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克歇爾—俄林定理

簡介,詳細介紹,

簡介

赫克歇爾—俄林定理,又稱H-O理論,也稱要素稟賦說。由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首先提出,後又由他的學生俄林(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以發展。
主要反映的是生產要素價格的差異由生產要素在不同地區或不同國家的稟賦—豐裕程度的差別引起的,也就是用生產要素的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赫克歇爾—俄林定理

詳細介紹

這種學說認為,同類產品存在的價格絕對差是各國進行交易的直接基礎,而引起各國同類物品價格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關鍵的是各國生產各種物品的成本比率不同,而成本比率是由使用要素的價格差別決定的,而要素價格是由要素相對存量決定的,要素存量則是由要素供給決定的,要素供給又是由要素稟賦決定的。這樣得出的一般結論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生產並出口自己資源豐富的要素的產品,並進口自己資源缺乏的要素的產品。
這一學說還說明了國際貿易對國內收入分配的影響。這就是說,國際貿易使各國之間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逐步縮小,並趨於相等。這是因為勞動資源豐富的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資本資源豐富的國家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的結果是,在前一種國家,勞動價格上升而資本價格下降;在後一種國家,資本價格上升而勞動價格下降,最後,這兩個國家勞動的價格與資本的價格趨於相等。這樣也有利於使各國國內的收入分配更為平等。這就是由要素稟賦說引申出的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原理。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用數學方法證明了在嚴格的假設之下,各國要素價格必然是均等的。但實際上由於國際貿易總不完全是自由的,而且各國匯率會由於各種因素而變動,所以,要素價格的相等幾乎是不可能的。
後來,許多人對赫克歇爾—俄林學說解釋貿易模式的能力進行驗證,其中最著名的是里昂惕夫對美國外貿結構所做的考察。他得出的結論是出人意料的:美國的出口商品是勞動密集型的,而進口替代品則是資本密集型的。可是無論按何種標準來定義,美國始終是一個資本充裕的國家。這一發現被稱為“里昂惕夫悖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