意味深長。
政治教師是善於發現的。政治教師的功夫,不僅在精深處,還在細微處。那些司空見慣的生活點滴變成了政治課堂活靈活現的典型情境,那些寓意深遠的文化經典變成了政治課堂活學活用的典型示範,那些旁逸斜出的教學意外變成了政治課堂匠心獨運的神來之筆……政治教師用善於發現的眼睛,找到了展示教學技能、提升課堂效果的靈丹妙藥。政治課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聯,要求政治教師形成善於發現的職業敏感,而政治課程的人文關懷,則讓教師的發現有了新的內涵。那個平時口若懸河的孩子,這節課怎么有點蔫?那個被稱為刺頭的學生,在回答了提問之後,眼睛裡競閃出希望的光芒!如此等等,都需要政治老師用慈愛的心懷和敏銳的眼光去感受、去發現!
政治教師是善於學習的。不可否認,或因為學科性質,或因為考試內容,抑或是因為種種不足道的其他原因,政治課總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容易上的課程。政治教師也往往因此被視為可以不用經常保持學習狀態的職業。但每一個專注於課堂的政治教師都深有體會:保持學習的心態是政治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只有堅持不斷學習,政治教師才能理清教材的內在邏輯、把握學科的最新發展、實現自身的專業提升。就此而言,從事政治學科教學的教師,應該在學習的自覺性和持久性上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確定更明確的目標。
當然,不是每一個政治教師都可以做到以上這幾個方面。但毋庸置疑的是,很多政治教師在用自己的努力向我們表明,他們在向著這個方向前進,或者說願意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倘能如此,他們不就是在將智慧與幸福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么?只要我們持續學習、積極思考、不斷發現,我們就是走在通往智慧與幸福的路上。
在某種意義上說,本書就是這種“在路上”的明證和展示。透過每一篇文章,我們可以發現各位作者的思考,分享他們在發現道路上的艱苦探索與豐碩收穫,更能感受他們不斷學習、追求進步的堅實腳步。儘管這裡的思考還不夠深入、發現還不夠新奇、學習還不夠完美,但我們在追求、在努力、在進步,有此足矣!有了這些深深淺淺的腳印,我們就一定可以實現智慧和幸福的理想!
以上是我讀過本書諸位教師論文後的初步感受,與各位讀者分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