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巴爾特,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探討的基礎上,赫爾
巴特明確提出把教育學建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構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巴爾特
- 國籍:德國
- 類型: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
- 雙重理論基礎:倫理學和心理學
簡介,赫爾巴特倫理學,赫爾巴特心理學,教育目的,教學原則,
簡介
赫爾巴特教育思想有雙重理論基礎,即倫理學和心理學。在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中,倫理學主要起著價值規範的作用,即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確立提供依據,而心理學則為實現教育目的確定方法、手段。
赫爾巴特倫理學
赫爾巴特倫理學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提出了五種道德觀念,即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平。
赫爾巴特心理學
赫爾巴特系統研究了統覺、興趣和注意等心理學問題。
赫爾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論
教育目的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所要達到的基本目的可以區分為兩種,即所謂“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謂“可能的目的”或“選擇的目的”是指與兒童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關的目的,也就是“學生將來作為成年人本身所要確立的目的”。
所謂“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達到的最高和最為基本的目的。
教學原則
教育既然是以道德的養成為最高目的,那么,通過什麼途徑可以有效地達到這種目的呢?在這方面,赫爾巴特重視教學的作用並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即教育性教學原則。
赫爾巴特指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正如反過來,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一樣……”,赫爾巴特所要說明的是這樣一個問題,即教育(道德教育)是通過,而且只有通過教學才能真正產生實際的作用,教學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
如何通過教學進行道德教育呢?赫爾巴特指出,這首先要求教學的目的與整個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
意義:赫爾巴特的突出貢獻在於,運用其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具體闡明了教育與教學之間存在的內在的本質聯繫,使道德教育獲得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